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江南糜烂,声色犬马
李临渊听到之后顿时感激涕零,就差当面宣誓效忠了。
随后又从赵文朔的宝库当中挑选了许多的东西,志得意满地离开这里。
等到李临渊离开之后布政使赵文朔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一众的知府大臣。
众人听到这一个消息,也是眼前一亮。
没想到一直针戳不进,水泼不进的李临渊,竟然真的投靠了他们,想到这里,众人心里都是非常的激动。
要知道李临渊的职务乃是监察御史。
可以直接给陛下奏报,往往许多的事情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情,这样的人一定要巴结好了。
更何况这一次的水灾非常严重,如果不提前和李临渊打好招呼,恐怕之后的事情就不容易了。
很快各地的官员都开始给李临渊送礼了,一时之间李临渊的住处门口门庭若市。
许多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都是疑惑不解。
“怎么这李大人也开始收别人的礼了?不是说李大人是清官吗?”
这时一名茶水摊上的百姓满脸疑惑地问道。
这时在他旁边的书生撇了撇嘴。
“这天底下哪有什么真正的清官名吏,一定是那些贪官给他的筹码多了,这人也贪了,本来以为这李临渊是个能够伸张正义的,不曾想到居然也做这等同流合污之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当官的哪有一个善茬,苦的无非是咱们这些百姓!”
很快,这件事情立刻传遍了大街小巷,民间对于李临渊的评价也急转直下。
李临渊对于这些事情毫不在意反而无论谁给他送礼,他全部都照单全收,然后把这些东西全部搬到自己的仓库里登记造册。
张素裳听到外面的流言蜚语,心里非常着急,生怕对李临渊产生什么影响。
很快布政使和各地的知府全部汇集于此,甚至李临渊也出现在这场宴会之中。
现场锦衣玉食,觥筹交错好不快活。
这时布政使赵文朔看着李临渊说道。
“李兄弟,如今上面派下来督查的官员用不了多久就会下来了,这件事情还希望兄弟能够替我们美言几句!”
“这一次海溢,我们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实在是这次乃是天灾,规模太过于庞大,我们实在没有办法进行抵抗,但是在水灾结束之后,我们则是立刻调集了大量的钱粮,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还请李兄弟能够多替我们仗义执言!”
其他的一些知府纷纷也是如此言说。
李临渊表面上笑着说道。
“请诸位大人放心,诸位大人如今的表现我全部都看在眼里,诸位大人劳苦功高,相信陛下知道之后也会非常感动,在下一定会竭尽全力!”
这些人听到之后,顿时眼前一亮,有了李临渊的名声在,他们可就算是稳了。
一个个开怀畅饮甚至还送了不少的礼物给李临渊。
对于这些礼物,李临渊并没有拒绝,反而是照单全收。
赵文朔看到李临渊长袖善舞,轻轻松松地便解决了这一次危机,他心里也是非常地满意,果然当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然而此时李临渊心里则是非常的不屑。
这些所谓的朝廷命官,在水灾来临之时,还有几个亲赴现场的?无非是让手底下的人去跑跑腿罢了。
反而都是在想着如何推诿责任,如何逃避过失?真的以为朱元璋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似的,锦衣卫的实力极为庞大,不可能连这点事情都不知道。
等到李临渊回去之后,立刻将这些人的贿赂登记造册。
到这庞大的树木,即便是李临渊早就心有准备,但也是感到触目惊心。
他万万没有想到,如今江南的官场已经被腐化成了这个样子。
如今百姓遭难,但整个江南糜烂如此,官员却还依旧声色犬马。
此时李临渊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被人给盯上了。
此时毛骧看着手中的情报,不由地眼前一亮。
他抬头看着面前的番子说道。
“你确定这上面说的都是真的?”
那番子听完之后点了点头。
“大人,属下说的句句属实,刚开始的时候,那李临渊还不与其他的官员相交,但是到后来也慢慢地开始收这些人的礼物,甚至浙江省布政使赵文朔还送了李临渊一名极为漂亮的美姬!”
毛骧听到之后顿时哈哈大笑。
“你这次做得不错,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就给你记上一笔功劳,不过浙江的事情还需要你继续盯着,尤其是李临渊那里,听到没有?”
那名番子满脸的激动。
“多谢大人栽培,小人竟然倾尽全力为大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毛骧听完后点了点头,看起来心情极好。
等到他离开之后,毛骧心里非常地得意。
本来以为这李临渊真是一个清官,现在看来,这家伙只不过是在假清高罢了。
果然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
如今浙江省的事情自己也已经调查出来了一些。
尤其是可以趁着这一个机会,将李临渊扳倒。
想到这里,他就是一脸的阴沉。
想当初自降身份想要拉李临渊入伙,结果这家伙竟然对自己不屑一顾,转身就和这些地方官勾勾搭搭。
那岂不是说自己还不如这些地方官?想到这里,他心里便是一阵气愤。
不过李临渊如今犯下了这么多的事情,相信陛下自然不会放过他的。
陛下最反感的事情便是地方言官与地方官吏同流合污。
此时毛骧下定决心,一会儿面见朱元璋,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给说出来。
而此时因为浙江省的事情应天府早已经乱作一团。
朝堂上对于浙江的情况多有关注。
首先是浙江省布政使发文,表示如今浙江省发生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海溢,导致整个浙江省受到了极大的危机,尽管他们尽力地减少损失,拯救百姓。
但是如今他们手中并没有多少钱粮,根本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所以希望朝廷能够赈灾救助。
关于如此多百姓的生存,朝中的文武大臣,自然不敢马虎,毕竟江南之地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有些太过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