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潘凌峰又从屋子里冲了出来,“不对啊,这俘虏不是七千多吗?怎么变成了四千,剩下的那三千个哪里去了?”
秦怀恩点头,“这个事儿,倒是没跟你说,剩下的那些人,我卖了,还杀了几个伤重的,不然的话,疗伤太费银子,医馆里面也住不下这么些人。”他从京城带来的那些药品,早就卖完了,基本上都是卖给异族人,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这样的利润让程济堂十分眼红,他们终于忍不住,找到了秦怀恩,在露城和塞坎城都开了药铺子,本来还想在黑土城也开一个的,但秦怀恩不让,说那里不安全,他们也很听话。
其中露城的药铺最大,还不是一个而是三个,因为秦怀恩给他们提供的铺面就大,当然,他们的收入也颇丰,除了卖给异族人药品外,单是给军中当军医,收入就不少,以至于曲少东家常常说,露城最赚钱的大楚商人,其实并不是他,而是程一针,因为露城的药铺在秦怀恩的要求下,都是挂在程一针名下的。
现在一场仗打下来,人人都明白,秦怀恩为什么会这么做了。
“卖?”潘凌峰很是担忧,“他们会老老实实付酬金吗?”对于俘虏,朝廷是没有明确的律令的,就是秦怀恩全都杀了,也没人会说什么,但就像秦怀恩说的那样儿,因为大番打败,朝廷需要鼓舞士气,所以很可能会要求将这些人押解回京,只不过,路途遥遥比较麻烦,尤其是这次,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而用俘虏换赎金,是异族人的习惯,不过,这种习惯通常发生在各部落战争中,对大楚朝来说,这还是头一次,因为大楚以往抓到的俘虏不仅少,官职还低,其实最主要的是没人敢去索要赎金。
“不用着急,过不了多久,狄人就会来攻打咱们的,你以为抢了他们那么多的东西,他们会就这样算了?!”秦怀恩说,“把他们打服了,再开马市时,他们就能自己来买了!”
“还要开互市?”潘凌峰有点惊讶,对于狄人会来攻打露城,他倒是毫不意外,毕竟,这是在他们行动之前就猜到了,秦怀恩当初在抢王庭时迷惑狄人,是因为需要狄人暂时的服从,从那之后,他们就不可能瞒得住了,也无需瞒着,可在狄人如此仇恨露城军的情况下,秦怀恩还要开互市,这胆子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一打仗互市就不开了,我们建这样的城还有什么用?商人们还赚什么银子,我们还怎么卖商铺和宅子,怎么收税?”秦怀恩大手一挥,“我就是要让狄人明白,我们敢开互市,就是因为我们不仅能建得起来这座城,还守得住!”这一刻器宇轩昂的他,犹如战神。
“好!”潘凌峰挺胸抬头地走了出去,在露城和狄人开战,一直是他的梦想。
歇晌起来,潘凌峰的折子还是没写完,他在等这一回要上缴给朝廷的财物,黄昏时分,他等的消息就到了,一目十行地看着那份长长的单子,潘凌峰的面色又变得古怪起来,“这个是秦将军过目的?”他只能这么问,就算他不知道确切数额,可这相差也实在太多了。
“没有,秦将军说,您验一下就可以,按照惯例上缴朝廷的战利品数量达到一半儿就行了!”亲兵大声回答。
潘凌峰点头,秦怀恩这个人在执行军令和律令上,倒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来,可他总感觉不对,“这是一半儿?”忽然脑海中有亮光闪过,“这一半儿是按照什么分的?”
亲兵答道,“重量!”所以上缴给朝廷的财物中,有大量毛毡、兽皮等物,因为它们比较重。
潘凌峰只觉得眼前一黑,他长这么大就没听说过,分财物还有这么个分法儿,可,可是,无论军令还是律令上,就重来没说过这一半儿到底该怎么分,所以秦怀恩还是对的。
不过,还有不对的地方,“那为何没有粮食、盔甲等物?”按照秦怀恩的分法儿,这些东西不应该是最重且价值最低的吗?
亲兵说,“因为那些东西不是狄人的,是我朝的,所以秦爷没算成战利品!”
“好,好,好!”潘凌峰连声说,有种无力感。
的确,他们后来从狄人手中截获的那些东西,都是大楚朝的,可潘凌峰知道,秦怀恩是绝对不会把这些东西再还给其他西北驻军的,就这样,它们成了这一仗的“纯利润”!
潘凌峰决定亲眼去看一看,这些东西,毕竟事关重大。
这一看,潘凌峰的心平静了不少,也更不平静了,因为他发现,秦怀恩把上缴朝廷的财物,每一样都命人精心整理过了,珠宝用一个个的小匣子装着,里面衬上的丝绸也都是高档货,就算珠宝本身不大,看起来也是很贵重的样子,好吧,假如不和那些用大筛子筛出来的大个的比,这些东西也是很值钱的。
还有那一箱子一箱子的银锭子,入目一片光华闪烁,因数量的缘故,看起来真的很让人震撼,如果亲兵不解释那句,“秦爷说,银子比金子重,一两金换十两银呐!”那就更完美了,潘凌峰只当异族人没有金子好了。
就连那些人头,秦怀恩都命人清理干净了,据说还简单地装扮了,用垫了石灰的小木匣子盛了,眼神不好的,有可能会误认为这是玩偶,也不知道这样的差事被什么人给领了去,估计挺练胆量的。
潘凌峰想了又想,建议道,“能不能把毛毡换成毛皮?”最起码贵一点儿,不然毛毡的话,估计连路上的运费都不够。
亲兵先是纠结,“可是潘爷,毛毡的确是战利品啊,不缴给朝廷不好吧?”又低声说,“这些车马也是咱们抢来的,算了重量,还算了银子,就连包装也算了银子和重量,从上缴给朝廷的那部分里面扣除了,这些都是有账目的,潘爷可以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