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明佃农的悲惨一生
从那时之后接下来一段时间,好像所有人都已经淡忘了这件事情。
就连李临渊也没有了任何的消息,只是每天待在自己的官衙里面。
刚开始的时候临江侯府的人,还派人盯着李临渊的一举一动,后来确定李临渊没有任何的举动了,也不再派人盯着他。
然而此时,李临渊在屋内奋笔疾书,在他身旁,已经放了厚厚的一沓书稿。
当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李临渊松了一口气,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想写一本书也只能靠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写,实在是太过于费劲。
如今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总算是把它写完。
书的第一页写着两个大字《骆驼》。
这是李临渊参照后世的某一本着作写的。
主要是写一个叫祥子的老农民一生种地,只可惜他祖上的田产已经全部被元朝的贵族给占了。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
因此从刚一开始他干活就比别人要卖力得多。
可是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依然在不停地劳作,好不容易买了自己的地,甚至成了家。
却没想到被人陷害,自家的地又被别人家给买走了。
后来祥子终其一生,再加上他媳妇的嫁妆,也算是有了一些薄田。
结果这时,自家的地又被当地的贵族给看上了,硬是用一斗小米,要把他家的地给买下来。
有道是民不与官斗的事情,虽然心中无奈,但是也只能同意了这件事情。
最终自己的妻子生了大病,他也不得不将自己的那剩余的一点钱财全部卖掉。
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佃户,人也变得越来越麻木。
直到最后饿死在他这一生耕作的田地里面。
这个故事和后世的某本巨着,如出一辙。
只不过将背景写成了元朝。
刚开始的祥子充满激情,尽管没有自己的田地,但是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即便是家里有着一文钱,都要攒下来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
经过几十年的积蓄之后,总算是有了一些结果。
可是努力了这么久,最终却因为勋贵的压榨。
最终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自己的梦想。
经过三次失败之后,祥子也彻底失去了希望。
从而变成了一个偷奸耍滑,麻木不仁的老佃户。
这个故事更具有感染力,很显然如今大明王朝的农民大多数都是如此。
他们的一生亦全部都奉献在这一片,他们耕种了一辈子的土地上。
结果到头来却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在这里面揭示了权贵的险恶。
甚至于李临渊在最后写上了一句话,大明佃农的悲惨一生。
只要能够把这个东西宣扬出去,看到的人定然能够联想到这边的事情,那么即便是他们对自己的封锁,恐怕也不攻自破了。
虽然这些人能够防得住自己的奏折。
但是绝对杜绝不了天下悠悠众口。
中原的农民可以说最老实,不过只要能够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便不再去想其他的事情,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断地辛勤工作。
然而现实却是,尽管他们在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努力,但是真正留给他们的并不是特别多。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当时前元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若是能够给农民留下最后一口吃的,他们也断然不会走上反叛的绝路。
就像在这本书里面的祥子一样,可以说是当代农民的典型代表。
尤其是那些佃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却还是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
事实上那些勋贵购买土地的钱,根本就没有多少,只不过他们有这个权力,有这个实力罢了。
如今朝堂之上,那些人竟然能够做到这个位置,定然不是傻子。
这本书是以话本的形式写的,不过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现在的读书人并没有太多,许多人都不识字。
所以即便是将这话本流传出去,相信也只是在上层社会中火爆。
恐怕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是铡美案一样,把他演成戏曲,这样看的人也就多了。
毕竟在这个时候戏曲才是真正能够吸引人注意力的东西。
想到这一个地方,李临渊便离开了县衙去找戏班子。
由于上一次铡美案非常火爆,再加上朝廷并没有管理这件事情,这让许多人都看到了机会。
自从大明建国以来,基本上平民并没有多少的娱乐方式。
而如今已经相当于解开了这一个限制,于是戏曲变得非常的火爆。
只不过到现在为止,能够表演的戏曲并不是特别地多。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李临渊之前所写的铡美案。
再好的东西时间太长了,也没有任何的趣味性,但是各地的百姓依然乐此不疲。
于是李临渊来到县里面打听哪个戏班子比较有名。
经过一番寻找之后,别人告诉李临渊,距离这不远的陈家沟有个陈家班。
这陈家班的班主可是有名的戏班头子,所有的戏经过他的手都变得惟妙惟肖的。
李临渊听完后点了点头,随后来到了陈家沟。
这陈家班,虽然说是县里有名的戏剧班,但戏班投资并非这本地人,至于来自什么地方没人知道,毕竟这戏剧不过是贱籍,没有人会注意他们如何。
李临渊来到陈家班之后,直接找到了戏班头子。
这时,戏班头子看到李临渊竟然是正九品的官员,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草民刘平拜见大人!”
李临渊听完之后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刘班主不必客气,今日我来找班主是为了一个戏曲而来!”
只见这时李临渊直接掏出来自己写好的本子递给了刘班主。
刘班主听到之后非常的好奇,要知道现在的戏曲也就那么几个,很少有人会在这方面下功夫。
如今在大明的文人圈里面,也是存在着鄙视链的。
立书着作的人瞧不起写诗词歌赋的,写诗词歌赋的,同样也瞧不起写戏本子话剧的。
所以真正有名的话,本子并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