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入秋后的天空总是黑得更早一些。自今天之后,太阳开始南移至南回归线,北方将会开始昼短夜长,一直到冬至为止,这是杜吴中学地理学到的知识点,大汉自皇帝到庶民奴隶都不懂这个,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准备秋收冬藏。
菜伯赶着马车载着杜吴离开了孔光的府邸,马车铃声阵阵,马蹄声哒哒地响彻在清幽的石板路上,月光洒下来,照在队伍最前面王不留行的长枪上,竟映射出一点寒光。
孔光是杜吴拜访的第二家。自从两年前杜吴就任司徒长史以来,每逢节日,杜吴都会去拜访相熟的三公九卿,比如王莽、孔光、刘歆等,也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就几样美食而已,这让他反而赢得了不少高官的好感,毕竟长安食神的名头可不是浪得虚名的。今晚杜吴只送了王莽和孔光两家一些自己制作的月饼,便带着王不留行几人打道回府。
祭月节也是皇帝举行秋祀的良辰吉日。往年都是酉时由皇帝率领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去上林苑进行秋祀,自打居摄元年王莽摄政之后,这个权利就变成王莽的了。
昨晚琵琶叮嘱自己一定要把紫苏带来家里过节,于是杜吴趁着王莽还在上林苑秋祀的空档,挑了这个时间点过去拜访王莽,顺便把紫苏也接了出来。
紫苏最近天天被关在家里学习皇太子妃的礼仪,早就闷坏了。此时此刻也是盼了很久,她心里很清楚,这是自己在外面过的最后一个祭月节了,过了八月,她就要嫁给那个只有四岁的皇太子,像自己的姑姑一样,永远锁在宫中了。
马车经过坊市的时候,杜吴叮嘱了王不留行几句,王不留行便纵马向北飞奔而去。余下三人自动调整了阵型,成品字形将杜吴的马车围在中间向家里驶去。
王不留行四人本来隶属于北军,又都在当年跟随杜吴赈灾青州时遇险活下来的十三人之中,两年的朝夕相处,让他们对杜吴产生了深深的拜服感。杜吴也有意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两下里一拍即合,几人便越走越近。王不留行是青州人,自幼习得好武艺,使一柄两米长枪,快赶上马槊的长度了,王不留行手持重达二十斤的长枪,胯下黄骠马,挥舞起来虎虎生风,十几人等闲近不得身。杜吴见他武艺高强,便刻意教他一点兵法,王不留行大喜过望,虽说识字不多,却极其聪慧,从此更唯杜吴马首是瞻了。
另外三人分别是马留、马辛兄弟和黄大戟。马氏兄弟本是长安城有名的富户,真正的良家子,祖上曾经攀附过舞阳侯樊哙。在那个兔死狗烹的年代,樊哙得以善终,这也使得马氏先祖慢慢积累了一些人脉,等到了马氏兄弟这一代,家里已经极其富裕,还出过几个小官,后来家人买了关系,送他们进了北军,也算真正吃上皇粮了。
马留和马辛虽为亲兄弟,性子却截然相反。哥哥马留为人阴险多疑,却有一副好口才,只是他说话过于直白,北军里没有被他怼过的人,估计也就只有杜吴了。他知道自己不招人待见,也怕有人暗地里取他性命,便请高人用精钢打造了一架留侯弩,配弩箭五十支,片刻不离身。
反观马辛,为人极其豁达,也颇慷慨。见路边有卖儿卖女的穷人,也会施舍几十几百的铜钱,时间久了,长安城里有人给他起了个“马善人”的外号。马辛做事比较规矩,佩戴的也是大汉的制式武器环首刀,只是他从小喜好射箭,花费了许多银钱请人打造了一张三石的黄金弓,一直练了五年才将弓拉开。不过自此之后,他的弓马技术愈加娴熟。当时的执金吾招他进营的时候,可是在众将士面前足足夸了三天。
至于黄大戟,那是个真正的粗人。他力大无穷,荡一柄丈余长戟,真是人如其名。杜吴上任后,马辛和黄大戟一来相熟,二来是敬重杜吴的义气,自愿为他所驱使。而马留当初因为得罪了执金吾,差点被陷害,还是刚上任的杜吴找了关系帮他开脱,这才死心塌地地跟着杜吴。
今日正好是祭月节,四人几天前就商量好了下值之后去镇北将军家里过节。为此提前两天差家人给杜吴送去了不少礼品,只为在今晚尝尝杜吴说的美味蟹膏。
杜吴到家的时候,看见门口停了两辆马车。看了一下车上的旗子,不禁笑了起来:敢情匡咸和林兰已经来了。
紫苏跳下车,跪在地上搂着壮硕的大黄呜呜地哭,看的人心里酸酸的。大黄也很久没见紫苏了,伸出舌头舔舐紫苏脸上的眼泪。当初在大司马府里,除了杜吴,它就跟紫苏的关系最亲,此刻竟将前爪伸出来探在紫苏的肩膀上,像是在安慰她一般。琵琶跑出来,陪着哭了一会儿,拉着紫苏便去了后院。高良姜也从院子里出来迎接杜吴,菜伯将马留等人的缰绳接过来,牵马去了马棚。
杜吴刚进小院,就看见匡咸和林兰迎了出来。匡咸是九卿之首,曾经是杜吴的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两人自一首《庐州月》后关系亲密了很多,至于林兰,早在青州赈灾的时候就结下了生死情谊,因此两人每次来杜府从来不客气,这不,还把自己的家眷也带来了。
杜二自下午就开始在杜府忙活了。家主是长安食神,对吃的极为讲究,而且经常会有一些新奇的菜品研制出来。杜吴搬过来之后,杜二就经常来府上做饭,为此清风楼又招了一个新厨师,而杜二每天只做十道菜,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杜二的做派俨然名厨一般,于是声名更盛起来。
今天的食材非常丰富,除了一道菜需要杜吴亲自把关之外,所有的菜式都是杜二自己动手做的,这让他有了非常强的满足感。为长安食神准备祭月宴,试问整个大汉国能有几人?想到这里,杜二就又掀开锅盖,看看那螃蟹红了没有。
按照大汉的风俗,杜吴拜月结束后,晚宴正式开始。
正厅里除了杜吴之外,匡咸作为在场官职最高、年龄最大的尊者自然坐了北席,林兰对面坐了,王获、高良姜以及刚被王不留行接来的陈勋依次坐了,杜吴才西向坐了下来,端起一卮酒,开口道:“月明星稀,秋收冬藏。今日是祭月佳节,诸位共饮一卮,共贺佳节!”
众人点头,举起卮一饮而尽。
待高良姜和菜伯站起身给在场的人添了酒,杜吴又举起卮来:“你我能在此畅饮过节,全赖皇太子洪福和宰衡庇佑,来,诸位再饮一卮,敬皇太子,敬宰衡!”
众人再次一饮而尽,杜吴侧头的时候看见王获的脸色有些阴沉,看起来颇为不满。
待第三卮酒端起来的时候,杜吴看了一眼陈勋,顿了一下才说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良辰美景,可惜逝去的人无法看到了。仅以此卮,敬关内侯陈公!”匡咸叹了口气,学杜吴将酒洒在地上,陈勋伏在地上,肩膀抽搐了几下,被高良姜搀了起来。
不同于正厅里的严肃氛围,小院子里的亭子下,琵琶陪着紫苏和匡咸之妻以及林兰的小妾正吃得不亦乐乎。除了螃蟹还没上桌之外,其他的菜都上全了。林兰的小女儿才刚满四岁,跪坐在位子上极为安静,只是她的母亲面对匡咸妻子时明显放不开,竟忽视了小姑娘死死盯着桂花糕的眼神,还是琵琶心细,欠身夹了两块放在碟子里,送到小姑娘面前,慌得林小娘连连欠身道谢。匡夫人看见笑了起来:“今日在杜长史府上,我们都是客人,没有高低之分,林小娘不要如此拘谨,权当在自己家里一般,快给孩子夹点荤菜吃。我家夫君曾经说,林司农可是廉洁得很,以他的俸禄,孩子恐怕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荤菜吧?”
紫苏嘴里塞着半只鸡腿,含含糊糊地说道:“莫说林司农钱少,就是钱多如我们家,也不是经常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你看那个胖子,天天往夫子家跑,就是为了偷师学艺呢!”
杜二正端了螃蟹上来,听见紫苏的话,赶忙辩解道:“小的可是拜了先生为师的啊,再说了,小娘子每次来不都是小的带了蜜饯果子来伺候的,小娘子可莫要毁我名声啊!”
紫苏呸了一声:“你哪来的什么名声,上回给我剥的核桃,我吃着那么少,你是不是偷吃了,快快招来!”
杜二都快哭了:“啊呀我的小娘子啊,您就是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偷吃您的东西啊,不信我可以发誓,要是我偷吃了小娘子的东西,就让大黄咬我!”说着还竖起了三根手指头,对着月亮发起誓来,紫苏嘿嘿一笑,指着杜二叫了一声大黄,大黄心领神会,蹭的一下从桌子底下窜出来,冲着杜二就飞奔而去,杜二妈呀大叫一声,撒腿就往外跑,大家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最外边的院子里,王不留行四人正围在一个石桌上盯着螃蟹看了又看,谁也不敢先动手。石桌上已经堆满了酒菜,四人已经喝了一会儿,正要准备撕开绑螃蟹腿的绳子时,杜二肥胖的身子从内院闪了出来,后面一条大黄狗汪汪地作势扑他,杜二慌不择路,一下子碰到了石桌的一角,那螃蟹掉在地上,被杜二一脚踩过去,蟹黄流了一地,大黄闻到了美味,也不再追赶杜二,凑上去开始咯嘣咯嘣地吃螃蟹壳。马留盯着看了一会儿,一拍大腿:“原来这丑东西吃的是里面的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