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9章他的愿望
“如果是街坊邻居说的那应该就是真的了,毕竟在这里住的久,有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陈家旺没想到房东家里生意竟做的那般大,那可是京城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有些读书人,努力一辈子,只为去天子脚下谋个一官半职,却到老都未能实现,带着遗憾离开。
其实他心中也有个梦想,就是带着妻儿去京城瞧一瞧,只可惜,这个愿望有点大,以如今的家境根本不可能实现。
手里那点银子,只能算是小富即安。
如果想去京城,除去盘缠,怕是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所以,他要更加努力赚钱,争取将生意做去县城,甚至是府城,然后在做去京城。
如此一来,便能实现带妻儿去京城的愿望。
“相公,我想好了,若是花馍铺子生意好,到时还是自己买个铺子,以免老头哪天心血来潮涨房租。”
小溪总觉得租铺子心中不踏实,她是做吃食生意的,用得最多的就是水。
可惜铺子没有后院,无论是打水,还是去茅房,皆要走上一段路,去街尾那边排队等候。属实有些不方便。
陈家旺听后,赞同地点了点头,满眼宠溺之色,“好,到时留意一下,尽量在同一条街上买,以免丢失一些老主顾。”
虽然,他打心眼里不希望小溪出门做生意,但他并非那等迂腐的男人,认为女人是自己的附属品。只需在家相夫教子孝敬公婆。
无事少抛头露面,出去给自己丢人。
陈家旺却不那般想,他觉得无论男女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权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只要娘子开心,无论做什么他都会全力支持。
小溪微微点头,“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后离堂姐家近,无事,还能凑到一起聊天解闷。就是不知村长那边啥时才能有消息。”
每次去后山采茶都是偷偷摸摸,如果能将那个山头买下来,便能减少很多麻烦。
陈家旺轻声说道:“买山头并非小事,一时半会怕是不会有消息,咱在等等,正好趁这段时间将铺子重新修葺一番,争取早日开张。”
殊不知,此时远在竹溪村的谢家,也正在讨论此事。
“老头子,你说陈家小子为何非要买下那座山头呢!总不能是为了种庄稼吧!”
村长媳妇坐在油灯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嘀咕道。
谢富贵敲了下烟袋锅,摇了摇头,“肯定不是,那林子里树木高大,阳光都照射不进去,即使种上庄稼,也未必能成活。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地方。”
反正换成是他,肯定不会花钱买一个作用不大的山头。
他从小在村子里长大,对村中的几座大山不说了如指掌,也差不多。
谢富贵敢肯定那个山头并无稀罕之物,而且距离绿萝山还特别近。
听闻那座山头时常有野兽出没,像什么野猪,麋鹿、大虫、狼、很常见,是猎人们最喜欢的一座山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少有村民会去陈家小子看中的那座山头转悠,主要是怕绿萝山那边的野兽跑来这边。
“你说他会不会是打算种植药材?”村长媳妇突然有了一种猜测,她觉得十有八九是这个打算。
“你要这么说,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很多药材喜阴,哪怕没有阳光也可以存活。”
谢富贵听了老婆子的话,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不然,还能种啥,总不能养兔子和竹鼠吧!
“真没想到,陈家小子竟如此有本事,不但开了铺子,买了庄子,现在更是动了买山的念头。”
村长媳妇这辈子没夸过谁家孩子,毕竟自家几个儿子足够优秀,但如今却非常佩服陈家旺。
短时间内,打下如此大的家业,非但没有爹娘帮忙,相反,还不忘帮衬两位兄长,单是这一样,就无人能及。
“谁说不是呢!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你就瞧着吧!陈家小子日后肯定大有作为。”
谢富贵算是看出来了,陈家旺并不是个“安分的人。”
村长媳妇开口问道:“你去镇上,里正怎么说?”
里正主要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百姓的户籍,以及赋税和各种税费,也包括土地管理及分配。
所以卖山这么大的事情,必须得与他上报,如果他也做不了主,便往县里报。
“里正说,虽然他平时负责赋税等事务,但此事却不敢贸然做主,需得上报县里,听听县太爷的意思,估计没有个三五日,怕是不会有消息。”
谢富贵将里正对他说的话,一句不落,叙述了一遍。
村长媳妇哦了一声,“也对,毕竟他权力有限,确实做不了主。”
不过,心里却在琢磨,估计此事就算是上报给县衙,也未必会同意。
“好了,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吧!明天不是还要去看孙子。”谢富贵放下手中的烟袋,丢下一句话,便去打水洗脚了。
时间飞逝,转眼便是次日清晨。
刚吃过早饭没一会儿,黑娃便来了后院,“老爷,李家父子过来了。”
陈家旺没想到父子俩来的还挺早,“好,知道了,我这就过去。”言罢,就换了身平时干活的衣裳,起身往外走。
虽说他是雇主,但不可能啥也不干,一把手不伸。
为避免衣裳被弄脏,便换了身平日里的旧衣。
“相公,两个孩子这两日一直在念叨老伯,我想带孩子们过去瞧瞧。顺便将前几日刚做好的夏衫给老人家送去。”
就在陈家旺即将离开之际,小溪对陈家旺说道。
陈家旺轻轻点了点头,“好,去吧!反正家里也无事,告诉老伯,等过些时候,我忙完了,再去看望他。”
小溪应了一声,便将让白芷为孙举人做的夏衫,从柜子里取了出来。
无论是颜色,还是面料,皆是最舒服透气的,相信老伯一定会喜欢。
听闻大户人家的孩子,三四岁就已经开蒙,明轩和婉宁明年也四岁了,如果老伯愿意,小溪也想早点让孩子们读书认字。
虽然现在明轩也识得几个大字,但终究还是太少,她想让儿子将来走科举之路,所以,想早一点为其开蒙。
老话说的好,“朝里有人好做官,”她们家是做生意的,日后定少不了竞争对手。
尤其是她和相公并不打算一辈子待在芙蓉镇这个小地方。
在外地做生意,如果身后没有任何背景,很容易被人打压。
但若是家中有个当官的,便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就目前来看,大儿子的性格很适合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