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百三十万户,六百一十万众,地三千万亩,其中七成都是水浇地,一年两熟,三熟不在少数……”

即使窗外已经大雨倾盆,但殿中却是安静如常。

首相刘观朗声说着,面色轻松:“我秦国国势日隆,据臣所知,广西全省也不过如此,而且耕地不及我国三成。”

“且在今年夏收,我秦国获粮三百八十万石,换算成银圆也有一百九十万块……”

秦国大半地方一年两熟,小半地方一年三熟,所以夏秋两税模式就不适合了,需要因地制宜。

故而,秦国采取按亩征税模式。

将土地分为旱田和水田。

旱田每亩地,一年征收两次税,分别在十月和五月,是雨季结束后和开始前。

每次征收一斗粮,一年每亩地就是两斗。

而水田,则每亩一年也是两次,每亩征收两斗,不按收获次数来征收。

毕竟如果一年三收,朝廷要征收三次税,每季稻产量和质量不同,很难把控住,平白的增加难度。

换句话来说,官吏们要下三次乡,扰民严重。

官员们有点颜色都能开染坊的主,岂能不捞外快?

秦国如今可依旧是纳粮,而非缴钱。

这些粮食除了要发放百万的俸禄外,大部分要发卖给两广,充盈国库的银钱。

“若是秋税也是如此,那么绍武二十年,我大秦仅是粮税,就有近八百万石——”

秦王朱存槺感觉有些难以置信,但又觉得合乎情理。

要知道在崇祯,天启朝,一年的粮税不过三千万石,这是其的四分之一了。

秦国水田较多,而且一年两熟,三熟,这等于是又一个苏南地区,苏南一年八百万石就不夸张了。

不过商税却比不过大明了。

秦国的关税,商税加一起,一年不过两百万块银圆,而大明是其数十倍。

“那,刘卿,我大秦可为大明的哪一省?”

刘观一愣,他捏了捏胡须,道:“江苏听闻一年可纳税近千万块,这还不包括关税,而临近的广西,不过两百万,贵州更不及百万。”

“这般来看,我秦国可比安徽,再不济也为湖北。”

秦国如果以银圆来算,一年赋税近六百万,在大明也是个中省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秦王大笑:“我秦国若非狭长了些,虫豸多了些,定然不比江苏来的差。”

“可惜了!”

这番话,听在众臣耳中,却是别有一番味道。

秦王这是要扩张。

“我大秦疆土,乃大王雄才大略,吞并占城,疆域乃安南以来最广,但弊端也则显露出来,我国南北狭长,犹如弯弓,弓弦易折,着实不利。”

群相阮成这时候突然拱手说道,感情丰富。

占城是安南一直想要吞并的,但受限于实力不足,一直很难得逞,故而之前的王朝一直守着红河三角洲为根本。

如今把占城拿下,还顺势扩充到了湄公河三角洲,势力达到最广。

这就让秦国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首尾难固。

亦或者说,南方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当年的阮氏就是如此。

而且,随着湄公河三角洲的持续开发,农业必然日益增长,在封建社会,农业为百业根本,繁华只是时间问题。

秦国以红河三角洲为政治中心,为了避免地方枝大于干,延缓开放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壮大北方。

一般情况下,吞并附近的南掌王国(老挝),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此秦国就从弓弦变成了锤子,中央实力足以压制一切。

况且,秦王的野望也不能忽视了。

虽然名义上来说,这个秦国是秦王指挥领导拿下的,但主力却是朱静这家伙,混了个伯爵。

所以,秦王才会迫不及待地证明自己。

刘观心下一沉,连忙送出助攻:“南掌近年来,虽然国势日盛,但却如一头长膘的肥猪,引人垂涎。”

“陛下不在其分封藩王,其地也不能浪费了,定然是要与我大秦。”

“老臣以为,出兵南掌极其妥帖。”

次相毛复紧追其后:“南掌国势日起,他年必然为我大秦之患,出兵越早越好,消边患于萌芽之中。”

见到三相都懂自己,秦王一时间笑出声来:“甚好,你我君臣所见略同。”

朱存槺心中颇有开心。

出兵南掌,除了钱粮充足,完成他的野心外,也有磨砺军队,收拾人心的作用。

尤其是收揽人心。

要知道,他可是从南边的西贡打到北边的,官场和军队中,十有七八都是明人,或者南边出身。

一如绍武初年,朝廷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陕楚勋贵。

占据人口和土地大半的北方却只分享到了一两成的权力,这是不合适的。

科举太慢了。

而出征南掌,就可以让许多北方人立功,让其成为勋贵阶级,一两年功夫就能缓解矛盾,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平衡。

这简直是一石多鸟。

“寡君上书北京,陛下也同意了出兵之事,两广总督那边定然无恙。”

秦王朗声道:“待到旱季,就是我大秦出兵南掌之时。”

众臣拜服。

这时候,所以人才发觉,这位秦王殿下不过二十二周岁罢了,实际上不过二十一,在民间不过是加冠不久罢了。

回到后宫,朱存槺兴致不减。

秦王宫是在后黎朝和郑氏王府的基础上扩建的,占地近五百亩,亭台楼阁虽然有些逼仄,但经过工匠们休整,已然是附和规制,大气宏伟。

要知道,紫禁城也不过一千一百亩罢了,他这个秦王宫有其一半大小。

居住的后宫,也有三百来亩,房间近三千间,宫女宦官千余人。

秦王妃带着世子前来。

三岁的世子,走路已经稳当了,只是一蹦一跳的,颇为可爱。

朱存槺在其半道上就抱住,怜惜的不行。

虽然这些年他妃嫔不少,子女也陆续有了三五个,但占据心头的依旧是世子。

秦王妃看着父子二人亲昵,摸了摸自己渐起的肚子,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

瞥见王妃如此,秦王眉头一蹙,忽然又有了想法。

父皇几十个子女,但自己不说比拟了,但就一半,那也是一二十了。

庶子也就罢了,嫡子怎么着也得安排一二。

等拿下南掌,把易掌握的精华地带地设府,一些偏远地区则安置儿子们,让他们也当王。

如此也是屏藩我大秦了……

……

吕宋。

随着雨季的到来,潮湿的气候让人不自觉的就懒散了许多,从而导致郑森浑身提不起劲头。

“爷,起床了。”

“知道了!”郑森懒洋洋的。

作为接替金堡的后续总督,金堡在担任总督期间,就已经完成的极其出色。

刚来吕宋,他以为是偏僻之地,殊不知吕宋的规模超乎想象。

十二万户,民五十三万。

其中这些年陆续迁移来的汉民,以及早就定居的汉人,共计十余万。

西夷八万。

土人三十五万。

吕宋严格执行着教化之道,先把土着划分为生番、熟番,然后不断的教化,分化其头领,再让其变为编户之民。

近十年的时间,效果显着。

财政上,吕宋一年赋税三百余万,这些年上缴比例不断地提高,已然是五五分成。

一年截流下一百五十万块银圆,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数字。

占据大头的吕宋水师五千余人,一年的耗费不过五十来万,大小官吏,巡防营,合计俸禄三十万块,盈余五六十万。

郑森来到吕宋,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正确有效的花钱。

修路铺桥,建社学,建义仓,镇压土着。

二十县的地盘,能花多少钱?

而且,在所有人眼里,他不过是萧规曹随罢了。

“大哥——”

洗漱的功夫,忽然其弟郑川忽然前来,脚步匆忙。

郑川是郑森遗留在外祖父的胞弟,一直想要回国,但却被幕府所阻,后来大明威逼幕府为属国,其才得以脱身。

他也是从田川七左卫门改名为郑川。

在郑森来到吕宋赴任时,郑川作为郑家海贸的掌控人,随其一同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仆从,幕僚等等,尽县其南安侯府的豪气。

郑家虽然交出了军队,但凭借着海贸上的底蕴,一直占据海贸的领头羊位置,每年盈利上百万银圆。

郑森来到吕宋任职,那么郑家的触手自然也要南下。

“怎么了?”

郑森不慌不忙道:“天又没塌下来,急什么?”

“大哥,今天可是吕宋乡试的日子!”

郑川平缓了脚步,语气却依旧急切。

在金堡和郑森的联袂上书下,朝廷允许吕宋举办乡试,而不用去参加顺天府的乡试,争取那稀有的名额。

金堡自然是回馈治理十年的吕宋,而郑森则想的是政绩。

绍武十九年的会试,就连察哈尔都有了一人,吕宋依旧挂零,这是何其难堪。

所以为了多进士,就得举人。

举人要想多,就不能去竞争顺天府的名额,得有自己的名额。

人数一多,中进士的概率也就高了。

当然,说到底,郑森的人脉可比金堡强多了,所以此事才成。

一般的乡试在八月,但吕宋那时候是雨季,大雨滂沱下不合适,所以就安置在六月,这个雨季刚开始的阶段。

雨不大,而且还凉快。

“我知道。”

郑森随口道:“虽然是第一届乡试,但到底是主考官安排,我凑什么热闹?反倒是容易犯忌讳。”

乡试的主考官由朝廷安排,地方官顶多当同考官。

“可,这乡试可是您出头的。”

郑川不解道。

“你呀,切记,凡事占了功,就莫要多提,显眼不说,过犹不及,容易给人心里产生狭功图报的想法。”

郑森随口教训着胞弟,然后慢悠悠的用起了早茶。

一碗米粥,一碟咸菜,以及四个大肉包。

兄弟俩又说起了生意。

郑川对此倒是头头是道:“荷兰人在日本倒是亲善的很,但在这海外,则是咄咄逼人。”

“不过咱们郑家的招牌响亮,倒是做起了买卖,无论是朝鲜,或者日本的货,他们都收,最要紧的生丝也能弄来。”

“这要是弄的好,一年能走二三十挑船。”

“那便好。”郑森面不改色。

从小他就见多了钱,虽然不至于何不食肉糜,但对于钱已经不怎么在乎了。

南安侯,吕宋总督,这两个东西,才是他最为在意的。

这一任要是做的好,八部尚书就可为之了。

聊了些许,待食罢,镇海知县和通判求见。

镇海县,就是如今的吕宋总督府治。

吕宋总督府不设府,总督直管二十县,倒是游刃有余。

“让他俩人进来。”

郑森无奈道。

二人恭敬而来,问了个好后,就说明了来意。

原来这是关乎遗产的一场官司。

主要是其家庭格外的复杂。

一个叫阿方索的西班牙人,在吕宋生活了几十年,历经西班牙和大明统治,已经是纯粹的土着了。

在大明统治吕宋时,施行的大明律,故而允许纳妾。

阿方索立马来了兴致,一连纳了五六个妾,有西班牙人,也有土着,汉女,毕竟他有钱,又不违法。

十来年下来,倒是有了七八个子女,加上原来的,超过了二十数。

前不久病死了,可巧没留下遗嘱,或者遗嘱消失了,争家产就成了主题。

其正妻早死,所以西班牙小妾要求长子继承制,即长子继承一切家产,其余的子女三瓜两枣就打发了。

这立马就引起了矛盾。

土民小妾则要求按照土民规矩,以幼子继承全部家产。

汉人小妾则要求以按照大明律,施行均分原则,人人有数。

按照常识来说,应该是大明律为准,但在吕宋这个复杂地域则不同。

在吕宋,刑法执行与大陆一样,而在民事上,采用的是糅合习惯法模式。

即,西班牙人可以遵守长子继承制,不违法;同时,均分财富也不违法。

因俗而治,尊重习惯,合法纳税。

这个阿方索则是吕宋第一例如此复杂的家产继承,更关键是没有留下遗嘱,这就让人头疼了。

按照哪一方都行,但哪一方都不行。

镇海知县和通判,只能招总督来解决。

因为这是个经典的例桉。

UU文学推荐阅读:我的抗战不一般疯魔三少爷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大唐第一熊孩子回到宋朝当皇帝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穿越大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修仙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气吞山河图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大唐皇子:我有农场系统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唐逗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豪横大宋北宋小地主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谍影:命令与征服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北宋当暴君三国前传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补天前传陛下也不想自己的女子身份暴露吧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福寿至神通寺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大宋出了个武皇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