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天才是怎样养成的
只见这时在一旁的小解缙拉了拉李临渊。
“师傅,这一个和之前的究竟哪一个才是我师母?”
张素裳听到小解缙的话,顿时大羞。
只见他弯下腰,扭了扭小解缙的脸。
“你就是临渊哥哥的徒弟解缙吧,小小年纪不学好,瞎说什么呢,下一次再乱说话,小心我打你!”
随后张素裳扬起自己的小粉拳。
而这时李临渊则是一脸的黑线,看着解缙说。
“之前让你看的书都看完了吗?”
解缙听完后一脸得意地说道。
“当然看完了,我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学那一本书还不是手到擒来!”
李临渊听完后顿时笑了笑。
“既然如此,从现在开始,你去将齐民要术,考工记,伤寒杂病论和九章算术等书籍都抄一遍,等到抄完之后,再看看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
最后李临渊将手指向旁边书桌上那落得像小山一般的书。
看到这些书解缙不由得嘴角一抽。
这么多的书,自己究竟要抄到什么时候?不过这时,解缙将最上面的一本书翻开,却发现这上面所讲的内容与四书五经上面的内容完全不一样。
仔细看看,还是这样的书比较有趣。
解缙顿时来了兴趣,抱着这些书便开始读了起来。
李临渊看着这解缙,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果然学生太厉害,老师的压力实在是有些太大。
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究竟该教些什么?本来自己手中还是有着不少的藏书的。
结果经过这段时间解缙将自己手中仅有的一些藏书已经看了个七七八八。
要是再想教他,也就只能从这些杂学里面入手了。
这时李临渊突然间看到张素裳,顿时眼前一亮。
要知道龙虎山一脉学的东西可是非常的杂的,懂得的东西也是非常的多。
而其中也有一些道家的经典,还不错。
如今三教九流之中的大多数书籍已经失传。
可以说是非常的可惜,若是解缙这个时候学一些道家的典籍,倒也没有什么坏处。
“素裳,你出来的时候有没有带什么到家的典籍,我想找一些给解缙看一看!”
张素裳一脸的疑惑。
“书我倒是带了几本,不过这孩子如今这么小,就让他读到家的东西,这是不是有些太早了,而且你确定这么多的书他能读完吗?”
随后张素裳指向旁边比解缙还高的书堆。
虽然张素裳懂得许多东西,但这也是从小龙虎山里面的人逼着他学的,他可一点都不喜欢学这些东西,这么多的书籍,看着都感觉头疼。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十岁的孩子需要读完的书。
一时之间让他有一种李临渊在虐待这一个孩子的感觉。
这时,李临渊自信地笑了一笑。
“放心吧,他一定能够读完的,毕竟是我李临渊的徒弟!”
李临渊心里非常的清楚,一解缙的脑瓜子要是不让他多读点东西,实在是有些太浪费了。
这可是未来编纂永乐大典的男人。
要知道永乐大典的内容之全让人侧目,整整3.7亿字,硬生生靠一杆笔写出来,若非是饱学之士,又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不管未来的解缙究竟还会不会编纂这些东西,看看这些并没有任何的坏处。
如果只是读一些四书五经,那么思想就被禁锢住了。
所以多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解缙也知道他的师傅对他好,所以并没有丝毫的拖延。
本来在拜李临渊为师之前,他以为四书五经圣人之言,便是天底下所有的道理。
可是如今读了李临渊给他的这些书,他才仿佛是发现了新的天地一般。
原来这世上除了儒家经典之外,竟然还有其他的言论。
这让他不由得开始,一个个地都读了起来。
甚至在一些事情上竟然还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李临渊心中极为惊讶,果然古人都成熟得早,以解缙的年龄,如果在后世,恐怕懂得的东西还没有多少。
而解缙的学习能力本来就很强弱,是让他多学一些,未必不会成为一方栋梁。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解缙本就是天才,一般的人物。
只可惜学到最后依然没能脱离儒学的藩篱。
这就让他以为在学习这方面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提并论,便开始恃才傲物。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直接放在了永乐大帝朱棣的手中。
而如今自己想要把解缙培养成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就必须要让他懂得各方面的道理。
对于天才来说,最恐怖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许多的思想和新的事物,他们都能够接受。
而在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海量的知识量。
现在的解缙正是一个鸡肋的时候,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日后将它们融会贯通。
解缙所取得的成就必然要超脱于前世,至于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就看他自己的了。
不提此事李临渊如何教育解缙,如今的大明朝堂之上,却已经炸开了锅。
自从李临渊的奏折上奏之后,可以说是将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件底裤给扒了出来。
瞬间有许多人都开始在质疑如今的科举考试,究竟能否为国家选取人才,甚至这些人才究竟是不是大明王朝需要的。
由于李临渊的经世致用之学,在应天府中发酵。
甚至也有一大批人开始支持李临渊的言论。
而这一批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年轻,有朝气。
甚至还没有经历过官场这个大染缸,还想着怎么为百姓服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更加希望有更多各种方面的人才进入到官场之中,把大明建设得更好。
但是许多的大儒可就不这么想了。
他们学了一辈子的程朱理学,学了一辈子的儒学。
可以说在这方面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并且并没有感觉这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更何况也正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儒学,让他们的地位得以保证。
而如果真的像李临渊所说的经世致用之学兴起,他们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到那时想维持现在的地位恐怕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