“犀首所讲,亦是一家之言吧?”
秦国境内,咸阳城。
章台宫,宣室殿中。
张仪朝着公孙衍拱手一礼,转身望着满堂公卿大夫一眼。
随后看向公孙衍。
“张仪饶舌稍作辩解。”张仪看了一眼嬴驷,继续道:“齐国是有傲视天下的实力,齐王亦有王霸天下之心。
“可是,毕竟是小家子气。”
说到这里,张仪咽了咽口水。
接着道:“本可言兵偏要做贼,豪夺天下不敢,却为窃取邻邦寸士之地,高兴万分啊?”
“齐国五郡五十城,人口六百万,拥兵五十万,方圆二千余里,号称七十城。”
“这样的强国,成不了大器,我张仪自认瞧不起。”
“楚国呢?”公孙衍一听,纹丝不动,“楚国有吞吐天下之志,先生言之不堪,恐不属实。”
“江湖传言,楚国太庙有三百修士供奉,可敢言论?”
张仪一听,摇了摇头。
“楚国与齐国并强,疆域辽阔物产丰盛,兵源充足。”
“楚国九郡九十城人口七百万,拥兵七十万,方圆五千余里,有三百修士供奉,足以正常不过。”
“且楚国敢战亦常胜,然而淮驷大胜与齐魏分战,有了凯旋而胜之志,添了孤寡。”
说到这里,张仪摇头长叹,张开双手。
接着道:“无取地夺城之利,却蛊丧库府之存。”
“张仪入仕楚国,被打上窃玉之名的标签,此乃不幸。”
“如此之国,有三百修士供奉,乃楚人不幸!”
“将来如遇明君,必以窃国雪耻。”
闻言。
嬴驷暗自点了点头,暗自道:“公伯信上所言,不无道理,就他了。”
“宋鲁中山三国,先生如何不言?”
公孙衍面带微笑,饶有兴趣了望着张仪。
“此三国与赵齐为近邻,宋鲁两国更视齐国为大哥。”
张仪摇头一笑,满脸不屑,丝毫不慌。
“视齐国为大哥,却常年遭到齐国的骚扰,就比如鲁国吧。”
“八年前,齐国兵伐鲁国,国破家亡之时,幸得一宗门所救。”
“之后还拉着宋国认齐国为大哥,如此两国,张仪真是看不起。”
“至于中山国,除去中山桓公复国之外,现在的中山国君跟着宋鲁两国舔齐国为大哥。”
“这三国,妥妥的舔狗啊!”
“韩赵魏三国,因战事而国弱。”公孙衍点头的同时,盯着张仪,“若三国联盟,东可攻齐,南可攻楚,西可攻秦,料无难事。”
话落,武将们连连点头。
文臣们私下交头接耳,赞叹公孙衍战术。
“犀首所言,乃是在下昔日合纵之论。”
听到张仪的话,公孙衍点头退后一步。
张仪点头一笑,望着满堂公卿大夫。
“名头虽响,却难实施。”
“且不说列国,宿怨难消,聚兵合将便生纷争。”
说到这里,张仪双手张开,转身望着嬴驷一眼。
接着道:“列国若以此策攻秦,秦国大可作壁上观,待其自溃。”
说完,张仪向着嬴驷,躬腰一礼。
“那秦国呢?”赵良眉头一皱,狐疑道:“秦国,先生可有辩解?”
“国为苦战,民为战苦。”张仪望着赵良一眼,别过头去,“兵家云上善代谋,张仪说上善代交。”
张仪说话的同时,白洼暗中眨了眨眼,向着赵良使得使眼色。
赵良瞥了一眼白洼,继续听张仪策略了。
“秦国不畏死,天下皆知。”
“函谷关一战,秦国供奉所剩无几。”
“唯一能撑场面的,便是秦夷公,再有就是岐山君嬴虔在明面。”
“秦无随军供奉,秦仍然有争霸之心。”
“然而,秦不畏死,却不知死活。”
听到这里,嬴华怒了,本想走出来却被一旁的赢疾拉了回来。
轻声道:“且听张仪如何说,他毕竟是伯父举荐了,看君上如何决定。”
嬴疾轻声的同时,白洼也私下传音给赵良。
“你为两朝元老,如何看待此事?”
赵良道:“我站着看了,还让我如何看,当然是等候君上的旨意了。”
白洼无奈叹了口气,只好且听张仪的策略了。
只见张仪指手为天,又朝着嬴驷躬腰一礼。
“秦君有鲲鹏之志,征伐频频,秦人有口腹之欲,捉襟见肘哪。”
“先生的意思是?”赢疾松开嬴华,好奇道:“秦人只知耕战,苟活浮生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张仪缓缓走到大殿中央,笑了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也曾有过蒹葭,而今只剩无衣。”
半响之后,见没人说话,也没有人反对。
张仪嘴角微微一笑,话锋一转,转身的同时夹杂着语气沉重。
“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修我……”
“放肆!”
话到嘴边的张仪,却被白洼厉声喝止。
白洼最终忍不了了,他怒火中烧的站出来。
“张仪!”
“你敢耻笑我大秦嗜战暴虐,无诗风雅,欲意何为?”
满堂公卿大夫只有白洼不满,都在等待嬴驷的抉择。
“张仪随口一言,白大人姑妄断之。”
张仪朝着白洼,躬腰拱手一礼。
接着张仪站起身,望向稳坐泰山的嬴驷。
“可是秦人好战建功,秦军以战夺地,天下皆知啊。”
“张仪入秦,并无止战弘历之念。”
“只想提醒秦君,秦君初政,便是开关东出。”
“勤勘山东六国论,东出不唯秦剑,还须横强!”
张仪双手一张,笑眯眯的望着嬴驷。
张仪的话,嬴驷彻底的笑了。
“合纵又成横强啦,究竟是哪方适合秦国所用?”
“张仪昔日客居韩,韩公相邀,才有此策应对。”
嬴驷一听,认真的点了点头。
“先生的横强之论,已惊了寡人一身冷汗。”
“张仪不才,细论横强。”张仪一听,拱手笑道:“秦君怕是要惊起一身热血了,望秦君见谅。”
“无妨,赵良何在。”嬴驷点头一笑,“庙堂可有官职,闲供先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