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盆满钵满,老朱的反思
石头记中贾宝玉所说的那句禄蠹,把祭酒惹火了,只见他拍着桌子怒吼。
“黄口小儿,实在是黄口小儿,不读圣贤之书,何以明礼,如此年龄不通诗文,竟然一个劲地在后宅里寻欢作乐,这样的人未来能有什么样的成就!”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刚开始的时候说贾宝玉乃是衔玉而生,不管怎么说至少也是天生圣人。
从后来贾宝玉的极致也能看出此人极为聪明。
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深受贾母的宠爱,竟然活生生地被培养成了废物。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想到了如今自己家里面那几个儿子,因为年龄较小。
自己没有多大的功夫培养,所以你就把他们扔到了后宅之中。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一身冷汗。
不行!之后要将他接回来,自己亲自培养,可不能像贾宝玉一样培养废了。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的世家勋贵子弟后宅,瞬间被清扫了一遍,许多贪色柔弱之人被扒拉出来,一时之间成为整个应天府百姓的谈资。
此时远在江南的徐达看着手中的书局进项不由得大吃一惊。
他满脸惊讶地看着一旁的徐妙锦。
“女儿啊,你确定这上面的都是真的没有过弄虚作假!”
徐妙锦顿时一脸得意地说道。
“那是当然,我怎么可能会做那种弄虚作假的事情!”
看到徐达一脸惊讶的样子,徐妙锦心中有些得意。
幸亏没有告诉他,自己拿私房钱也印了许多书,不光自家的书局,即便是自己的腰包也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此时徐达却皱了皱眉头,不得不说,这个石头记竟然如此的暴利,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事情。
当初之所以把这个书局交给徐妙锦,只不过是存了锻炼他的心思,给他找一点事情做,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他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在看来终归是自己小看了这个女儿。
徐达想了想之后说道。
“女儿啊,从咱们这书局里面的镜像当中拿出来四成,不六成,爹爹我进宫一趟!”
徐妙锦听完后点了点头,并没有反驳。
虽然六成的镜像确实有些心疼,但是徐家还不差这一点儿钱银。
以徐妙锦的聪明才智怎么能看不出徐达的意思是什么,无非是想将这六成的进项献给陛下。
徐达最为擅长明哲保身,自然不会干这种让人怀疑的事情,如今的虚假早已经是富贵至极,这些选项对于他而言并不重要。
但是却可以趁此机会一表忠心。
徐妙锦点了点头,并去开始准备了自己也并非贪财之人,石头记当中的贾府本身也是繁花着锦,烈火烹油。
虽然身份地位显赫至极,却在背地里干着放印子钱这样的勾当。
家里的爷们儿也是一个个的不成样子,处处花销极大。
但是如今的魏国公府倒没有这样的事情,倒不如以此来换一些更实际的东西。
而此时毛骧已经将徐家书局的事情传到了老朱的耳朵里。
朱元璋听到徐家书局的迹象,竟然如此之大,不由得大吃一惊,心里非常的羡慕。
如今大明国库空虚,到处都要用钱,自己恨不得把一枚铜钱掰成两半用。
想不到自己这大老粗的小老弟竟然会有如此陶朱之能。
毛骧心中极为羡慕,这些钱要全部都是自己的,该有多好。
只可惜,如今石头记也就只有徐家书局能印。
即便是其他的书籍,能够造出一些翻版,也得需要很长的时间制作雕版,否则的话也就只能派人去誊抄,这样一来二去也挣不着多少钱。
若是这数据,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家族也就罢了,可是魏国公府可并不是他们能够得罪得了的。
只见这时,毛骧悄悄地说道。
“陛下,不如咱们让魏国公将这书局的进项献出来,到时也可以以此来补充国库!”
朱元璋听完后皱了皱眉头之间他冷哼一声说。
“我乃大明之君,怎么可能谋夺臣子的东西,天德那是自家兄弟,难道我朱元璋已经到欺负自家兄弟的头上的地步了吗?”
此时他眼睛凌厉地盯着毛骧。
“这是最后一次,以后我不想再听到类似的话,天德和那些黑了良心的勋贵不一样!”
毛骧急忙磕头告饶,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徐达的荣恩竟然如此之重,心中不免有些羡慕。
这时外面的太监急忙向前汇报。
“陛下,魏国公求见!”
朱元璋听到后心中极为意外,此时的徐达不应该还在江南吗?怎么突然间跑回天府了。
“宣!”
随后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毛骧。
“你回去吧,好好查查这石头记究竟是谁写的,若是用好了,对我大名来说是一件好事!”
毛骧急忙离开了此地。
这时,徐达走进奉天殿内。
“臣拜见上尉!”
朱元璋看到徐达后,顿时哈哈大笑。
“天德,这里没有外人,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如此客气!”
说完后上前把徐达给扶了起来。
“这次浙江的事情,天德做得好啊,那群贪官污吏确实该惩治,我大明的军队就应该心向着百姓,而不是心向着那些官老爷!”
说完后便和徐达讨论起了浙江的事情,两个人寒暄了一会儿之后。
朱元璋一脸疑惑地说道。
“天德啊,这一次回来有什么事情吗?”
只见这时,徐达从怀中掏出一沓银票急忙说道。
“陛下,前些日子小女无状,不知从什么地方搞来一个话本,我徐家的书局小小的赚了一笔,小的时候,上位曾经说过,咱们兄弟直接有钱一起赚,这一份是属于大哥的,还请大哥收下!”
潜移默化中,徐达的称呼也变了。
朱元璋此时最吃这一套,眼神当中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
自己正愁国库空虚的事情呢,这徐达就把这书局的进项给送了过来,上下一对比,高下立判。
朱元璋看着上面六成的进项,心中乐开了花,把这些银两充入国库,竟然能够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