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闻言,面红耳赤。被狗咬?那不正是在说自己么?
心中一阵闷堵,然而又不敢直接怼回去。若是反驳,岂不是承认了自己如疯狗一般?可是若是不反驳,岂不又白白被刘志骂?
越想心中越憋闷,却又无一言对,无计可施。
气急败坏地转脸看了看刘玄,却发现他此刻当真是一副怡然自得,自得其乐的态度。丝毫没有想要帮自己说几句的样子。
刘启心中委屈快要生出虱子来,然而依旧束手无策,只好闷闷不乐地坐了下来,生起了闷气。
刘志见自己终于将刘启怼得老实了,心情愉悦得很。连先前那些不高兴,都顿时烟消云散。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了。
“大哥,父皇还要多久才过来?还是说他根本就还不能下床。”刘启猜测到。
“莫要瞎猜,更不要瞎说。”刘玄正色提醒道。
“哦,二弟知道了。”刘启点了点头。
正当不知该说些什么,郭公公走进书房,道:“皇上有请三位王爷。”
刘启闻言,赶紧起身上前,问道:“父皇现在身在何处?”
“回王爷的话,皇上现在在寝殿。原本皇上想来御书房见各位王爷,无奈皇上身体有恙,故而还是请三位王爷上寝殿一叙。”
“好,烦请郭公公带路。”刘志道。
郭公公颔首点头,不再回答。
当三位王爷踏入寝殿之时,看到皇上仍旧卧床不起,面上纷纷露出担忧之色。
皇帝缓缓转过头来,说道:“你们来了?”
三个王爷赶紧奔上前去,道:“父皇一定要保重龙体。”
皇帝有气无力道:“此番,朕怕是难以垮过了。”
刘玄闻言,道:“父皇洪福齐天,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是啊!父皇不要多想,一点小伤而已,没有关系。”刘志安慰道。
“朕的身子真很清楚。只是现在有些不甘心。如今储君之位都还未立,朕放心不下。”
一听到说“储君”之位,三个王爷顿时眼前一亮。
皇帝虽然表面无精打采,眼神涣散,然而他却将三个皇子的态度和表情完完全全看在眼里。
皇帝不禁叹息道:“眼下这三个皇子,果然都有嫌疑。”
“玄儿,过来,朕有事问你。”皇帝招了招手,道。
刘玄听到皇帝喊自己,赶紧过去握住皇帝的手:“父皇,有事尽管吩咐。”
皇帝笑笑:“玄儿,朕觉得自己大限降至,所以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告知。”
刘玄在心里挠了挠头:“还请父皇尽管问。”
“好,那父皇就问了。”皇帝气息奄奄地说道,“玄儿,若是朕将皇位传于睿亲王,你可会怪朕?”
刘玄听闻,心头一紧,眼神跳跃了一下,但很快有恢复如常,道:“父皇会长命百岁,朝政不需要假手他人。”
皇帝听言笑了笑:“看来,你不同意啊!”
说完,又唤道:“志儿,你来。”
刘志上前几步,道:“父皇请讲。”
皇帝道:“还是方才那个问题,若是朕将皇位传于睿亲王,你同意吗?”
刘志想了想,道:“一切都听父皇安排。儿臣定当竭力辅佐。”
皇上笑了笑,笑容意味不明。
“刘启,朕问你若是将皇位传于睿亲王,你可有意见?”
刘启听言,激动道:“父皇,万万不可。睿亲王虽是您弟弟,我们的皇叔,然而我等也是您的孩子,父皇不考虑我们兄弟三人,却一门心思只有那个皇叔。”
皇帝听言,又笑笑:“朕明白了。你们先退下吧!”
三人依依不舍,带着满心的疑惑离开了。
待三人离开后,皇帝从床上坐了起来,问道:“郭公公,你怎么看?”
郭公公道:“皇上,您是不是已经有主意了?”
“不,朕没有主意。但你看清了吗?
“回皇上,依奴才之见,不会是二王爷。”郭公公道。
“哦,为何?”皇帝道。
“事实上二王爷是最耿直的一个。”郭公公道。
“嗯,的确。还有呢?”皇帝道。
“还有,奴才以为大王爷也不像。”
“那么就剩下三王爷了?”皇帝问道。
“三王爷?如今只有他了。”皇帝自言自语道。
“郭公公,你把方才他们在御书房的对话,再复述一遍。朕要搞清楚到底谁在说谎。”皇帝说道。
于是郭公公便将暗中听闻的事一一说来。
皇上听言,不禁摇头道:“为何朕觉得他们谁都没有可能?仿佛完全不知道似的。”
“皇上,那下一步,该如何办?”郭公公道。
“继续封锁王爷受伤的消息。朕倒要看看,到底谁的尾巴长。”皇帝道。
---------啦啦啦---------
贤亲王府。
“王爷,您说皇帝并没有对外宣布睿亲王受伤的事?”薛连城问道。
“不错。”贤亲王答道。
“为何?”文青问道。
“依本王猜测,他是想试探出谁是凶手。”贤亲王说道。
“可是那几个王爷没有做,又有什么用吗?”文青道。
“放心,总有人会按耐不住的。”贤亲王道。
“那现在睿亲王怎么样了?那箭的威力很大,若是强行拔箭,他会伤得很重。”文青道,一脸的关切。
“事实上,他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当初皇上去见他时,他早已醒来。只是想看看皇上会怎么做,所以才一直假装昏迷。”贤亲王道。
“哦,那就好。我还担心他真的伤得很重。”文琴稍稍放宽心说道。
“如今,我们只需等待皇上的结果便是。”
“那有没有可能皇上同时也怀疑睿亲王?”薛连城问道。
贤亲王听言,稍等片刻后说道:“按照常理,当他看到那些箭时,第一反映应该是怀疑的。但是当他细想过后会觉得很蹊跷,从而推翻那个假设。所以,除非出了什么大事,否则,他不会再怀疑道睿亲王。”
文青和薛连城纷纷点头。
的确,要是凶手是沈骁南,何至于留下那样致命的证据。
“王爷,您要我们将箭藏好,您是从何得知那样一支箭的?”文青问道。毕竟那个艾叶的箭头是自己设计的。当时只在羽国有,打仗都只用过一次,她实在想不都王爷从何得知。
“是我提供的。”薛连城抢言道。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文青十分不理解。
之前之所以会设计那样的箭头,目的便是为了杀敌。如今还告诉了敌人,那岂不是说明羽国有奸细?
奸细?细作?对啊!原来他们是这样想的。
“您是不是想制造出一个睿亲王被人诬陷成细作的假象?”文青问道。
“不错。只是目前还需要一个推波助澜的人。”贤亲王说道。
“谁?”薛连城问道。
“我。”贤亲王答道,“那几个王爷都没有见过这样一款箭头。那么他们自然不会说出什么难以置信的话。可是若是让他们知道这是羽国的秘密武器,那么他们的态度,相信一定与今日有天渊之别。”
薛连城低头沉思一番,道:“王爷是想故意放出这个消息。”
“不错。”贤亲王道。
--------啦啦啦--------
“大哥,大哥。”刘启边走便喊。
“怎么了?二弟。”刘玄问道。
“大哥,你猜我打探到什么了?”刘启卖关子道。
“说。”刘玄漠然开口。
“大哥,你知道父皇野猎之日所中的箭是哪来的吗?你一定猜不到。那是羽国的兵器。”刘启道。
“羽国兵器?”刘玄一脸惊愕。
“不错。千真万确。”刘启道,“听说那日睿亲王是和皇上在一起的。”
“然后呢?刘玄问道。
“然后突然就听到里面在唤太医。”刘启说道。
“那到底是父皇唤的太医还是睿亲王?”刘玄问道。
“这很重要么?”刘启问道。
“当然。”刘玄道。
刘启想了想,道:“不清楚。没问。”
“看来,那个睿亲王非常可疑。他一定是细作。否则在他的帐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箭。”刘启道。
“这便是把柄。明日本王便要到宫中去见父皇。一定要打消父皇传位给睿亲王的念头。”刘启道。
翌日。
“父皇,儿臣有新发现。”刘启老远便开始叫唤。
皇帝早早就将自己放在床上,他想听听刘启能有什么好说的。
“父皇,父皇的伤势如何?”刘启问道。
“好多了。今日来见朕,所为何事啊?”皇帝问道。
“父皇,儿臣有新发现。您中的那支箭来自羽国。是羽国的箭。而且羽国很少使用。”刘启道。
皇帝闻言,心里咯噔了一下:“你是说这箭来自羽国?”
“是。”刘启答道。
“睿亲王的营帐怎么会有羽国的兵器?”皇帝问道。
“是啊,这正是儿臣奇怪的。”刘启煞有介事道。
“难道说,睿亲王根本就是羽国的奸细。”皇上说道。
“嗯!有这个可能。据说这个箭头非常特别,是新设计的。”刘启进一步补充道。
“哦?你又是从何得知?这样机密的事,你怎么知道的?”皇帝不禁怀疑起眼前跟着刘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