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唐朝中比较受天子信重的少壮派文臣,如韦素、张养浩、崔牧、龚侃等人,都是宦修派大臣。

宦修派大臣的特点,一是相对年轻,大多四十岁以下。二是重视实干,多是唐廷自己培养出来的官吏。

宦修派官员在朝中的势力还不太大。但在地方上,尤其在江南、荆襄、益州、岭南,势力已经很强。

南方州牧,半为宦修。郡县官吏中,宦修也越来越多。总的来说,在州郡之两级,宦修官员的势力最大。

与一般官员不同的是,宦修官员主张仕途既修行之道:仕本是道。

宦修派官员有比较完善的教派思想理论,以及严谨的修炼法门,修道目的也很鲜明。

他们对仕途的理解,以及做官的目的,在境界上相对其他官员提升了一大截。他们的政治理想,也比一般官员旨趣更高。

在他们眼中,为了荣华富贵做官是有违道心的堕落,是魔道心障,不但最终会失去荣华富贵,还会受到天道和神明的惩罚,生前身后不得解脱。

而只要身体力行的虔心修炼仕道,富贵尊荣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总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根本不必刻意追求,也无须追求,所谓不争是争,争是不争。

就算得不到富贵尊荣,没有身居高位,也仍然能感应天地神明,获得天道王朝的气运,超凡脱俗于世间,修成正果,解脱升华,成就圆满大君子,精神不死不灭。

他们有自己的经典,有自己的神格教主(诸葛亮),以各地武侯祠为庙宇。很明显,这根本就是宗教的形式。

只是,这种宗教是大唐天道教的一个派别,本质上属于天道教。虽然他们以诸葛亮为教主,但仍然以昊天为至高神格。而天道教最重要的经典《大道论》和《道德经》,同时也是他们的最高经典。

这是根植于华夏传统政治道德,在天道教和大唐吏治制度催生下的产物。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洛和崔秀宁都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否则的话,早就出手取缔了,怎么可能容忍这个新派别发展壮大?

宦修派的出现,或许是大唐体制下的必然趋势。宦修派其实是要取代旧有的士大夫阶层,填补空白,成为一个新的士大夫阶层。

只不过,以往的士大夫阶层还不具备如此强烈的道家宗教色彩,也没有这么严密的理论体系。

这是一个脱胎于道家、儒家、佛家以及程朱理学的新贵。因为如此契合华夏传统,如此符合大唐的政治文化需求,简直就是完美,无可挑剔,生当其时。

…………

七月流火。关中下了一场雨,整个长安城都清凉了不少。

如今的关中,八水共治,林木成荫,环境比元据时代好了太多。起码,降雨比以前多了。

关中是一个盆地平原。以往关中下雨,四周山上的雨水必定倾泻而下,横流平原,将地面冲刷出一道道沟壑。

可是现在,在郭守敬长达数年的治理下,山上的雨水全部流到环山渠道,再经过渭水和泾水,洛水,贮存在郑国渠和其他水利大池。

加上数年以来关中绿治大兴,植树造林数十余万亩,使得水土流失越来越少,竟渐有几分秦汉时期的景象了。

这个时代的关中环境治理难度,当然比后世要容易太多。毕竟还没有破坏到那种积重难返的程度。

雨停日出,时值夕阳西下,整个关中山河壮美如画。而耸立在关中高塬上的长安城和紫禁城,更是在夕照中美轮美奂,嵯峨壮观,犹如天城。

大明宫星空台上,皇后崔秀宁带着一群儿女,正举着千里目登高望远。

星空台本来就是长安最高的地方,比南城大慈恩寺的大雁塔还要高不少。所以能极目百里,一览关中山河。

更何况还有千里目。可以说,崔秀宁和皇子公主们,完全能看清几十里外的农家院子。

站在这里用千里目望远,长安内外数十里方圆内的景象都能一览无余。崔秀宁甚至能看到三原县唐高祖献陵上的神殿。

崔秀宁看到关中到处出现的人工林,如同一块块翡翠镶嵌在大地上,而上林苑的方向更是出现一片林海。很明显,关中的环境恢复取得了很大成效。

为了绿治工程,这几年光是去关山草原采集草籽的奴隶,就有数千人。每年在雍州和凉州种下超过十万斤的草籽。

更别说在秦岭、陇山等地挖掘树苗和采集树籽的奴隶了,更多。

这才换来关中乃至整个雍州的环境改善。

只要始终贯彻绿治国策,百年之后,关中的环境应该能恢复到汉朝时期。

按照雍州的农业政策,已经禁止开荒增加耕地。推广小麦和红薯土豆之后,雍州的粮食也完全可以自给。

崔秀宁完全不担心将来的粮食问题。

数数大唐如今占了几个粮食基地就知道了。

首先,东北大粮仓在大唐手里,移民已经越来越多。

随着环境和水利的好转,中原会再次成为大粮仓。

湖广大粮仓、长江三角洲大粮仓、益州大粮仓、珠江三角洲大粮仓、华北大粮仓。

更有红河平原、湄公河平原、恒河平原、洞萨里湖平原…

可以说,后世着名的亚洲大粮仓,都在大唐手里。

将来还怕没粮食?

无非是暂时粮食紧张而已。

“母后,长安城的人越来越多了。”李征放下千里目说道,“太阳要落山了,还有人络绎不绝的迁入长安。”

崔秀宁点点头,“这些人,大多是各州的商人,他们有钱,又看中长安城的商机,所以趋之若鹜,千里迢迢的迁来。”

李征没听过商机这个词,但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母后,据说商人唯利是图,虽然我大唐有商道之说,可是能遵守商道之人,想必不多。这么多商人来长安住,京都商人太多,儿臣担心不是好事。”

另外一个小男人越王李律却是说道:“太子哥哥有什么好担心的?商人不是钱多吗?他们有钱,父皇母后就能多收税啊,这不是好事么?”

李征笑着扫了李律一眼,没有反驳。

今年以来,二弟越来越喜欢和自己争论了。而自己越认真,二弟也越来劲儿。

所以他也学乖了。只要二弟出言唱反调,他就不争辨,一笑而过。

崔秀宁敏锐的发现,征儿和律儿虽然年纪还小,可竟然没有以前那么和睦了。

虽然两人从来不吵闹,但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亲密无间。

律儿越大,就越喜欢和征儿比较,也越羡慕征儿所拥有的。

作为长子和次子,两个孩子都是那种比较早熟的聪明孩子。越是这样的孩子,竞争心理就越强啊。

“国家不能没有商人,无商不富。”崔秀宁道,“但商人多是图利而轻德。所以,朝廷才要制定商法,推行商道,来约束他们。商人的作用是物通天下,互通有无,整合资源。害处是操纵市场,垄断物价,造成金钱至上的风气。”

“朝廷既要扶持商业,又要用商道和商法给他们立规矩。既要用,又要防,始终以中庸之道权衡,调济阴阳,抓大放小。朝廷经济之命脉,如矿业、军工、粮食、盐铁、金融、医药等,都要国营,不可交于私人经营。”

“你们要记住,国家之本,始终是农工。农工兴旺,则百业兴旺。农当然是粮食、丝棉、牧渔。工呢?工就是制造,如制瓷、开矿、造船、制盐、纺织、酿酒等业,也是像农一样出产。这农和工,都是创造财富。”

“商就不同了。商就是买卖,贩运,做的是差价,行的是贸易。所以商人本身不产出财富,只是让各自财货流通天下,互通有无。”

“也就是,农工是本,商贸是末。但国家固然要重视农工,却也不能打压商贸。因为农工和商贸,有如同阴阳两极。若商贸孱弱,那么农工出产就会积压,财富就难以流通,也就无法继续增长…”

李征和李律听完,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尤其是李征,毕竟年长,他很快释然说道:“儿臣明白了。要是农工不强,财货就不多,百姓没有多余的产出和别人交换。就算商贸繁荣,这物价也肯定很昂贵,百姓日子还是很难过。”

“可要是商贸不行,百姓的财货就会积压,无法和别人交换。种粮食的粮食吃不完,却用不上瓷器。制造陶瓷的陶瓷用不完,却吃不到粮食,百姓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这就是阴阳不调了。所以,朝廷大政,就是要调济阴阳,使得农工商贸并举,相得益彰。”

崔秀宁很欣慰的摸摸李征的头,“正是如此。皇帝和朝廷,要调济天下阴阳,州牧要调济一州之阴阳。阴阳乃道之本,这就是以道治天下。”

西方人不讲阴阳,一味求物用之极致,一切为了享受物质便利,美其名曰高科技,结果将后世人类社会带入不可测的境地。

在后世,环境破坏积重难返,病毒进化难以控制,贫富分化令人发指,核扩散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够毁灭人类多次,整个社会处于空前的焦虑之中,人类的生存危机日益严峻…

可换来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物质丰富了,衣食住行等方面便利了。可是明明生产技术如此发达,世界上大多数人仍然在为生存挣扎,幸福指数长期低迷,成为物欲的奴隶。

这条道路,真的是最好的么?

幸福感和便利性,究竟哪个对人类更重要?

难道就没有一条路,是既能够使得物质丰富的,也不会造成生存危机的?

崔秀宁不敢肯定。但是,如果有这条路,那只能是“以道治天下”。

用李洛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必须要在这个时空被压制,海洋强盗的一套,不可能是最好的。要是蒙元压制不住西方文明,那就让大唐自己来压制。”

“数百年后,东方文明必须要主宰世界。既然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那么无论是从前,现在,或者将来,东方都应该是主宰。”

李微没有听母亲和两个哥哥说话,小姑娘一直举着千里目,望着北方。

“微儿,你在看什么?”崔秀宁忍不住摸摸女儿可爱的小脑瓜。

大唐长安公主放下千里目,童音清稚的说道:“儿臣在看父皇,看父皇回来没有。儿臣想念父皇了。”

提起父皇,七个孩子都露出思念之色。就连四岁的李衍,也喊着要父皇。

崔秀宁安慰他们道:“你们的父皇快要回来了。半个月后,你们就能见到父皇。”

养女李徆拉着崔秀宁的衣角:“等父皇回来,儿臣要父皇带我们去宫外玩儿。母后,宫外是不是很好玩?”

襄阳公主没有说错。如今的长安,的确很好玩。

长安城不但保留了大慈恩寺,碑林等古迹,还设立了四大商城,里面的货物越来越丰富,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人气也越来越旺。

迁都短短半年,长安城的人口就猛增到六十余万,并且还在继续增加。

进入关中的水陆道路上,每天都是络绎不绝的入关人群,每天都有两三千人迁入长安!

光是为了售卖房屋和商社,登记迁入人口,办理户籍,京兆尹和四大县衙就忙得焦头烂额。商部和财部也同样很忙。

要是哪个商社在长安没有分号,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商人。

四大商城和沿街的商铺,已经被售卖一空。每天都有大量银圆流水般的进入财部的账户。截止七月上旬,在商部登记注册的长安商户,已经超过三千家!

只要是大唐有的东西,此时的长安四大商城就都能买到。

就是大唐没有的东西,也通过西域的商人带到长安了。

虽然唐元双方在西域大打出手,可丝绸之路并没有完全断绝。长安城中的西域商人,也不是新鲜事物了。

可以说,长安城的人口,已经仅次于南京临安了。而且不用太久,就会彻底超过临安,成为大唐人口最多的大都市。

整个长安城,犹如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生机勃勃,向整个世界展开了绚丽多彩的身姿,开始显露出天下第一城的霸气。

人以居长安为大荣耀!

不仅是日益繁荣的商业和繁庶的人口,长安城中还有最大的剧院、最大的道宫、最高等的学宫、最好的医院、最先进的公交马车、最美的夜市、最多的古迹、最大的藏书阁、最大的公园、最大的体道馆、最大的马球场和蹴鞠场…

而在长安城外,还有风光壮美的上林苑、骊山、终南山、嵯峨山、郑国渠、渭水、泾水、洛水以及汉唐二十八皇陵!

还有遍布关中的人工树林和草甸。

试问,还有比住在长安更让人自豪的地方么?

当然,还有很多聪明人,也想到了洛阳。

大唐是空前绝后的九京制。但是这九京,却分等级。

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并列一等,俱为京师。

第二等,是南京临安和北京北平。

第三等是海京洛宁、江京江陵、河京红阳(越南河内)、湖京平安(倭国京都)、山京伊宁(新姜伊犁)。

大唐九京,只有西域的山京伊宁还在元军手中,但很快也要拿到手了。

而这九京,只有洛阳有资格和长安并列。

那么,洛阳以后会差么?

据说,十年之内天子就会重修东都洛阳啊。而如今的洛阳城西的西苑,已经竣工了。听说洛阳西苑方圆数十里,乃是大唐一等一的皇家林园,美轮美奂,天下无双。

所以,很多人又纷纷打起了洛阳的主意,准备提前在洛阳置业了。

除了长安洛阳,其他七京也是有热度的。就算本是倭国京都的湖京平安,都有中原商人去置业。而拥有百万人口的南京临安,更是不再办理迁入手续。

至于江京、北京,也吸引了不少人口。

不光是大唐各京,就是各州州城,郡城,县城,也都日益繁荣起来。乡村之间,也是一片欣欣向荣。就连山川草木,也比元据时期葱郁润泽了许多。

崔秀宁通过千里目就能发现,天下盛世的序幕,真的快要拉开了。

就这么平稳的发展下去,李洛和她开创的大唐王朝,不久的将来就会展现太平盛世的绝世风姿。

…………

东方的大唐王朝欣欣向荣,而西方的蒙古帝国也“日新月异”。

八月初,历经三个月长途跋涉的大元皇帝、蒙古可汗,行程近万里,终于拖着老迈病躯,赶到大元西都巴黎。

忽必烈下诏,改巴黎为西都和托,征发二十万白人奴隶,仿效大都的式样,修建东方风格的京城。

在各地镇压反元义军的真金太子和安西王等宗王,纷纷赶到西都和托(巴黎)觐见忽必烈。

随着蒙古大汗的“西狩”,各地元军更是疯狂的展开了对各地反元义军的残酷镇压。

东到罗斯和东罗马,西到英格兰,北到丹麦瑞典,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到处都是元军和起义军的战争。

八月初四,自称罗马皇帝的东罗马起义军首领格尔斯诺,在麦特罗波儿地区(安卡拉)大败,十几万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

“罗马皇帝”格尔斯诺被擒后,被元军用战马践踏的草原刑法处死。

西方东部最大的一股反元起义终于被镇压了。

最多相差两三天,罗斯人起义军,自封基辅大公的维斯迪尔,在基辅之南被元军剿灭,罗斯诸国境内最大的反元势力覆没。

似乎是上帝已经失望,又或者长生天真的在庇佑蒙古人一样,后世德意志地区、意大利地区、英格兰地区、西班牙地区这四大地区的反元主力,竟然在八月初这短短十日之间,相继被元军镇压。

西方各大反元战区的起义军主力,纷纷宣告失败。

被杀被俘的反元义军,总有数十万人之多。

势力最大的六支义军,要么被镇压,要么选择投降。剩下的反元势力虽然多如牛毛,却已经不足为患了,被彻底剿灭是迟早的事。

反元主力已经被消灭。

事实上,这还是在唐廷特务帮助组织反元义军的情况下。要不是唐廷特务帮助组织壮大反元义军,其实起义军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也不可能坚持到八月,而是数月前就应该被镇压了。

迁都到巴黎的忽必烈,眼看反抗大元的反贼大军一个接一个被镇压,这才感到了久违的安慰。

这个行将就木的老男人,来到巴黎血迹已干的卢浮宫,接见群臣,召开西迁后的第一次大朝议。

但是,忽必烈嫌弃卢浮宫闷热,也看不起卢浮宫的风格,就迁到巴黎附近森林中的丹枫白露宫避暑,下令暂时以清凉的丹枫白露宫为皇帝寝宫。

丹枫白露中的忽必烈,首先下诏将整个后世欧洲分为二十四个行省,再按照部族拆分为一百三十八个府,委任蒙古和汉人官吏治理。

旧贵族的庄园土地,分给了西迁而来的东方新贵族。蒙古贵族、老色目贵族、汉军贵族、汉奸官僚,纷纷获得了大量的领地庄园,掠夺奴隶,跑马圈地。

而跟随元军西来的某某教、密宗佛教、道教,也都争先恐后的修建寺庙,圈占土地,掠夺农奴。就是汉奸官僚,也不忘开始修建孔庙,圈占祭田。

群魔乱舞,乌烟瘴气。

西方的农奴,刚刚从西方贵族和教会的枷锁上解脱,又戴上了蒙汉贵族的枷锁。对于他们而言,无非是换了个主子而已。

元廷采纳汉奸王四郎的建议,对西方开始了旨在分而治之的所谓“教化”。

“西方教化大总统”王四郎立功心切,一到巴黎就迫不及待的下令“教化”。西方历史上的文化大浩劫开始了。

因为西方色目人太多,忽必烈最相信的人反而变成了西迁的汉人。越来越多的汉奸,成为地方大员,协助蒙古大员镇压起义。

因为英伦三岛孤悬海外,而又反抗不止,忽必烈令王四郎为海西三省大行台丞相,钦差大臣,总督海西三省(英伦三岛)民政“教化”大权。

海西三省大行台丞相、文教大总统、大元中书省左丞王四郎,来到伦敦开府建牙,第一件事就是笼络英奸,招募通事(翻译)。

第二件事,就是下令新组建的地方官衙搜集所谓妖言惑众的书籍,准备焚毁。

却说这日王大总统刚刚在一个改成衙门的教堂坐镇,英奸通事官约翰琼斯就屁颠屁颠的跑来汇报。

“大官人。”约翰琼斯操着生硬的汉话说道,“罗吉尔,一个老人,他说大元是魔鬼,是野蛮人。”

约翰琼斯本是个商人,倒是很有些外语天赋,他在一年前就降元了,跟着汉军学会了不少汉话。

什么?

王四郎怒了。

“这个罗吉尔,好大的胆子!哼,太子殿下刚离开海西三省,他就敢辱骂天朝!来人,去把他抓来!”王四郎下令。

“喳!”戈什克(亲兵)立刻领命。

行台丞相府的衙兵出动,在约翰的带领下,很快就在牛津大学附近的一个磨坊,抓获了已经年近七旬的大学者罗吉尔·裴根,还抓获了和罗吉尔在一起的几个学者,他们曾经都是牛津大学的教授。

当然,此时的牛津大学已经没了,成了一个元军的大营。

很快,罗吉尔等五人就被押到行台丞相府,带到元廷大员王四郎面前。

“是你辱骂大元?你个龟儿子,好大的胆子嘛!”王四郎操着川蜀口音,杀气腾腾的狞笑道。

王四郎不知道的是,这个罗吉尔·裴根是十三世纪英国最着名的大学者之一。罗吉尔是实验科学的倡导人,对光学,天文,数学都有深入研究,是将先进的阿拉伯科技介绍到西欧的代表人物。

但是,即便王四郎知道罗吉尔是个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也不会网开一面。

翻译官约翰琼斯一脸懵逼,万分为难的看着王四郎,口音别扭的说道:“大官人,卑职,卑职听不懂,不懂,卑职该死…”

王四郎无奈,只能用中原口音重新说了一遍。这次,约翰终于听明白了。

“总督阁下问你,为何要辱骂大元,辱骂伟大的东方凯撒!是魔鬼给了你勇气么!”约翰用法语说道。

此时的英语,只有底层的英国人才用。有身份的人,都是用一种古法语(诺曼语)。

罗吉尔愤怒的看着王四郎,用贵族们常用的诺曼语说道:

“你们带着军队,从遥远的东方来到上帝庇护的土地,你们在这里犯下了野蛮的罪行,你们杀人,烧毁书籍,掠夺土地,财产,奴隶!”

“这些难道不能够证明,你们是撒旦,是该死的夜魔么!”

其他四个学者也一起喝骂。

甚至有一个学者要向王四郎发起决斗。

等到翻译官把他们的话翻译过来,王四郎不怒反笑。

他也懒得和这几个西方士子啰嗦。既然这几个士子没有投降的意思,那就杀了吧。

“来人,拿了去斩首示众。”王四郎浑不在意的挥挥手,端起一杯茶品了一口。

戈什克们一拥而上,将几个饮誉英格兰的学者推出去斩首。

“告诉那些白皮色目,本堂一日坐镇海西,便断不许有人诽谤大元,但有只字片语辱骂者,杀无赦!”王四郎喝道,“签发本堂之命,半月之内,不登记为大元之民的,一体按乱党办理,格杀勿论,勿谓言之不预也!”

“各郡县官衙,暂驻各地十字庙宇(教堂),告诉那些十字僧(教士),只要归降大元,为朝廷效力,少不得他们的好处。要是和反贼沆瀣一气,那就对不起了。”

“还有,不要胡乱杀人,首在诛心!”

“喳!”属官们领命。

命令下达之后不久,一个属官就入堂禀报:“中堂官人,各种违禁书籍,收集齐了好几万本,包括雕版。请中堂官人示下!”

“这些书籍,妖言惑众,蛊惑人心,不知所言,都烧了吧。雕版也不能留着。”王四郎下令道。

“喳!”属官领命退出大堂。

“哈哈哈!”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王中堂做的好大事啊。”话未落音,一个相貌儒雅的中原士子就施施然走进来,他自来熟的在大堂旁边坐下,然后潇洒无比的“啪”的一声打开折扇。

好一幅清贵名士的派头。

“敏山兄,哪股东风把你这位大神给吹来了?”王四郎也不生气,笑吟吟的说道,“来人,看茶!”

王四郎如今极得忽必烈信任,已经官居从一品,在元廷贵为汉官之首。在汉官地位越来越高的大势下,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敢这么和他说话了。

可是来人却敢这么大胆,而王四郎还不生气。

因为此人是汪清臣。

汪清臣出身汉军世候最顶级的六大家之一,等同万户那颜的大根脚。其父汪世显深得元廷信任,爵封陇西公。

虽说汪世显早就死了,可他的七个儿子个个显贵。这汪清臣是汪世显最小的儿子,在中原时就官居一路总管。

可以说,论起出身,汪清臣要甩王四郎八条街。

而且,随同元军西征的汉军,汪氏的兵马就有数万之多,光是跟随汪氏西迁的汉人,更是有十几万口。

可以说,汪清臣虽然不是汪氏家主,官职如今也没有王四郎高,也没有王四郎这么讨忽必烈和真金的欢心,但他完全有这个底气平视王四郎。

当然,汪氏和王四郎的政治结盟,早在大都时就开始了。两人说是朋友也毫不为过。

汪氏的势力主要在汉军之中,在文官中反而没有什么势力。而王四郎恰恰相反。这几年,王四郎趁着留梦炎和叶李等汉臣死在中原,迅速填补了朝廷汉官之首的空白,笼络了一批群头无首的汉官。

换句话说,汪清臣固然出身好,可要说起揣摩圣心的本事,王四郎又要甩他八条街了。

“衡川兄。”汪清臣称呼王四郎的字,“小弟以为,衡川兄在海西雷厉风行,来此不到一月,这岛上便翻不起浪了。可见衡川兄大才,实为良相也。”

汪清臣说到这里,折扇突然一收,往东边一指,“不过,小弟以为,衡川兄该回西都和托(巴黎)了。”

王四郎微微一笑,“敏山兄所言极是,小弟正在设法回京。”

汪清臣用折扇一拍手掌心,“果然衡川兄心中有数啊,小弟倒是多虑了。也是,以我兄之才,何须小弟提醒呢。”

两人相视一笑,都是心知肚明,却不好说破。

为何要设法赶回巴黎?

因为大汗快不行了。

很可能秋风一起,大汗就要随着秋风回到长生天的怀抱了。

要是在大汗驾崩前不在大汗身边,那么以后就被动了。

太子继位之后,朝中必然会发生动荡。

所以,一定要在大汗升天之前,赶到丹枫白露宫。

就算王四郎很受真金太子信任,为保险起见,他也要在忽必烈死前赶回巴黎。

PS:蟹蟹大家支持!晚安!

UU文学推荐阅读: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时空搅屎棍汉末:帝国宏图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抗日之铁血狂兵虚构三国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璜台志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应如妖似魔大明商业帝国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大国相我本秀才:开局入赘江南门阀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三国:争霸天下,我在江东崛起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白山黑水:我乃十二当家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我在古代当土匪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女帝帝师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公子出巡完了,我是吴三桂的私生子!抗战之铁血兵锋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从屯田开始鬼子你好,我们是天灾无双大夏:儿啊,父皇求你继位吧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乱世三国志大明1617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
UU文学最新小说:人在古代,开局送我七个老婆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凤凰交错,逆命妖妃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