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风靡全军,忠勇杨家将
李临渊将自己写的杨家将整理成书稿。
在军队中传播和在民间传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他准备提前知会一下徐达。此时的徐达卧在病床上,面容憔悴。
这一年的寒冬来得实在是太快了。
快得让他们有一些措手不及。
对于徐达这种征战多年的将领更是如此。
多年的南征北战死了,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毛病。
而到冬天的时候这样的毛病就更加严重。
如果能够挺过去倒没什么,若是挺不过去,那就彻底地完了。
听到李临渊前来拜访的消息,徐达皱了皱眉头。
“这小子又闯什么祸了?这一天天地真不让人省心!”
不过李临渊竟然亲自前来,竟然是有事。
“那臭小子不知道又出了什么幺蛾子,算了,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让他进来,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有什么事情!”
没有过多长时间,李临渊走了进来。
“拜见魏国公!”
徐达听完后点了点头。
“说吧,找我又有什么事情?”
这时李临渊手中突然拿出来一个话本递给了徐达。
“这是我刚刚写出来的一个东西,前段时间听说军营里面的生活枯燥乏味,而且军中的士兵对于许多事情知道的并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我专门写了这一个话本!”
“希望咱们大明的士兵知道他们是为谁而战,如何而战?”
徐达听到李临渊的话,皱了皱眉头,直接将他手中的话本拿了过来。
看到上面写着杨家将,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如今在大明王朝,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流传得非常广泛。而且还有许多人追捧。
杨家七狼八虎,无佞楼,天波府。
确实让人感觉热血沸腾尤其是在军队之中。
徐达认认真真地将它看完了,更是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他也是领兵的,将军可以说一生南征北战,对于打仗的事情知道得非常清楚。
战场上刀剑无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在了战场上,这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而许多的士兵对此并没有多少的想法,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何而战,基本上只是为了活下去。
不过按照这一本书上说的。
若是真的自己手底下的士兵能够看到这些,竟然会为这里面杨家的故事所感动,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经过之前浙江的事情,徐达也知道了为士兵树立一个精神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为当初他们两人的所作所为,使得大明浙江的军队战斗力比起其他地方的要强上不少。
甚至当地百姓对于军队的拥护也比其他地方要好。
只见此时,徐达看着这个皱了皱眉头,笑着说。
“不错不错,你写的这一个确实非常有意思,如果做得好的话确实非常好!”
“我答应你会帮你在军中推广,但是也只限于如今北地的军队,正好如今快要打仗了,借此机会或许能让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一些!”
“至于其他地方的军队,我会修书一封,把这件事情告诉皇上,以皇上的贤明定然会同意这件事情!”
李临渊听完之后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就多谢魏国公了!”
徐达听完后摆了摆手。
“行了,我这个糟老头子能做的事情也就只有这些,今后你对妙锦好一点比什么都行!”
“你这小子也喜欢折腾,也不是一个老实人,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考虑好,三思而行!”
“前段时间去蓝艺那个憨货那你是不是受了一些委屈!”
直接这时李临渊摇了摇头。
“身为我大明的官员自然要忠君爱国受一点委屈什么的,倒算不上什么!”
徐达对人性的掌握极好,他知道李临渊竟然这么说,定然是心中也有不满。
不过既然没有如此光明正大地说出来,倒也算是有几分心计。
只见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个蓝玉跟着。
常遇春学了一身草莽痞气,如今都已经到现在这一个位置了,竟然还不知道收敛,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真的有陛下不知道他那点破事,若不是看着他和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哪里会留他到今天!”
此时须达将目光看向面前的李临渊。
“最近我收到消息,朱棣那小子可是写了不止一分地奏折,说了这件事情!”
“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朱棣是皇子,不管他怎么争怎么说,依然是皇室宗亲,可是你不一样你不要做违背规矩的事情!”
李临渊听完后点了点头,这件事情自然自己不会随意处置。
看到李临渊已经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摆了摆手说道。
“行了,话说到这里,想必你应该明白该怎么做了,你先离开吧,至于这件事情我会好好给你弄的!”
李临渊听完后便点了点头,离开这里。
不得不说,徐达的办事效率非常快,没有用多长时间,这本书就开始在军队当中流传了出来,虽然许多的士兵都不认识字,但是听着军中认识字的人在那里念。
一个一个听得也是热血沸腾的。
只见这时一个士兵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果然这杨家满门忠烈,只是可惜了杨无敌战死在北方,不过他也真的是一个好将军!”
旁边那人听完后也是点了点头。
“那可不,杨家除了杨无敌之外,七个儿子,甚至是孤儿寡母,几代人都在朝堂上,世代为将,要不是他们的话,又怎么能够保住大宋的江山!”
旁边那人听完后也是点了点头。
“我听说杨家的传人一直到后面都还有很多,而且依然都是忠勇之士,比如当时跟随岳元帅的杨再兴就是!”
此时军中的士兵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一个个的心里都是非常的激动,仿佛迫不及待地要上到战场上,为国效力。
这样的事情在军营的各个地方都有着传送。
因为这件事情是魏国公徐达主动挑起来的,所以自然没有人愿意触这个眉头。
甚至各个地方的将军也在看这个东西,一时之间风靡整个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