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反?树倒猢狲散
很显然,这些勋贵的意思就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毕竟他们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利益牵扯。
周元章看着此时,老神在在的李临渊不由得嘴角一抽。
“这家伙,事情是他挑出来的,我感觉这家伙像是没事人一样?”
“李爱卿?未经请示,私自离开驻地,你可知罪?”
这时李临渊跪在地上说道。
“臣知罪,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此之前,陈曾多次写作者陈述此事,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复,甚至作者石沉大海,臣眼看江南之百姓身负冤屈而不可解,心中实在不忍,故而知声前往应天,就是为了让庙堂还江南百姓一个公道!”
“其中多有考虑欠佳者,还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听到之后,心中极为郁闷。
好的坏的都让你说了,自己还有什么可说的?
要是真的因为这件事情治了李临渊的罪,那天底下的百姓该怎么想他。
不过其中确实有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李临渊的奏折自己可是一分都没有收到,显然其中有人作梗。
朱元璋将桌案上的书简
“啪!”
的一声扔了出去。
“简直是岂有此理,这些家伙好大的狗胆,竟然连监察御史的作者都拦截,难道真的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以为江南之地,他们可以只手遮天了不成!”
此时一众官员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这件事情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如果之前的事情他们还可以求情,这件事情要是办不好说不得会引火烧身。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何在?”
毛骧走了进来,心中极为激动,问一下,总算是想起自己了。
“臣在!”
“去查,看看这中间究竟是谁干的好事,不要给朕客气,通通给朕抓起来!”
“临江侯陈镛何在?”
此时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间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好像他们也没有见到陈镛去了什么地方,这时他们心中突然间有了一个不好的想法。
此时,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说道。
“启禀陛下,前些日子临江侯有要事,回到封地,至今尚未有归来之消息!”
朝中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一蒙。
回到了自己的封闭,至今未归。
这是想要造反的节奏,这临江侯陈镛真的好胆。
刚才还帮着临江侯陈镛说话的官员瞬间倒戈。
“陛下,臣以为临江侯之事或可为真,还请陛下严查!”
“陛下,这陈镛竟然是畏罪潜逃,我大明岂能有如此之乱臣贼子,臣请命,将其捉拿归案!”
这时一个个的义愤填膺,仿佛与临江侯陈镛有什么血海深仇一般。
李临渊心中极为惊讶,这些人的变脸速度可真的是快呀。
刚才还一直力保陈镛,这才过了多大一会儿,一个个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朱元璋心中愤怒,于是立刻派人去搜查临江侯陈镛的府邸。
没有过多长时间来人报道。
“陛下,临江侯府早已人去楼空,其中的金帛细软,珍稀古玩,也全部失踪,不过末将手下的人,在他府邸的暗室里面找到了大量的武器盔甲,看样子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了!”
朝中一众,文武大臣,尤其是和临江侯陈镛关系要好的,头上仿佛出现晴天霹雳一般。
“这陈镛究竟哪来的胆子,这里乃是应天都城,大明之首善之地,这家伙竟然敢在这个地方储存这么多的兵器甲胄,他想要干什么?”
“一个人找死也就罢了,干吗也要连累他们!”
此时,一众官员纷纷跪在地上扬言此事自己完全不知晓。
自己和陈镛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元璋也知道这件事情恐怕不简单,尤其是这些兵器甲胄全部都是来自五军营。
丢了这么多东西却没有察觉,显然五军都督府也有责任。
有人把主意打到了这上面,朱元璋怎么能够放过他们。
“毛骧何在?”
“臣在!”
“立刻发下海捕文书,速速将临江侯陈镛及一干人等捉拿归案!”
“命令苏州,杭州,太仓,绍兴等地严防死守,密切注意松江之变化!”
“从江南大营中调出兵马,前往松江府兵围临江侯府,一定要将那个乱臣贼子给朕带回来!”
随着一道道命令传了下来,东南沿海出现了极大的震动。
此时松江临江侯府内,临江侯陈镛正在将所有的家产能变卖的全部变卖,甚至于在当地还大肆地抢夺一番。
并且在沿途收拢船只。
临江侯夫人不明其意。
“夫君,你这是干什么?咱们来到封地不是要为了干大事吗?怎么开始收拾东西了!”
临江侯陈镛听完后顿时像看傻子一般地看着他的夫人。
“咱们手中可没有多少的兵将,要是等江南大营里的人反应过来之后,恐怕咱们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如今朝堂上,许多名将还活着,应天府当中有多有百战精兵。
在这个时候想着造反,那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了。
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从头到尾他根本就没有想过造反的事。
之所以回到封地,无非是想借助这个地方前往倭国。
自己和倭国那边还有着不少的联系,等到了那个地方,或许自己才能够存活下来。
毕竟倭国乃是太祖钦点的不征之国。
临江侯陈镛案子联系好了倭国的人接应。
于是带着他们的船只准备离开。
就在他们以为即将逃出生天的时候,突然间看到前面火光冲天。
仔细一看,数艘大船朝着他们这个方向而来。
这可把他吓了一跳,这一定是吴家兄弟建立的水军。
当年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手中的海军极为精锐,大多数都是当时鄱阳湖大战时留下来的老底子,船只皆为庞大坚固的福船。
要是被他们撞上了可就麻烦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恐怕现在岸上都是搜捕他们的官兵。
这时他们看到远处有一支船队朝他们过来。
仔细一看,正是倭国前来接应他们的船只,临江侯陈镛仿佛看到亲人一般。
“太好了,总算是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