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全天下都与自己为敌,都畏惧他,杨诗礼也会逆着人群的方向,向自己走来,朝他伸出手。
墨邺最终能信的也就只有杨诗礼一人。
他从后方将杨诗礼紧紧抱住,脸贴在他的脊背上,低声呓语道,“太傅……朕就只有你一个人了……”
杨诗礼握住墨邺圈在自己腰上的手,有力回应着他,“微臣知道……”
另一边,皇城内,代为理政,这是何等大权,但崔尚书的心态一如往常一般,只是相当于多了主持早朝和批奏折这两样事。
杨诗礼没在,议政院就相当于少了个撑腰的,而且偏偏还是死对头当上了临时的领导人。
户部尚书开始参议政院的本了,“听闻议政院在联合许槐安试点推行富民策,此举老臣认为不妥,
历朝历代哪个国家都不都是以农耕为本,若人人都想着去当富民了,摒弃了辛勤劳作的本心,那最后谁来耕作,
把刀架到百姓的脖子上逼他们重新犁地耕作吗?那未免也太过荒缪。”
议政院的蔡大人虽然知道优势在崔尚书那边,但也还是率先站出队列辩驳道。
“所以我等也只是试点推行,并没有就此昭告天下。”
“如今你已经在试行,自然便会传得沸沸扬扬,
到时候其他官员又试行,觉得可行,都想用这套治,亦或是,官员不愿以这套论策治理当地,岂非乱了套。”
议政院的一众官员明白这个时候据理力争已经没有用了,陛下放权了给了崔尚书一党,他们如今的局面很是被动。
可没想到崔尚书接下来的一番话,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陛下既已决定让许槐安试点推行,必然是已经考虑过后果,只是试点,倒也不是说不可行,且看结果如何再议吧。”
原本是顽固派的崔尚书在这件事情上却保持了中立的态度。
议政院的大臣们皆面面相觑,觉得诧异得不行,也不知道崔尚书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
“还有何事有议?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没有了要商议的事情。
崔尚书代为理政期间,朝堂倒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依旧和往常一样,十分平稳。
而这期间,大臣们呈上来的折子,他也都是在退朝后,留在殿中当堂处理完再离开,而他批好的折子就会交给赵笠带下去。
崔尚书批完折子以后,已是午时,他也整理了一下冠戴和衣袖,迈出殿门,走下百级台阶。
远远见户部尚书在台阶下等候,崔哲顿住脚步,微微眯起眼睛,缓缓来到台阶下。
“康大人有事?”
康大人如实说道,“倒也不算是事,只是有点疑惑。”
“康大人请讲。”
“之前崔尚书有诸多举措,一直没能实现,崔尚书何不趁此机会,将其落于实际?”
崔尚书低笑,“看来,代为理政这四个字,康大人还没弄明白。”
崔哲也不再多说,只是上了自己的车轿,缓缓离开了皇宫。
康大人一脸纳闷地解读着“代为理政”这四个字,许是崔尚书有什么顾虑吧。
他也不再多想,上了自己的马车后随之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