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说干就干,开恩科
可是没有想到李临渊真的像是徐达所说的那样文韬武略。
尤其是对当今时事的把握非常地准确,想到这一个地方他心里动心了。
朝堂上本来一些属于守旧派的力量,听到之后,一个个地纷纷的站了起来,表示他们统一进行科举改革。
由于众人早就已经想到一起去了,都觉得在这件事情上他们是占了便宜的,再加上这件事情已经刻不容缓。
而李临渊又提供了这么好的建议,很快他们就达成了一致。
此时的朱元璋心情则是非常地轻松,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凡是有触碰到这些文官利益的事情,都要和他们磨上很长的时间,而大多数情况下,最后的结局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和这些人彻底的决裂。
最终他们改变不了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却会留下了一个暴君的名声。
而这一次科举考试这么大的事情,却在这些人一顿饭的工夫就已经商量完毕了,这几乎是一个奇迹。
等到他们都离开之后,朱元璋看着朝堂上的文官和勋贵,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最近一些年实在是朝堂上的勋贵,太过于不争气,除了被自己杀的一批之外,剩下的一批每天都是游手好闲,除了自己看中的那几个后辈之外,根本就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唯一一个还算是不错的蓝玉,却嚣张跋扈,极为狂悖。
随着文官的力量越来越大,让他心中也有一些放心不下。
所以这段时间他也想着从自己这些老兄弟的后代当中寻找一批还算是不错的,把他们培养成超打上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只可惜让他失望的是自己选来选去根本就没有选到几个人。
大唐也有着许多中军爱国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只可惜他们大多数都是在边境的地方,对于朝堂之上的决定,还没有办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这实在是有一些太过于麻烦。
文官和勋贵之间,同样也有着此消彼长。
刚刚开国的时候,淮西勋贵的实力非常的强大,可以说非常的嚣张跋扈。
就在那个时候,自己即便是想要动他们都要考虑一番。
如今这才过了多长的时间,事情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官已经渐渐地占领了朝堂,可以说只拥有着这两股力量,对于朝堂上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地不利的。
打到这一个地方之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第三股力量给培养出来。
三股力量彼此制衡,无论谁强大,另外两个都会联合在一起,与他相抗衡。
这样的朝堂之上才会更加得稳重。
尤其是工学院里面的杜清源,治好了太子朱标的疾病。
让他的这一种想法更加地坚定了,如今工学院当中还是有着许多能力不错的人,如果都把他们带到大明的官场之上,也就意味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大明的官场之上,就会多加一批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时间这是朱元璋看着众人商量的一个结果之后很快便同意了这件事情。
直接这个时候朱元璋笑着说道。
“诸位爱卿能够为我大明江山考虑,朕心甚慰,所以我准备在明年多加一次恩科,为我大明选拔出了一批人才!”
众人听完之后,顿时眼前一亮,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虽然说科举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说白了四书五经在里面还是占据着一定的地位的。
也就意味着他们当中可以有不少人通过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崛起。
甚至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向朱元璋证明他们这些文官依然是占据着足够强大的力量。
而此时的李临渊却知道朱元璋的意思是什么。
工学院里面的人虽然经过自己这段时间的帮助,已经逐渐地进入到了正轨。
然而朱元璋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建造这一个工学院,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让他们在这一个地方搞发明搞形。
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到朝堂之上,增强大明的国力。
对于这一点,李临渊并没有丝毫的反对。
这一次恩科考试之后,相信他们工学院当中肯定有不少人会进入到朝堂之上。
等到那一个时候,自己所面对的压力也会小一点,正在他高兴的时候,只见这时朱元璋又继续说道。
“既然这件事情完了,那么顺便和大家讨论一下,接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众人听到之后非常的疑惑,难道这还有什么更加重要的事情不成。
实践这个时候,朱元璋笑着说道。
“当初咱们将这都城定在应天府,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的前线,更何况这也是我们手中最大的城池!”
“可是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如今我大明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北方,而这都城则是在江南地区,距离北方实在是太远了,一旦北方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我们根本就来不及反应,这绝对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所以朕想着,既然这应天府不再适合当做都城府,我们重新再找一个合适的都城用于监控北边的草原各部落!”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听到之后不由得脸色大变,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朱元璋竟然动了迁都的心思。
要知道如今朝堂上的文官,大多数都是来自江南,可以说如今江南是天下文官的汇聚之地。
而在这一个地方,他们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就算是皇帝与他们对着干,也要掂量掂量手中的实力。
可是一旦到了北方的边境地区,那可就麻烦了,先不说那里的环境他们能否适应得了。
那里本来就没有多少的世家大族,他们能够掌握的力量实在是太小,根本就没有办法对朝堂之上的格局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那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权利将会进一步地缩小,对于这些在江南地区饮酒作乐或者私密生活的他们来说。
这样的做法显然就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实践他们一个个的都站了出来,反对朱元璋要迁都的举措,这一次的人数占据了整个朝堂上的三分之二,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离开应天府这样的一个温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