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李善长不知该说谁了,正犹豫要不要说宋太祖赵匡胤的名字。
却听得朱元璋叹了声,道:“要说朕最佩服的惟有宋太祖了,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当年的这一番话,无论是汉高祖也好,唐太宗也罢,都能说出,却未必能做到了,宋太祖一代帝王,千古美名,足以让朕敬佩!“
此时,虽已经入秋了,但听了这话,任由一抹寒意从李善长的心头闪过,身子打了一个寒战,想说什么,却有些不甘心,一时也难以下定决心。
朱元璋斜眼瞥了一眼李善长,见他跪着不动,眉头微微皱了皱,速闪过,重新坐回了宝座,冷哼了声,问:“相国熟读史书,想必知道侯君集?“
今日的李善长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够用,皇帝的问话让他不知从何做答。
不待李善长作答,朱元璋自言自语的道:“侯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战,功勋卓着,当时天下群雄四起,那天下未必便是太宗皇帝的,可那侯君集义无反顾的追随太宗皇帝,这点比起当年的相国,莫不是如出一辙?“
李善长嘴唇嘘动,仍旧咬着牙,一言不发。
朱元璋脸色阴冷,继续道:“此后太宗皇帝因不堪太子、齐王逼迫,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宫夺位,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发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政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初七,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此番功勋,比起相国大人为朕出谋划策如何?“
李善长想说话,朱元璋已经不让他说了。
继续用冰冷的声音道:“贞观四年,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贞观十二年至十四年,侯君集负责对吐蕃、高昌的征伐,取得平定高昌的大捷,自此高昌归入大唐天下,这开疆扩土之功大不大,比之相国安定后方之功如何?“
这一次,李善长彻底没话了,有的只是对眼前这个高高在上男人的惧怕。
朱元璋仿佛沉浸在自己的言语之中,许久才叹了声,道:“侯君集位极人臣又如何,可他恃功干政,最终的下场,相国大人熟读史书,不用朕说了吧?”
李善长额头的汗珠子一滴一滴的滴在了地板上,这一下他算是彻底的知道了朱元璋的彻底用意了,他好读书,侯君集的下场他岂能不知。
侯君集灭高昌国时,由于没有奏请朝廷便自作主张委任官员,同时还私自掠夺大量的珍奇宝物、妇女,手下将士知道后,竞相偷盗,侯君集恐其事被发,不敢制止。此时有司以此事对其进行弹劾,唐太宗遂下诏将侯君集等人拿入狱中。中书侍郎岑文本认为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唐太宗听从了建议,免其罪。
但他不知收敛,后来与洛州都督张亮相斗,因气极了而挽起袖子说道:“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张亮密奏侯君集煽动造反,唐太宗以这是两人聊天,当不得真,再次豁免。唐太宗对他是一如既往。
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侯君集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七名。
但到后来,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嫡日烈,各纳党羽,侯君集认为太子愚昧低能,便想乘机利用他,于是劝李承乾谋反,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集团。曾举起手来对太子说:“此好手,当为用之。”此外还派遣贺兰楚石对李承乾说:“魏王得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李承乾非常赞同此言。用重礼贿赂侯君集以及左屯卫中郎将、顿兵人李安俨,让他们刺探唐太宗的心思,一有动静便告诉他。不多久,东窗事发,唐太宗仍不想杀他,便对文武百官求请道:“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但大臣们都认为:“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唐太宗只好对侯君集说:“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便对侯君集处之以极刑。因念其功,留其一妻一子,流放岭南,算是给他留下一点香火,其余家眷,尽受族诛之刑。“想到这一切,李善长再不明白朱元璋的用意,那就白活了这么多年了,忽然双手趴在地上,叩头起来。“老臣不知陛下用意,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
朱元璋松了口气,眼里的冷笑闪了闪,道:“世人常说,自古君主除了宋太祖外,无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屠戮权重功臣,是不是这样呢?当然是,可世人就没想过,历朝历代开国帝王,从马上得到天下,所依靠的无不是老臣的辅助,可得到了天下,这些老臣仗着位极人臣,权势地位,是否骄纵枉法、是否恃宠而骄?皇帝荣登大位,绝非只是老臣的君父,而是天下的君父,试问,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会为了几个恃宠而骄、不知进退、骄纵枉法的老臣,而舍弃天下的民心么?”
^^^^^^^^^^^^^^^^^^^^^^^^^^^第一更,月票送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