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永福宫内,张海从殿外进来,冲着苏明曦行礼。
苏明曦正靠坐在软榻上,翻看着杨韵让人送进来的账目。
内室中,帝休正在休息。
听到声音,她转头看向张海。
“主子,二殿下醒了,昨晚去莲华殿闹了一通。亏得有大皇子在,才没出旁的事情。”
“奴才派人问过,说是夜里二殿下发起了高热,这会儿还昏睡着。”
之前昏迷才醒,又因为高热昏睡,苏明曦不由得叹了口气。
“莲华殿那边,自有刘杨在,想必最迟明日,就能将唐氏送出宫去。”
“至于二皇子那边……让太医都尽心点,给他好好调养着。”
虽然还不知道,之后皇上会如何处置二皇子,起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
得了吩咐,张海退下去,苏明曦想了想,看向一旁的笙兰。
“事情准备的如何了?”已经跟魏耳说过,要给孩子们接种,选择殿阁的事儿,交给了笙兰。
“主子放心,奴婢已经挑选好了,虽位置不算顶好,却十分清静。”
因着是接种,且有一定的风险,在清静一些的殿阁中,会比较稳妥。
苏明曦点头,又问了几句,确定一切都没问题,才继续翻看账目。
如同她所说,第二天天才刚亮,刘杨带着人,将唐氏的棺木送出宫中。
她埋葬的地方,距离薛氏不算很远。
都安置妥当,他重新回到宫中,跟苏明曦回禀。
二皇子仍昏睡着,这样的情况并不乐观,帝休知晓后,吩咐人为他更衣,准备去看看二皇子。
他确实跟随着他的母亲,犯下了一些错事,但他眼下这样,帝休也不可能无视。
原本,宫中还有议论,因着一直没见到皇上,难免会有人背地里猜忌什么。
帝休从永福宫离开,去探望二皇子,不少人都瞧见了他。
比起刚解蛊那天,他的气色好多了,精神也好转不少,但还是能看得出憔悴。
大皇子跟姚修易都在,两人正在温习功课,听闻皇上来了,一起迎出来,陪着去看望二皇子。
发热的缘故,二皇子的脸微微有些发红,大概是鼻子不通,他张着嘴,看上去十分难受。
“皇上,微臣找了其他太医一起,会想法子尽快给二皇子退热。”
一直这样烧着,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太医心里也着急。
可二皇子的底子不算好,太重的药根本就不敢用。
昏睡中的二皇子,并不知晓父皇来看他,他做了许多梦,乱七八糟的,想要醒过来,却怎么也醒不过来。
陪着二皇子待了一会儿,又去大皇子那边也坐了会儿,帝休这才回到永福宫去。
说起二皇子,忍不住就皱眉。
苏明曦坐在一旁,她也没什么太好的法子,她能想到的,太医都试过了。
如今这样的年代,眼下能做的,大概只有等待,希望他能像战胜天花一般,从高热昏迷中醒来。
给公主还有皇子们的殿阁,都准备好了,负责的太医,也挑选妥当,包括伺候的宫人。
孩子们不需携带什么,直接就可以住进去。
元舜还小,原本苏明曦的意思是,不让乳母跟着进去。
毕竟接种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情况。
元舜已经可以吃辅食了,除此外,特意给他在宫内养了几只羊,可以产奶。
到时候,不仅元舜可以喝羊奶,元琛跟元昊他们,也是可以的。
可乳母不放心,从元舜出生便是她带着,便坚持要跟进去,苏明曦思虑之后,最终同意了。
为了孩子们,其中该有的准备全都有,且非常完善,有魏耳跟太医们在,想来问题不大。
孩子们住进了准备好的殿阁中,帝休也恢复了早朝。
刑部审问的差不多了,甚至连账册都找出来了。
坐在上首处,帝休瞧着呈上来的账册,一时间并未吩咐。
唐氏的事儿,势必要牵连到唐家人,除此外,还有朝中的一些大臣。
当初薛家之事,帝休因着太后的缘故,给薛家留下一脉,唐家自不会有这个待遇。
若非他们,异国的细作也不会知晓皇上的行程,更不会对皇上下蛊。
直到现在,还有一名细作没有找到,甚至于,他可能已经想了别的法子,从京城里逃了出去。
唐氏已死,关于对唐家人的处置,也发落下来了,至于那些大臣们,薛家之事也掺和了一些大臣们,当时帝休选择了从轻发落。
这一次,他没有,他觉得需要给大臣们一个警醒。
对此,其余大臣并无意见,毕竟都知道,这次的事情是有多严重。
“皇上,经此一事,朝中许多官位空悬,不知您是否有打算?”
苏程冲着帝休行礼,询问帝休的意思。
“以往都是年终进行考核,这次不做提醒,突击考核,将各州各府的人才提拔上来,除此外,朝廷开设恩科,从民间选取有才有用之人,进到朝中。”
这一点,帝休已经想好了。
换做以往,定会有官员反对,毕竟历朝历代中,都是从世家里挑选合适的子弟。
纵然有平民百姓,也实在是少之又少,非惊才绝艳者,是无法入人眼的。
而如今,再没有人提出此等疑义,原因倒是简单,跟魏耳脱不开干系。
之前尚在解蛊中,所以帝休没提过魏耳的事情,如今解了蛊,重新上朝,他将自己中蛊的事儿,告知了朝臣。
也将解蛊之人乃是民间大夫,也说给了朝臣们听。
对于魏耳这个名字,或许朝中官员并不熟悉,可说起接种之事,便无人不晓了。
天花之事,哪怕宫中的太医都束手无策,可民间的大夫,却能够想出法子,预防天花。
更甚至,查出了太医们没能诊出的蛊虫,为皇上解蛊,救天朝于危难。
民间有如此出众的大夫,自然会有其他方面也出色的人才。
天朝想要更好,就需要那些人才。
开设恩科之事,帝休交给了苏明澜,除此外,又点了几名文臣,作为辅助。
至于呈上来的账册,直到早朝散去,他都没有交代,朝臣们也识相的不去问。
毕竟,这件事关乎到了皇子,而此时,所关系到的皇子,仍在昏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