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姐妹的心结被严浩打开之后,不仅不再为高丽的事情而担忧,反倒更迫切地希望高丽能够并入大魏,好让她俩能早日和亲人团聚。正因如此,这两个小姑娘反过来成为了严浩的“间谍”,将金孺告那边的底线替严浩探了个一清二楚。
如此一来,严浩在于金孺告谈判的时候就更加游刃有余了。
金銮殿上,金孺告跪在阶前,不断拿手帕擦着冷汗。
对于高丽国恳求大魏出兵相助一事,严浩狮子大开口地提出了高丽方面完全无法接受的条件:高丽在名义上归入大魏版图,但是仍然保持区域自治,只是外交和军事大权要全部交给大魏管理。
如果答应了这个条件,高丽就相当于步女真人的后尘,事实上成为了大魏国土的一部分。这是金孺告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陛下。”金孺告就差在大殿上哭出来了,他的面颊扭曲成一团,肌肉在不住地痉挛,“您提的这个条件,和直接吞并我高丽有什么两样?我们求您出兵相助是为了赶走东瀛人,可若是赶走了东瀛人,高丽又归了大魏,我们这般费尽心机又有何意义?”
听了金孺告的话,一旁的薛利刃正色说道:“当然有区别了。东瀛乃是一个强盗国家,若是攻取你们高丽,必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你们高丽当成一个攫取资源的矿山,非得把你们挖空不可。”
“但我大魏就不同了。陛下乃四海共主,真龙天子,心雄万夫,豪气冲霄,志在平定八荒宇内,救异国万民于水火;又能礼贤下士,千金买马,多少海内俊豪,龙蟠凤逸之士,愿为陛下效命微躯。若是陛下收取高丽,必能使民欢士悦,天下归心,使者大人又怎可把东瀛与我大魏相提并论?”
薛利刃一席话说得金孺告哑口无言,就连严浩对对他刮目相看。好家伙,真不愧是大魏外交战线的首脑。这讲话水平,简直让他想起了前世里电视上的新闻发言人,个个义正言辞,激昂青云,把敌对势力的谣言硬生生拍到尘土里。
其实金孺告心里也清楚,归附大魏和归附东瀛,如果硬要择其一的话,当然前者才是高丽的最佳选择。
一来从发展的角度上说,大魏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援高丽国内的建设,一旦高丽归了大魏,必能乘上大魏这架经济高速行驶的马车,走上腾飞之路。
二来从外交关系的角度上说,高丽本就对大魏朝贡,并入大魏版图后,只不过把这种原本就亲密的关系更进一步。但东瀛就不一样了,东瀛和高丽乃是世仇,历史上魏国就多次出兵帮助高丽抵抗东瀛的入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倒向哪一方一目了然。
最后,从反面来说,即使不考虑归附大魏的好处,被被东瀛吞并的坏处也足够让高丽人心惊了。一旦高丽归了东瀛,大魏和东瀛之间的缓冲地带也就彻底消失。一山不容二虎,两国之间必然要斗一个你死我活。到时候站在东瀛那一方的高丽首当其冲就要被大魏的兵锋威胁,下场可想而知。
这些道理金孺告不是不懂,但对他来说,临行前王上的嘱托尤在耳边回响,李学明那恳切的表情历历在目。
“金先生。”李学明拉着金孺告的手说道,“自我登基以来,你一直尽心尽力辅助我,国内的百姓们都称赞您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我也在心里将您视作朝政之司命,国事之权衡。如今高丽已到生死关头,我没有什么可以仰仗的,只能恳求您保住我高丽的社稷了!”
金孺告是高丽上一任国王李飞由留给李学明的几位顾命大臣之一,可以说是看着李学明成长起来的,对国王,对国家,他都怀着深切的感情,因此听到李学明这番话,他怎能不为之动容?
李学明给金孺告的指示是,大魏的何种条件都可以答应,但无论如何也要尽量保持高丽国的独立性。但如果真到了万般无奈,必须在大魏和东瀛之间择其一而从之的时候,则交给金孺告自己定夺。
作为一国君王,能把决定国家命运的一次谈判完全交到一个大臣手中,可见李学明对金孺告的信任到达了何种程度!
可恰恰是这份信任也让金孺告芒刺在背,如履薄冰,生怕辜负了国王和人民的期盼。
所以,面对严浩的逼迫,金孺告还是死死咬住底线没有松口。他昂起头,依稀可见两鬓已经斑白,眼角皱纹横生,但那双眼睛依然如青松般坚定:“陛下,如果您真的用如此苛刻的条件来要挟我们的话,我高丽无法可使,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与东瀛鱼死网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至于高丽最后命运如何,就交由上天来决定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