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婆的外婆家,曾经是附近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当时的妈娘(就是老婆的大姨娘)就在上海工作,也是时局变化,命运就“随波逐流”,不过别的不说,见识的确有所超越同辈人。
96岁的妈娘,还会做饭,只是小辈不让她做了而已。
丈母娘与妈娘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观点,就是一切都以培养下一代为主。
长辈们有这样的观点,真的是难能可贵,自己本来还在考虑婚姻的波动性,看到了这样的见地,就定下了心,有这样的观点,至少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应该可以放心了。
做人本来就是永无休止的重复,永远永远的昨天、今天、明天、甚至后天,对于能够为明天和后天打算的人,就把自己交出去吧!反正自己也吃不了亏,因为明天和后天本来就不应该简单的重复昨天与今天。
看家里老的,就可以知道小的某些主流意识了,张伟本来就是爱好易经的人,况且自己曾经预测过自己的婚姻,得的意思就是西山小妹,某些条件也是符合的,如大马坞算是大西区的山坞里,而且老婆就是最小的,又可以旺后代,那也算是好婚姻了,于是就“一锤定音”了。
说起往事,介绍人孟亦女一家子真的是热心,她当时与妈妈一起卖水产品,因为是隔壁,所以就会互相照顾着,说也是奇怪的,别人都说同行人冤家,同行妒忌,可是自己的一家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可能是人家写错了吧。
关于孟姓,就会想到南孟故里——应店街镇十二都,据《浙江通志》和《暨阳孟氏宗谱》记载,孟子48代孙孟太尉公,名德载,字仲博,为宋信安郡王孟忠厚之子,宋哲宗孟皇后之内侄孙,宋朝贵戚。幼时扈驾南渡到浙江,作战勇猛,军功显赫,且学识渊博,文武双全,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皇上悯其劳苦功高,特旨公择地概里夫山脚南(今应店街镇十二都)定居,成为南方孟姓始祖。
应该说孟子就仅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更有“昔孟母、择邻处”的家学渊源,可以说这片环境对于教育的重视也非比寻常,感受到了的也是一种荣幸。
自己与老婆的介绍人就是这个孟亦女一大家子,她大姑一家子、小姑一家子、还有就是她们自己娘家一家子。
她大姑姑就是老婆的堂嫂,而她小姑姑也是与老婆一家子都走得很近。
缘分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衍生,也就是精诚所至,才会金石为开,你的行为可以传导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
……
果不其然,自己这半辈子只是糊里糊涂,老婆的那些同辈也差不多,可一些小的确实算争气,读书都算不错,大部分是诸暨中学的学生。
所以说某些长辈的见识就是一盏灯,可以指明方向的灯。
就比方说曾经的许老师看到张伟的作文写得好,就会破例打个满分,这其实也是一种见识,虽然张伟是个“弃民”,但是有时候就是有某种“仙气”的,如那片作文,就是因为“仙气”滔滔,直接逼着许老师打满分了,记得!永远记得!
就如许老师的本家许渊冲先生说的一样:“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现在年纪在大起来,是应该多去走走看看了,去记得一些值得记忆的东西。
……
“妈!反正还早!我就先到处走走!”自己对大马坞还算熟悉的,第一天到大马坞,就走边了整个村子,那是因为老婆是个出名的“白脚毛”,带着自己整个村子跑!一趟就分了十多包香烟,而老婆的一些朋友圈,当天就认识了个七七八八了。
村头有小汤、村子中间有小玲、隔壁有彩萍、秋萍、君君,稍微上一点就是伟琴、婉女、金朵等等。
而这些人一般都是嫁附近的多,而且一个村子里,到处是亲戚。
婉女、金朵还常常会当自己面夸老婆那个时候漂亮,就是不说自己那个时候潇洒,明显的偏心。
大马坞的经济一直还过得去,早先在表哥等等的努力下,有一个水泥厂,解决了很多就业,不久就又继接上布机,现在又有一家上市公司的配套设施。
张伟现在就是看看某些自然界的气,这片区域确实有某种特别的灵气。
传得最出名的就是朱元璋曾经想在这片区域“定都”,因为刘伯温设计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关于应店街来历,传得最多的是应十万的故事。
今应店街村原名罗坞。元末财主应十万,从永康迁至道地,明初又从道地迁居应店街村,浙成富豪。传说明代朱元璋曾到应店街村,应十万捐了军粮2万石。因捐粮有功,明太祖降旨建造牌坊,封为“应义门”。从此,每年八月初三形成庙会(现在是交流会),因而商店浙增,形成街道,清朝年间将罗坞改名为应店街。
现因应店街镇驻地为应店街村故名,而这个应姓到底与阴姓有没有关系呢?没有人知道,不过用某些历史去串联起来的话,应该就是阴家改的。
大家都知道东汉有两个阴皇后,而第一个阴丽华后的阴家可谓是风光无限好。
第二个阴皇后开始时候非常风光,后来被邓皇后取代后,阴家就面临灭族的风险。
而以往的时代就是这样,只要有大祸,就会举家迁移,而且一般就是迁移到邻县,于是这里就奇怪了,财主应十万,从永康迁至道地,或许这个应十万本来就是出去避祸的“贵人”。
不过真正的原因也没有必要去深究,因为做人本来就是起起落落的,况且是某些大势力。
而这一切,联系到这片区域的老刘家势力与道士势力,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就应店街与整个诸暨来说,是大西偏北区,应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雀尾岭旧称雀门岭,位于应店街镇板桥坞村西面,是诸暨和富阳的分界岭,过岭即到富阳常绿镇章村,虽然海拔不高,但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在此也小规模的打过几仗。
而抗日战争时期,就有大仗在此发生。
用易经去分析,这片区域就是诸暨的龙气入口区,也难怪朱元璋想在此“定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