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一定要打下来!
如今大明南方有两广、闽省和江浙的钱粮输送往北方帝都都走海运,津港是终点站。
津除了是钱粮聚集地,佟养性更关心的是大明设在津的制炮厂!
这个制造厂是大明北方主要枪炮制造者,为大明提供源源不断的火器,那里出产仿制的红衣大炮、鲁密铳、三眼铳、虎蹲炮等等,还制作火药。
攻占津,可以得到大清梦寐以求的技术人才,进一步攻克清朝仿制红夷大炮和燧枪的技术难题。
佟养性受命主持清朝的火器铸造,主攻方向就是红衣大炮和燧枪,技术上老是不过关,红衣大炮造得比东南军的重上一半,威力还过东南军的火炮,而且不能持久,连续射二十以上,中间不停顿的话就可以会炸膛!/i>
这么一来,谁来敢用佟养性的炮!
东南军制作的燧枪有不少落入清军手里(明军有好枪也战败),用来仿制,制作出来的燧枪毛病多多,经常哑火,打了多枪之后枪管就变形,他们缺少上好钢铁制造宾枪机,而且火药质量也差。
清军拒绝使用这些武器,那些旗下大爷了:“我们更信任自己的马刀与弓箭……”
本来,在平行空间里,清军曾经中大奖,一次是一条海边洋人沉船,把船上上好的夷造红衣大炮给送到了清军的手里。
另一次是叛徒孔有德,挟制燎州制炮厂的技师,把火器制造技术传给了清人,同时还附送水师。
但在颜常武来了之后,洋饶船只不许过长江,就没了沉船大礼包。/i>
孔有德的叛变也给颜大少干掉了,就没有卖一送一的事情给清军。
因此,清军的制造枪炮技术始终不过关,为此事,佟养性没少挨黄台吉的斥责,他苦不堪言,遂甩锅技术难题不攻克,大清确实制造不出上好的火器,要求利用这次进入明国的机会,打下津,俘获制炮厂人员为已用。
清军开始行动,领军人物是阿巴泰,从长城界岭口突破成功,进入明国地方,这是第五次大兵进入,明国北方大震!
由多尔衮率军三万破蓟州(津蓟县),兵锋南下,直逼津,趋势非常明显,一时间津风声鹤唳,乱成一团。
17世纪的津,北门外是通往京师之路;东门外临海河,顺流东下可观海上日出;西门外绿野丛林,花艳鸟鸣,炊烟缥渺;南门外的平原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稻田。/i>
一派田园风光,秀丽恰人。
作为北方漕运中心和商运中心的津,江南粮船汇集河上的繁忙,再有海船泊岸樯帆如林,津三卫的左营马军驻扎在大直沽一带的营寨的情景;七十二沽平阔涛静的景象;皓月当空时海河幽美的夜色……
然而,如茨美景胜地,很快就要迎来了兵火的侵袭!
多尔衮有情报来源,知道津知府是田见龙,总兵是周遇吉,他很快就知道这两个家伙是什么货色了!
田见龙,崇祯元年的赐同进士出身,升得很快,此时他听闻清军大至,不但不惧,反倒跃跃欲试。
他与周遇吉商量军务道:“此战有赖周将军了!”
周遇吉,明末锦州卫人。又按周氏家谱称其原籍为今江苏睢宁县风虎山,原名时纯。为人勇武善射,加入行伍之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极为勇敢,逐渐从普通士卒提拔为明朝军队的京营游击。/i>
崇祯九年(1636年),满兵进攻北京。周遇吉从尚书张凤翼数血战有功,连进二秩,为前锋营副将。明年冬,从孙应元等讨贼河南,战光山、固始,皆大捷。十一年班师,进秩受。
是一等一的勇将,他对田见龙拱手道:“田大人已早做准备,此战我军可操胜算!”
“不可大意,当尽力而为!”田见龙道:“还请周将军主持军令,派遣军队。”
“请!”
“请!”
在津的文官武将都集中在这间房里,房中间放了城防的沙盘!
津城是在14o4年明朝永乐二年间修建的。这座城当时东西长,南北短形如算盘,所以人称“算盘城”。它周长九余里,城高三丈五尺,设四个城门,分别以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命名。城的四角设有四个角楼,城内设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中央为鼓楼。/i>
“本官计划把城外所有民众统统疏散,让他们坐海船离开,到东南府去!”田见龙道。
他如此话,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他是东南府的人!
身为大明官员,已被策反,加入东南府。
“只要不远离,那必定落入鞑子手里,必须走得越远越好,能够走的,离开的都给他们走!”田见龙道貌岸然地给了理由道,俺是为了他们好!
“我们城里准备了二年的粮食,打了大量水井,还有煤炭,足以打一场持久战!”田见龙蛮有把握地道。
“我们军队五千人,征城里八千青壮参军,让鞑子有来无回!”
“城内实行军管,由军队与衙门差役共同组成,城里严禁无故聚集。”周遇吉道。/i>
“大家看,城门各处都设置营垒,非请勿进,用来预防城里城外里应外合。”
“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枪炮和火枪,必让他们碰得头破血流。”
“下面,本将军来作战斗部署,陈泰守东门、卫东玉守西门、蓝式辉守北门、关丹守南门,各门正兵一千,新兵一千五百人,其余的归本将军指挥。”
“城里实行保甲制度,一人犯事,诸人连坐,出者无罪有赏!”周遇吉杀气腾腾地道。
严防奸细乃是一个将帅应有的素质,见识过太多的堡垒从里面被攻破的例子,岂能不防!
……
大战来临,先撤退无关人员,官府派能言善辩之士四处宣讲,把那台湾吹的如同人间堂一般,东南府在津经营了很久,民众都清楚了一去便有现成的粮食、农具,耕牛,只收少少的田赋,胥吏亦不凶恶,好过当清人奴隶多多。
明朝的“户口”管理制度严格,普通人不得随便迁移,现借这个机会摆脱朝廷催赋的官差和自家的田主,去台湾岂不甚好!
津是个繁华之地,有大量民众迁台,足足十万人又跑去了台湾,每大大的船只日夜不停的离开了津,运人去台,周边的大船俱被租用,运人南下!
待到鞑子到来时,他们看到的是城外一片荒无人烟的景象,没奈何之下,只能从更远的地方捕捉人口到津来填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