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UU文学 >  楚臣 >   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

“这是都完了?”

李普一屁股坐在假山凉亭里,看着北面静江、静海门方向火光焰天,怔怔的自问道。

“国公爷,新津侯、周侍郎以及姑老爷府上的人都跑了一空,似乎都往静海门那边去了,临晋侯府却没有什么动静,大门紧闭。”这时候有几名老仆推开荒园的院门,满头大汗的跑到假山前,回禀道。

“我知道了,你们再去临晋侯府报个信,就说李普我对不住他们,李家彻底的完了,叫他们赶紧收拾东西跑路吧。谁要能帮李家保留几个命|根子不绝,李普在九泉之下给他磕头了。”李普声音沙哑的说道,铿然拔出腰间的佩刀,便横到颈前。

“国公爷!”两名老仆惊叫道。

一道刀光划过,鲜血迸溅而出,李普气未断绝,犹死死盯着陷入火海之中的静海门方向,数息之后,身子才“扑通”一声往后栽倒,手中追随他半辈子的宝刃也滑落下来……

…………

…………

“皇长子年少却聪慧,贵妃王氏贤明有德,皆得陛下宠爱,尝言年岁稍长,寻贤师教导,必能使大楚山河稳固……”

非常之时,不存在所谓的“立嫡不立长”,但大皇子与三皇子之间择其一,总也要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

政事堂的大殿之上,沈漾起了一个头,杨致堂、杨恩及诸多大臣纷纷上尊辞,拥立皇长子杨彬登基继位这事便算定下来了。

“当务之急,还是肃清逆党,而宫禁之中,长期以来为逆党掌握、渗透,更是需要彻查,这事便要张大人、姜大人不辞辛劳了……”沈漾又朝张平、姜获说道。

“陛下遇刺身亡,我二人无能相护,便是死罪,苟活于世,已愧对先帝,不敢再窃居内廷之位,还请沈相、寿王爷与太后另选贤能。我二人残生唯愿能在先帝及陛下寝陵之前看灯添油……”张平才五旬多年纪,但鬓发皆已霜白,一袖悬于身前,与身形都有些佝偻的姜获上前,躬身辞谢道。

张平、姜获此时正是以内侍监及少监之职,全面执掌宫禁事务之际,在这一刻竟然求去,众人面面相觑,沈漾、杨致堂都有些措手不及。

张平、姜获到底得谁通风报信救下李瑶,这还是宫变迄今最大的疑点之一,但并不妨碍他二人能得众人的信任。

张平说来也是神陵司旧属,但淅川一战,他不惜性命替杨元溥挡下落石。

而姜获更是得先帝委命效忠杨元溥身侧。

他们二人兢兢业业,这些年功绩也厚,即便与韩谦有颇深的交情,但沈漾、杨致堂相信他们还是效忠于大楚的,难以想象他们会在这时只求能为延佑帝守陵,而无意再参与宫禁及朝堂的是是非非?

杨恩眉头微皱,见沈漾、杨致堂征询的看过来,此时也只是微微的摇了摇头。

“这几年来我们二人皆受病痛困扰,多次求去,但奈何陛下恩重难辞,一直都没能成行,这次务必请沈相、寿王爷成全。”张平、姜获神色坚决的说道。

张平、姜获一心求去,延佑帝怕留下薄情寡恩的恶名,一直没有应允,却在内廷之中令陈如意、安吉祥等人将张、姜二人架空,也是众人皆知的秘密。

只是众人怎么都没有想到张平、姜获会在此时态度坚决的求去。

清阳也是愣怔在那里,也禁不住想,没有张平、姜获二人,而皇宫之中六七千侍宦、宫女,既没有足够资历,又没有令众人足够信任的人,谁来主持内廷宫禁事务,谁又来负责一一彻查这么多侍宦、宫女之中暗藏的逆党?

虽说她身边有一些从蜀国带过来、值得信任的旧人,但掰着脚趾头也能明白,沈漾、杨致堂他们绝不可能会任由蜀人全面执掌大楚的内廷。

当然,作为在座真正掌握内情的数人之一,清阳此时也更能揣测张、姜二人的心思,心想他们或许认定给他们通风报信者,必是棠邑潜伏于吕轻侠身边的暗桩密间,而他们既不想辜负先帝及陛下的信任,又不想跟棠邑交恶,才在此时坚决求去的吧?

清阳再看沈漾、杨致堂眉头深锁,似有所思,心头一紧,担心他们二人回过味来,事情会再有反复,禁不住有些担心的朝云朴子看过去。

“张大人、姜大人执意要为先帝、陛下守陵,内廷之中再无股肱大臣可恃,”韩道铭坐在杨致堂的下首沉吟着说道,“韩某倒觉得唯今之计,或可暂改内侍省为内侍府衙门,由溧阳侯杨恩出任内侍府大臣,暂时执掌内廷事务,彻查宫变血案,沈相、寿王爷、两位太后及诸大人,以为意下如何?”

韩道铭提这样的建议,众人都是一怔,也将众人的心思岔开。

改宦臣而任宗室老臣执掌内廷宫禁事务,似乎有史以来并无先例,也于大楚律制不合,但细想下来,却又觉得并无不妥之处。

这或许是当下应对复杂及混乱之极的内廷局面,最恰当不过的折中办法,后续甚至还能有效防范宦官擅权及外臣勾结,这也显得韩家及棠邑于心无亏。

另一方面,张平、姜获执意求去,除了杨恩之外,交给谁负责彻查宫变血案,是大家都能放心的?

沈漾、杨致堂蹙着眉头见杨恩也微微颔首,不拒绝负责内廷事务,便朝清阳看过去。

清阳看了黄娥一眼,说道:“我与黄皇后皆是妇道人家,这么大的事情,悉听沈相、寿王爷及诸位大臣决议……”

“这或可为权宜之用,”沈漾沉吟片晌,也觉得韩道铭所言可行,又垂眉看着合于案前的袍袖看了一会儿,朝杨致堂说道,“新帝年纪幼小,倘若十年才能长大成人亲政,照旧制当请太后听政。王氏乃新帝嫡母,理应尊为皇太后,而黄氏乃陛下正宫,或可与王氏并尊临朝,寿王爷,你觉得如何?”

沈漾这话才真正叫清阳心里一惊,搂紧怀里的彬儿,下意识便要朝云朴子、韩道铭、秦问三人看去。

两太后并尊,这不仅仅意味着黄娥将直接分走她身为新帝生母的威势以及临朝听政的权柄。更为关键的黄娥还有一子,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宫廷之中随后有再次发生帝位易主的血案。

再说,有黄娥与三皇子杨晔这对替补,沈漾、杨恩、杨致堂等人以后真想要将她们母子二人废掉换立新帝,也将易如反掌。

难道说张平、姜获二人的坚决求去,真叫沈漾起疑心了?

想到这里,清阳惊魂未定的心头,恁的滋生一股怨恼,但没等她有什么异动,云朴子则先朝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

清阳按住心头的怨恼,也知道她如此地位未稳,不能直接跟沈漾争执。

想到这里,清阳朝韩道铭那边瞥过一眼,见他似在思忖着什么,却也无要站出来反对的意思,她也只能先压住心头的不满,端坐在上首,摆出一副谨听沈相、寿王指挥大局的样子。

当然了,旁人只能看出她与云朴子之间有互动,却也不觉得这有什么。

云朴子因何能为崇福观主、出入宫禁,这在朝堂也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而清阳对沈漾的主张有满肚子意见,这不奇怪,谁愿意与人共享听政之权?但见她此时能坐得住,没有直接提出质疑,在众人看来她还是识大体的。

杨致堂却多少显得有些迟疑,毕竟两宫并尊,也是以往所未曾有的先例。

看杨致堂等不少人有所迟疑,沈漾即便不提一些不能说出口的隐忧,这时候也进一步解释他如此主张的其他缘由。

除了黄娥作为延佑帝的正宫外,沈漾还主要考虑黄化作为湖南行尚书省宣慰使这几年对延佑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而黄家也好,江东世族所盘据的江东也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理应与湖南行尚书省共同成为大楚皇朝的基石。

即便沈漾这些年一直致力提拔寒庶子弟,但他也得认清楚,只有占据大楚逾一半疆域、人口占比更是逾四分之三的江东、江西、湖南稳定住,他们才能稍有信心的说大楚大局还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此事除了黄家及江东世族得益之外,并不损坏其他人的利益,也就没有谁站出来反对。

而既然并尊黄蛾为太后,而黄娥又生有三皇子杨晔,为防止黄家有什么不必要的野心发动新的流血宫变,将黄虑及黄氏、江东世家子弟剔除出负责皇城及京畿卫戍的侍卫亲军体系,则必要的措施。

也无需韩道铭或清阳等人提及,沈漾则直接主张将左武骧军划入禁军体系,改驻池州,以黄虑为都指挥使兼池州刺史,暂时先负责追逆讨乱之事,也算是对黄家算得上相当公平的制衡。

当然,这么安排还有另一层用意,那就是用左武骧军拱卫京畿的西翼,压制棠邑军可能会有野心,也是不能公然宣之于口的理由。

对这样的安排,韩道铭也仅仅眼帘子微微抬了一抬,没有表现反对;其他人更不会反对。

黄虑以及几名亲近黄家的官员,也没有办法反对这样的安排;毕竟黄娥能并尊听政,已经是大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所得了。

…………

…………

鉴于今夜侍卫亲军指挥混乱,诸部各自为政的局面,沈漾又与众人商议,决定改侍卫亲军司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督府,提名杜崇韬任侍卫亲军都督,以郭亮、张瀚为副都督,以薛若谷、秦问等文臣为都监军使,全面执掌宫禁、皇城及京畿宿值卫戍等事。

左右武翊军不设都指挥使,以十名都虞侯为首,直接接受侍卫亲军都督府的调动;后续也将直接在侍卫亲军十都的基础上对京畿卫戍兵部进行扩编。

这其实是沈漾很早以来就想做的事情,也与杨恩、杨致堂沟通过,之前没有这样的条件,反对声音太大,这次却是对侍卫亲军进行更彻底改制的良机。

黄虑及左武骧军反正要被剔除出侍卫亲军体系,郭亮、张瀚二人是明升实降,对侍卫亲军的掌握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但以他们二人今夜的表现,他们这时候却没有底气站出来反对。

张瀚思来想去,一个更为稳定的大楚并不会妨害到张氏一族的利益,也便没有出声反对。

一直到天际露出鱼肚白,诸事才初步商议完毕。

清阳也是将彬儿搂在自己怀里睡觉,她与黄娥也是整夜都留在政事堂,没有回宫休息;再说,这时候皇城之内也没有其他地方,比政事堂能给她们更多的安全感了。

这时候皇城之内多处大火也渐渐平熄下来,杜崇韬也正式行使侍卫亲军府都督的职权,指派将卒前往接管被叛乱突破的静江、静海两城门防务,很快就接到将卒回禀:“太后受逆贼乱卒挟持,从织造局控制的官船码头登船顺着长江往东逃窜;在静海门下,发现临晋侯的尸首,似被叛军乱刃所杀……”

从张平、姜获护送李瑶现身,众人心里当然清楚李长风、李秀兄弟二人从头到尾都是被吕轻侠蒙在鼓里的棋子,李秀在尚书省束手就擒,而当时李长风人在崇文殿,他要是不甘心受吕轻侠等人挟持,或试图反抗、挣脱吕轻侠等人的控制,身首异处实在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陈德、安吉祥等一批内宦将吏与吕轻侠等人一起逃出静海门,至于他们是生命受到威胁后被迫答应跟吕轻侠合谋,又或者是暂时还被吕轻侠囚禁起来,又或者说他们早就跟吕轻侠密谋宫变,区别都不太大。

真正叫人头痛的还是吕轻侠他们竟然没有溯江而上逃往襄北,而是顺江而下了……

众人掰着脚趾头也能明白,吕轻侠是要去哪里,是要干什么?

吕轻侠挟太后、陈德、安吉祥等人以及“二皇子”,此时赶往淮东,想也不用想,她们见到信王杨元演后必会反口诬陷他们密谋发动宫变,再请信王杨元演发兵勤王堪乱;又或者说吕轻侠有可能更进一步,直接以太后的名义传诏天下册立信王杨元演为帝,他们要怎么办?

之前众人还有信心调兵遣将,与棠邑一起将襄北军吃得死死的,但要是襄北与淮东一起举兵,又用太后及“二皇子”鼓动不明真相的州县,谁能确保大楚不会再度陷入四分五裂的战乱之中?

秦问也暗暗心急,心想吕轻侠真是厉害之极的对手,将太后、二皇子送入淮东,即便杨元演按兵不动,也能将侍卫亲军、右龙武军及相当的棠邑军牵制在东翼不敢轻举妄动,朝廷后续自然无法集结足够多的兵力进剿襄北,那李知诰据襄梁等州,就还有腾挪的空间。

之前侍卫亲军封锁皇城,杨致堂都无法提前传令右龙武军封锁鳌山岛下游的长江水道,而此时再传令调到右龙武军的水师战船,也不可能赶得及在吕轻侠她们在进入邗沟之前拦截下他们,就不知道棠邑是否提前预料到这一幕的发生。

杨致堂不知道秦问心里在想什么,看向沈漾迟疑的问道:

“派大臣去楚州见信王?”

宫变的真相已无关紧要,他们之前没有猜到吕轻侠会往淮东逃,主要也是右龙武军在南据润州控制长江下游水道,而棠邑军据滁巢更兵强马壮,信王杨元演应该不敢轻易妄动,但吕轻侠就是出乎他们的意料,挟太后、“二皇子”往淮东而去,他们就能肯定杨元演不会受蛊惑搏一把大的?

“传旨着右龙武军及棠邑军守紧润州、滁州两地,之后再遣使去楚州见信王,相信信王不会不明辨是非……”韩道铭悠悠的说道。

虽然韩谦一再强调要竭尽全力避免大楚陷入内乱、一再强调不能拖延棠邑出兵河淮的时机,韩道铭即便再不主张此时棠邑出兵河淮,但也不会反对韩谦。

不过,要是形势注定棠邑要先平定淮东、襄北之乱,这对棠邑、对韩家未必就不是好事。

“我去楚州。”杨恩有些心力疲惫的说道。

“我写一封信函,着人送往楚州,希望信王能明辨是非……”沈漾神色凝重的说道。

他心里是曾起过拥立信王的念头,但皇城之内的形势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他们不会可能再有其他选择,而他不允许杨恩轻易涉险。

信王没有异动则罢,要是起了心思将杨恩扣押下来,那他在金陵可真要算是独木难支了。

这时候薛若谷走进来,禀报在他及几名文官的监督下,全城揖捕逆乱同党的兵马已经准备就绪,就等诸公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四出皇城,将逆党还留在城内没有来得及逃出去的同伙一网打尽。

当然了,此时能做的也只是先查抄陈德、周元、徐靖、新津侯李知诰、临晋侯李长风及昌国公等在金陵城里的府邸。

即便大家都清楚李长风、李秀兄弟二人被当了枪使,但这时候没有人愿意放弃彻底清洗李长风、李秀及昌国公李普等人在军中势力的机会;而废后李瑶到时候随便找个地方囚禁起来,或者使其下半辈子为延佑帝守陵便好。

沈漾正要请两位太后下诏,拂晓时提前持诏出皇城接管主城及郭城诸要害防务的几名都虞候将领,这时候派人赶过来禀报李知诰、周元、徐靖、周数、钟彦虎、陈德、柴建等人的家眷早就从静海门,与吕轻侠等逆党会合出城了。

这些人,要么是提前做好宫变失败的准备,要么是吕轻侠在形势逆转时,第一时间派人过去进行了通知,而他们担心事后受到血腥清洗,最终还是选择着随吕轻侠一起逃出金陵城。

不管他们的初衷如何,但从他们逃出金陵城的那一刻,便与逆党划上了等号。

唯有李长风、李秀、李碛等人的家眷,此时还都留在城中。

或许是李秀授首就擒,亦或是李长风临死都没有屈服,他们府上的家小、家兵没有看到他们的手书,迟疑不决,错失及时逃出金陵城的机会。

又或许是李遇生前治家严厉,令这些人即便是面临生死大劫的考验,犹没有选择叛变大楚。

而先行出皇城的待卫亲军将领,派人赶去昌国公府时,发现昌国公李普已自刎荒园之中,只是被临晋侯府的家兵抢在他们前一脚将尸首夺走,双方在巷道里遇到,还大打一场,侍卫亲军被杀死、杀伤十数人,特请令围剿临晋侯府。

“某愿率兵剿之!”黄虑站出来问道。

李长风身首异处,而侍卫亲军之内出身郡王府的数十名武官也与李秀一起被拘捕,而即便临晋侯府合并李秀、李碛以及昌国公府还有一两百精锐家兵,但真要调侍卫亲军精锐清剿,也是须臾之间的事情。

虽然大楚时局稳定,延佑帝百年之后,皇位也未必一定就会落到他黄家子孙的头上,但形势怎么都要比现在好看,说到底黄虑心里也是怨恨李秀昨夜为虎作伥。

而他统领左武骧军多受李秀制肘,甚至夺梁州的军功,在李长风、李知诰等人的控制下,他都没能分一杯羹,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怨恨?

再一个,这时候不将李长风、李秀盯死在叛逆同党的柱子上,他后续要如何痛快淋漓的将郡王府的残余势力从左武骧军连根拔除掉?

沈漾摇了摇头,说道:“浙东郡王李遇为大楚效忠,其子即便有助纣为虐之嫌,但罪不致夷族……”

李长风此时已身首异处,李秀已经被扣押起来,即便沈漾也想事后将李家在军中的势力及影响力全面清除掉,但终是不忍心杀临晋侯府一个片甲不留。

杨恩的态度不用说了,杨致堂、杜崇韬、周炳武等人即便想对浙东郡王府的残余势力进行清算,但这时候谁也不愿意直接下辣手,留下恶名。

但问题在于,临晋侯李长风身首异处,李普自刎身亡,侯府家兵将李普的尸首抢走,杀死杀伤侍卫亲军十数人后,又闭门反抗,此时不坚决派兵强攻清剿,他们难道会乖乖放下兵械、束手就擒?

然而吕轻侠此时正挟持太后、“二皇子”赶去淮东,为避免金陵城里陡生变故、再滋生什么乱事来,他们也绝对不能容忍临晋侯府的顽抗对峙拖延下去,必须要果断干脆的进行处置……

UU文学推荐阅读:时空搅屎棍汉末:帝国宏图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从西汉开始摆烂抗日之铁血狂兵虚构三国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征服者在清朝璜台志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本秀才:开局入赘江南门阀扛上妖孽太子爷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三国:争霸天下,我在江东崛起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红楼:武震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女帝帝师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从特种兵开始的神级背包抗战之铁血兵锋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邪王追妻从屯田开始无双大夏:儿啊,父皇求你继位吧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乱世三国志大明1617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逃荒:我的系统能暴击抽奖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
UU文学最新小说: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王直历史请就位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乱世草莽:从荒村种田开始称霸天下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大宋暴君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穿越古今,风流绝色女儿国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从成为悍匪开始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三国野史!三国伏生志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大乾边关一小卒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