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接下来,咱们继续谈谈另外三件事情吧。”
“范蠡,你说说看,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扼制土地兼并,你有什么看法?”
范蠡拜首道:“陛下,恕臣愚昧,目前还没有想到特别好的方案。臣认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无非就两件事,一是从当下开始禁止地主宗亲巧取豪夺土地,二是把已经被兼并的土地通过各种方法收回。”
“其中第一件事情虽然会遇到阻力,但也并不是特别难办。只要龙图阁拟定好相应的律法章程,再由大理院、中书省严格贯彻实施即可,即使遭遇反对的声音,也可以依靠朝廷的力量强行镇压下去。”
“但关键在于第二点,已经被兼并的大量土地如何收回的问题。如果按照如今的地价由官府出面赎买地皮,臣粗略估算耗资要超过十亿两银子,是目前国库完全负担不起的。就算将来有一天能够负担得起,这种做法也会让国家财政大伤元气,实在是不妥。”
“但如果不由官府出资,而是通过政令强行收回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陛下之前定新法、收新税已经大大触动了这些地主乡绅的利益,如果再这样做的话将相当于将这些人放在火炉上烤,难保他们不会狗急跳墙。”
“而如今藩镇初定,百业兴盛,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要是再承受这种不安定的波动的话,实在是得不偿失!”范蠡理性地分析道。
严浩点点头,其实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不太好搞,否则的话当初新政的时候就会一并把土地兼并问题也给解决了,不至于留到现在。
但是这个问题如鲠在喉,永远是让严浩不舒服的,因此早解决不如晚解决,只是如果连范蠡都一时想不出好办法的话,还有别的什么人才可以信任呢?
此时,严浩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人来。
这个人,不是什么历史英才,也不是什么内阁重臣,而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官——吉州州牧俞齐!
之所以严浩会想到他,正是因为那日的交谈中,俞齐向严浩提出了“高薪养廉”的想法,充分说明了此人见识不凡。此外,此人长期在地方上工作,相比中央官僚与地方乡绅地主打交道更多,对于这方面的实务肯定也更加了解,说不定会有什么好的建议。
于是严浩向兼管人事的余兴怀询问道:“余爱卿,此前吉州州牧可给朝廷上过谏言的奏折?”
余兴怀道:“有!陛下,我正要跟您说起此人呢。御史台狄刚大人还一直为如何更好地扼制腐败而伤脑筋,俞齐的意见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他的奏章我们内阁讨论之后,半个月前就已经通过了。此人见识不凡,我还正想请示陛下如何起用他呢。”
严浩道:“如此甚好,那我就先把他提到司农府做个侍郎。另外,此次土地兼并问题的改革也由俞齐来协助范蠡爱卿来完成,如果他这次能立功的话,朕必定要重用他!”
“这样的话,臣没有意见。”余兴怀赞同道。
“哦对了,这零陵郡刺史一职,你们可有人选了?”说到俞齐,严浩又想起一事来。
余兴怀回答:“陛下,零陵郡属于刚刚发生过叛乱的敏感地区,刺史一职非常关键,因此掾吏司这边还没有达成共识。”
严浩道:“余爱卿,朕要向你保举一人。零陵郡岳麓书院院长何沐先生。此人德高望重,富有真知灼见,以此人为零陵刺史,可保此地泰平。”
余兴怀道:“既有陛下意见,臣等自然遵从!”
严浩道:“如此说来,扼制土地兼并一事,就先由范爱卿你与大理院一起定制律法和章程,待到俞齐到京以后,你们在群策群力,看能不能想出回收土地的好办法来!”
“臣遵旨!”范蠡拜首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