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朱元璋的新点子,爵位考成法
应天府内红楼的影响还在不断地发酵,最为挣扎的便是朝中的淮西勋贵。
按照红楼上所写的内容,勋贵们两三代之后就会出现堕落的情况,这让他们心中有些着急。
莫说两三代之后,就算如今也有着许多的纨绔子弟。
也不知道朱元璋究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讲到这里,这些淮西勋贵心中就是一阵的气愤,也不知道是哪个生儿子没屁眼的家伙写的这红楼。
写就写吧,还写得和如今的勋贵如此相像,很难不让人心中有所想。
此时一众的勋贵已经汇集于韩国公府内。
如今的韩国公李善长是淮西勋贵当中的头人。
李善长敏锐地感受到了如今气氛的变化,虽然上位那边没有任何的消息传来,但是如今在民间已经有了不少的声音,说他们勋贵早就已经堕落了,经常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如果没有祖辈的功勋,估计这些人早就已经被判了个满门抄斩。
听到这些话之后,韩国公李善长也是一阵的头大。
之前虽然也有这些事情发生,但是并没有被拿到明面上说话,但是现在整个应天府的百姓都在议论这些事情,要是一个不小心传到了上位的耳朵里面,对于他们勋贵而言可就麻烦了。
此时吉安侯陆仲亨一脸愤怒地说道。
“这群家伙简直是可恨至极,一群升斗小民竟然也敢和我等抗衡,我觉得咱们应该杀鸡儆猴,好好的砍下几个脑袋,这群家伙也不敢乱说话了!”
平凉侯费聚冷哼一声。
“你这是在找死不成,且不说这些东西有没有传到上位的耳朵里面,如果你真的敢这么做的话,那你觉得在这天子脚下陛下能够晓得了你?”
此时废墟将目光看向了李善长。
“老相国,您德高望重,又功劳卓着,这次还希望老相国能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李善长叹了一口气,本来自己真的不想答应这件事情,如今自己对权力已经看得没有曾经那么重了。
也明白,就这样和这些兄弟们一条路走到黑,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但是奈何自己的儿子李祺和这些人多有合作,甚至于还落了证据在他们身上。
若是他们真的想要做什么,恐怕自己李佳怎么也得来个九族消消乐。
“写红楼的这个人对我等勋贵如此的了解,想必应该也不是个普通人,如今当务之急是能找到这个人,若是此人能够为我的所用,那么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能够找到这红楼的作者,让他随便写出一些东西,说不定就能够打消这些百姓心中所想。
这时唐胜宗点了点头。
“我已经派人去追查这件事情了,只知道这红楼的作者出自魏国公府的书局,至于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就不得而知了,咱们在魏国公府也没有安插几个眼线!”
听到了魏国公府众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怎么这件事情和大将军也扯上了关系,难道这件事情是大将军做得不成?然而李善长却摇了摇头,很显然并不相信这件事情是徐达做的。
虽说徐达擅长明哲保身,但是也不至于坑害自己的这一群老兄弟,这对他而言没有任何的好处。
只不过这话本应该是另有出处,只可惜这段时间朱元璋一直在搜集话本,所以导致各地都出了不少,这让他们很难以搜寻。
而此时的朱元璋因为读了红楼之后,知道这勋贵容易腐朽的事情,就想着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件事情,原着中的宁国公府和荣国公府的袭爵人分别是贾赦和贾珍,这两人都是不学无术的家伙,而家里面的人则是仗着他们的地位,以他们的名义在外面做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
而因为贾家的人脉关系四通八达,底蕴深厚,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得罪得起。
所以大多数的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大明的勋贵实力极强,若要将他们一口,全部吃下根本不切实际,更何况其中也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国之栋梁。
朱元璋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了一种办法。
大明的官员,若是想要晋升都会对吏治进行考成,这就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如果对勋贵们进行考成,说不定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想到这个地方,朱元璋不由地眼前一亮。
如今的勋贵路线有文武两条,那么就给他们定下相应的条件。
只有达到条件之后,才能够顺利地继承爵位。
当然这并不限于他们的嫡长子,若是嫡长子没有这一个能力的话,也可以将这个机会交给他的其他的嫡子,总之谁的能力更强一些,那么谁就拥有这样的继承权利?如果真的把这样的制度给颁发出去的话,相信这些兄弟们,肯定会为了这继承之权相互争斗,文官需要科考成功之后,才能够继承爵位,而武将则需要到边境历练,三年之后由有关官员评定才能够最终确定。
如今的北方并不太平,这些人在边境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倒也不用他出手了。
他曾经答应过马皇后,不对这些勋贵出手,但是这些人当中有一些做得实在是有些过了,既然如此,倒不如采取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即便是有一些勋贵会反对,但是终归反对,声音不会太大。
等到最后这件事情成为定局,便没有人再去考虑这些事情。
想到这个地方,朱元璋心中非常的满意,如果真的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对于如今的大明王朝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也能够让这些人的穴位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如果真的按照红楼里面甲痂的情况来看,用不了几代。
这些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他们的后代就会彻底地废掉。
到时候给葫芦代皇帝留下的,全部都是废柴,那样的话一点用处都没有。
朱元璋觉得此事可行,于是便开始召集一些官员来商量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