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从墙上取下羽毛扇摇了起来,诸葛亮点头,捏在手上,甚是不舍,立夏天热,农民摇蒲扇,公子哥摇折扇,倒是这个羽毛扇别有一番情趣,甚合自己的心境。
诸葛亮心想,“若是自己紧张之时,拿在手里摇上一摇,其一能掩尴尬,其二定心凝神,只是个非自己之物,不好讨要,明日去集市看看,若是有卖倒要买上一把,若是无卖,自己买些羽毛,叫月英扎一把便好。”
诸葛亮心中想起黄月英又黯然神伤,自己的岳父大人不怎么待见自己。
诸葛亮对官场的夸夸其谈,过于自利的想法,甚是鄙夷。
诸葛亮叹了口气,将羽毛扇挂回墙上,出了客厅,去后院找诸葛恪,自己来时倒买了些小玩意,逗侄儿玩耍。
诸葛谨府上,诸葛亮倒也不生份,院中佣人皆知这八尺帅哥乃是府上二老爷,过道擦肩之时便会问候一声,“二老爷好!”
诸葛亮点头微笑,以示回应。
诸葛府上家丁,佣人,帐房,马夫,加在一起有二十余人,下人住后院,老爷,家眷,客人皆置前院。
一个大府人家,多则万方,少则千方,诸葛府人丁稀少,其府宅也有千方之大,诸葛亮行了百米才至后院,见一老妈子正在切菜,诸葛恪正在旁边不远处玩耍,诸葛恪不过2岁左右,学步,学声才不过数月,在后院骑着一木马摇晃。
取名为恪(que乃是恭敬,谨慎之意,足见其兄长诸葛谨的为人和处世,为子取名也有讲究,取名乃是告诉世人自己的一个人生态度。
诸葛谨人如其名,一生谨慎小心,若干年后成为孙权的丞相,如果说贾诩不是劝郭,李入长安,败张绣,离间马,韩历史上也不会那么出名,谨慎小心的人往往能在这个乱世谋生立命,乃是上等智慧。
我们上面也讲过古人取名非常有讲究,刘备的儿子,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封禅永世基业,才是我的理想,曹操的一家人,曹操,曹仁,曹真,曹爽都是大将军,儿子我们就不提了,张飞的儿子起的最没水平,张苞,一看就是个草包。
当笑话尔讲讲,我们也不必太过较真,诸葛亮的儿子取名就比较实际,诸葛瞻,不过也很矛盾,不知道诸葛亮取名是希望他高瞻远瞩,还是瞻前顾后,这两个成词用在诸葛亮身上倒是非常的合适。
诸葛谨为什么能最后做那么高的官,有三点。
第一点:联盟势力需要一个中间人。
第二点:看透了局势,定位准。
第三点:和孙氏军阀的利益绑一块了。
第四点:不贪婪,不冒进。
我们再回头分析一下,孙权打曹魏都没有前行一步,这个原因大概是很多历史通病。
第一条:泥腿子跟着军阀打天下,那都是不要命换来的军功,赏了田,赏了金银,封了高官,成权贵大地主,土豪了,每天纸醉金迷的,好生活过习惯了,变得惜命怕死。
第二条:远征曹魏,孙权亲征,打胜了最大的功劳是你孙权的,打败了也无所谓,最大的官能大到哪里去,无非就封赏些田地,金银,自己兼并了千亩良田,不再乎那一点田地,金银,没必要把自己的命搭上。
第三条:相互扯后腿,打胜了仗,我有什么好处,打败了大不了死些士兵,死和尚不死贫道,关我什么事,一打仗国库就空虚,一空虚统治阶级就想着办法捞钱,自己不仅没得赚,还要往外掏,谁干,没有人愿意干,别人干嘛为了你的政治理想,为了你的威望,为了你的建功立业去拿命去拼,没有道理。
假如历史用张辽用数百兵马杀退孙权数万精兵来衡量和评价历史战役,我认为是不准备的,至于要从最基本的人性入手。
首先是这个谋士,军中将领,其次是每个士兵,他们得到了什么,收益大于损耗,还是前景无限等等期许。
保卫江东的战役都打得很成功,道理也很简单,你有万亩良田,士兵有数十亩良田,老婆,孩子,那都是你的家产,你都不拼命保护,谁替你保护,也是这个道理。
那怎么实现国的利益呢,孙权要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理想,诸葛亮要实现他北伐曹魏,还定中原的理想,怎么将这各个阶级凝聚在一起,发挥最大的力量?
孙权的办法是熬,熬死那些指手划脚的老家伙,启用一些新人,给他们期许,最后老了,感觉时间不够了,就杀,杀了换新人。
诸葛亮的办法是搞相权制,修法制,以身作责,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矛盾上去,益州只有那么点巴掌大,利益怎么够分,荆州一失基消灭曹魏就失了助力。
往回讲,诸葛亮来到后院,见一小童,便知是诸葛恪了,佣人抬头看了一眼诸葛亮,放下手中活计,起身弯腰行礼,“见过二老爷。”
古时礼仪是很重的,人是有等级的,主仆也是有界限和尊卑的。
诸葛亮道:“无需多礼,你且活忙你手上的事情,我自己随意。”
佣人回道:“是,二老爷。”
佣人讲完,返身继续切菜,府上常做些酱菜以备早餐用,佣人从市场上买来萝卜叶,切好放坛子里,放盐腌制半个月就可食用。
诸葛恪抬头看了一眼英俊的诸葛亮,又转过头去,并不好奇。
诸葛亮走近诸葛恪三尺位置便停,从袍中取纸包一粒,蹲下身,讲道:“恪儿,你看叔父手上是何物?”
诸葛恪道:“糖!”
诸葛亮道:“想吃否?”
诸葛恪刚学语不久,话讲的不是很多,但是一些用语倒是会上一些,说出的话也带着童声,甚是有趣。
诸葛恪道:“想。”
诸葛亮笑道:“想吃糖,你便叫人。”
诸葛恪思索数息,叫道:“阿叔。”
诸葛亮抱起诸葛恪道:“乖!”
诸葛亮将糖拨开,放在诸葛恪嘴中,诸葛恪边吃边流着口水。
诸葛亮问:“阿恪可曾识字?”
诸葛恪只顾吃糖,哪有心思理他,诸葛亮笑道:“恪儿你这便是安雀之机,巧舌之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