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此子有才干,魏国公的心思
大凡为将者,都想掌握一方强军。
拥有此等强军或可改变战局。
虽说自己最适合做这件事情,但又是最不适合的。
自己只适合题意,而不适合带兵。
李临渊笑了笑说道。
“下官却有一些浅见,若想打造这样的一支军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但是首先要消除百姓对军队的恐惧之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官兵定下规矩!”
“所谓支精兵强将其徐如林,其疾如风,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是强兵打仗的基本原则,也是历代将军所需要追求的!”
“但是这仅仅只是作战方面,在其他方面应当也有限制,比如对待百姓说话要和气,不可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大凡一切的缴获都要归功处理等!”
“许多士兵之所以打仗,可不是为了那些微薄的粮饷,这些东西经过层层的克扣,必然也剩不下多少,而真正到达战场之上,他们就可以与各种的名目巧取豪夺,甚至在战场上也可以缴获敌人的东西,以充军资!”
“这样一来,官兵所到之处皆为百姓之大害,而所有缴获归公,便可杜绝此事!”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律令,不调戏妇女,不打人骂人,不毁坏庄稼,不得虐待俘虏等!”
徐达脸色微变,没想到李临渊规定了这么多的条条框框,虽然说这些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倒也符合道义,但实际若是做起来则是很麻烦。
这样的事情在军队当中可以说是时常发生,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将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徐达领兵极为严谨,所以对于手中士兵的管理意义是如此。
不过也只是规定了其中的几项,多有疏漏之处,若是真的能够按照李临渊所说的打造军队那么大明的军队,战斗力将会提升一个档次。
这让徐达心中极为意外。
万万没有想到,李临渊在练兵方面竟然也有心得,就凭这些倒是可以在军中做个百户。
此时徐达听的眼睛越来越亮,如果真的能够在这些方面对军队进行约束的话,他们打造的绝对是一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军队。
如今所有的军队中大多数都是各个将军千户的私兵,从来不会管什么道义,只是听从上官的命令。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叛乱的事情时有发生。
虽说当中有许多的士兵都是被裹挟的,但与其说是被裹挟,倒不如说麻木而无有想法,这样的人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跟随着上官的命令而动。
如果打造出来这样的一支军队,恐怕绝对会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可。
这些对于他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每一次战争中的流兵流寇极多,这些流兵流寇对当地百姓的影响极大,同样也会加深百姓对朝廷的怨念。
而每一次打仗所缴获的东西都是归他们各自所有。
因此在许多的地方,他们都会抢劫当地的百姓,以充实自身地得到。
徐达非常心动,当初他们之所以造反,不就是为了这个吗?不过这件事情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
若知当今的武将大多数都以手中军队为身家立命之本。
这么做,可谓是将他们身上唯一的一层保障给拿去了。
恐怕到时会激起所有武将的反对。
也怪不得,这件事情只有魏国公徐达能做,其他人并没有这个威信能够压得住这些骄兵悍将。
此时徐达看着李临渊越来越满意。
之前自己一直以为李临渊,不过是有些忠直之名,现在看来此子颇有才干,倒是让自己刮目相看。
尤其是李临渊在这次行动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无以言表。
有勇有谋确实是一个人才。
两人又在一起聊了很长的时间聊。
这时徐妙锦走了出来奉茶,此时两人才意识到,已经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
这时徐妙锦倒了一杯茶,面含羞涩地递给李临渊。
“李大人请喝茶!”
李临渊急忙接了过来。
“多谢徐小姐!”
徐达看着面前的这两人,眼神中莫名地悸动。
这两人郎才女貌,看起来还真的是天作之合。
如果能够把这李临渊召回自己的女婿岂不是更好?这个念头生出,徐达满意地点了点头。
自从自己的大女儿徐妙云嫁给燕王朱棣之后,可是有许多朝中官宦勋贵子弟将目标转向了自己这个二女儿。
虽然徐达不经常参与朝中之事,但是对于整个大明王朝而言,影响力也是极大的。
再加上朱元璋与徐达的关系,所以许多人打了主意。
全部都被徐达一一回拒。
徐达对朱元璋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如今的勋贵们拧成一根麻绳,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早晚会和朱元璋对上。
到那时自己在这中间可就要难受了。
所以无论如何自己不可能和他们有着过多的牵扯。
尤其是自己这二女儿徐妙锦的婚事,可谓是操碎了心,一定不能将门第嫁得太高。
既不能和皇亲国戚在扯上关系,也不能和勋贵们打成一片。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普通的清贵人家。
然而即便是如此虚打,心里也非常担心,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多是读书人。
尤其是发生了驸马都尉欧阳仑的事情,就让他心里害怕了。
自己这女儿打小就有主意,给他找夫婿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这李临渊就不同了,一方面比较有才华,即便是现在年龄小,也已经崭露头角。
相信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长得也算是合适。
更难得的是身份不错,他曾经派人调查过李临渊的身世,倒是非常合适。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和李临渊所做的那些事情,可以看出此人心怀天下,有勇有谋。
唯一麻烦的一点就是,在朝堂上得罪的人确实有一些多了。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做的这些事情全部都是为了大明。
有皇帝在背后撑腰,即便是这些勋贵,也没有办法说什么,而这样的孤臣最不容易被人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