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连宸一回王府,本是想找阿卿谈一谈今日在宫中的见闻。
只是郝连宸没想到阿卿居然在学规矩,瞧着她得体大度的模样,还真有几分韶华长郡主的影子。
郝连宸没忍心打扰,便去了小厨房。
阿卿还没到害喜的时候,可是近来因为中毒的缘故,瘦弱了不少,需要食补。
“王爷,昨儿是乌鸡汤,今日是排骨,那明日,你打算让王妃吃些什么?”绥安守在郝连宸的身侧,见他亲手洗净排骨,然后剁碎,细致的放进了瓦罐里:“我听说羊……”
羊肉汤还没说出口呢!
郝连宸眉心一拧:“阿卿大概是不喜欢羊肉,此前与她在一起的时候,只要有些膻味儿,都一一剔除,不如明日就牛尾汤吧!”
“可哪有姑娘家喝牛尾汤,滋补美颜,不如人参鹌鹑。”
“人参大补,但阿卿身上中毒,不宜食用性热的药膳。”
“那王爷觉得什么最好?”绥安抚了抚鼻子,虽然身为宸王府的管家,可绥安对女主子的了解远远没有郝连宸多。
不是绥安不想了解,而是郝连宸实在是太护妻了,事事经手,哪里给他表现的机会。
“只要阿卿喜欢就好,我一会儿问问。”
郝连宸蹲下身子,将柴火扔入了灶膛。
“属下来吧!”绥安赶紧抢到了郝连宸的前头:“王爷,这种看火的粗活,绥安来做。”
“温火慢慢熬着,一个时辰就可以!半柱香之后放入鹿茸。”郝连宸拍了拍手:“对了,鹿茸,我尚未挑选,绥安,你让婢女放哪儿去了。”
“就在……”绥安一转身。
因为郝连宸那满身的寒气,在厨房做事的婢女早就退让在了厨房的外面。
都说君子远庖厨,只有郝连宸没有这个禁忌。
婢女们看着郝连宸和绥安,私下里偷偷的议论着,眼神里也充满了羡慕。
“鹿茸在这里。”
宁韶卿清脆的声音从外侧传了进来,她手中拿着篮子:“我已经挑选好了。”
“属下见过王妃。”绥安立马跪在了宁韶卿的身前。
“绥管家不必行此大礼,我这有点……”宁韶卿抚了抚心口:“心虚啊!你快些起来吧!”
绥安是不敢怠慢宁韶卿。
宁韶卿的目光看向在内忙活的郝连宸。
郝连宸一听见心爱女子的声音,手中的动作停了下来,朝着宁韶卿走了过去。
“阿卿,你怎来了厨房,身体不适,又学了好久的规矩吧!赶快回去歇歇,这里交给我。”
郝连宸从宁韶卿的手中将篮子取了过来,语气中颇有些埋怨:“不要做这些粗活,既然嫁给了本王,自然是我战战兢兢的照顾你。”
“别说这些话嘛!”
宁韶卿耳根顿时红了,她眉头稍稍一沉,朝着厨房外侧的婢女看了过去:“她们都在笑话。”
“谁敢笑话,我就砍了谁。”郝连宸双手背在身后:“日后王府里不准有人议论王妃。”
“瞧你。”宁韶卿不想和郝连宸做着甜蜜的辩驳,纤细的手指落在了郝连宸的鼻尖:“添柴火的时候,都沾染上灰尘了,不禁想起咱们在边境的时候,你看着药炉,有时候鼻尖也会落上灰尘。”
“有么?”
郝连宸那时候视听有问题,对这些并不知晓。
“只不过那时候,我还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非礼你,要早知道你是我相公,好歹也替你维护维护宸王的形象,乱糟糟,谁能认出你来。”
“就只有你敢笑话我了。”郝连宸握住宁韶卿的手腕,他朝着绥安等人看了过去。
“你们都出去候着吧!这里不需要人伺候。”
“是。”
绥安和鹊鹊还有一干婢女,谁都不想被这赤果果的恩爱给闪瞎眼。
于是一群人,赶忙跪安。
小厨房剩下宁韶卿和郝连宸二人。
“干嘛都将人给遣散走?”宁韶卿摇了摇手腕:“这是要与我过一过寻常人家的生活,夫唱妇随,洗手作羹汤?”
“我可不想让旁人打扰了咱们。”郝连宸顺手将宁韶卿抱在了怀里,他的头搁在了宁韶卿的肩头上:“出去一小会的功夫,可是却累及了,在边境行军打仗,从未觉得如此艰辛,面对京都里那帮糟老头,真是有些力不从心。“
“今日有人为难你了?”
宁韶卿搂着郝连宸,轻轻的拍打着他的后背:“说给我听听,保不准我能给你支招,叫他们不敢再胡作非为的。”
“谁敢为难本王,都是本王为难他们,叫他们无所适从。”郝连宸轻轻哼了一声:“就是觉得他们太聒噪了,若是不动怒,还真以为本王软弱可欺负,好不容易耳边才得了一丁半点的清净。”
“我猜猜是不是兵部侍郎陈璇还有姜陆太傅?这两人,年岁已高,还不放下手中的权利,总是想着如何保大齐安宁,京都安宁,这次陛下寿诞,请了各国的使臣,定然是一个主张怀柔,一个主张吞并,他们二人意见相悖,实在闹人。”
“你怎知道?”郝连宸漆黑的双眸中,顿时露出了一些诧异的神色:“阿卿所言非虚。”
“说实在话,我比你待在京城的时间长久多了,你常年在外打仗,而我为了维系宁国公府的生存,长年累月和京都的官员打交道,除了这一年来上任的官员并不了解,可其他人却十分熟悉。”
宁韶卿既然选择了郝连宸,那肯定会与郝连宸一道同舟共济。
她嘴角微微上扬:“陛下让你负责这次寿诞的巡防,目的并不简单。”
“阿卿,比起来,我更希望你不知行情。”郝连宸生出了些无可奈何:“这样,你就不必为本王担心了。”
“我不替你担心啊!”宁韶卿的鼻尖蹭了蹭郝连宸的胸膛:“你若是遭了秧,我肯定有千百种方法将你救出来,老天爷让我嫁给你,是来拯救你的。”
“好,那阿卿,你就来与我说说,此番陛下寿诞,我该戒备着些什么!”
郝连宸确实对京中事务没那般了解,而且,此前的多年,他在边境立功,哪怕树立了威名,可京都里依旧有些老臣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