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370.对因特尔关键性的胜利,桑德斯又抖起来了(2合1)
1991年5月31日,星期五
丑国,加州硅谷
下午六点
当赵德彬和拉扎走出NextGen公司大门时,立刻就看到了停在公司大门口的白色宾利敞篷车,听到了车里震天响的动次打次的嗨曲。
桑德斯和张思明在车里兴高采烈地冲着赵德彬和拉扎招手。
大概是桑德斯和张思明太过招摇的缘故,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今天晚上是早就说好了的,要参加桑德斯新房的乔迁宴,拉扎是开车来上班的,所以他得开自己的车过去。
说实在的,赵德彬实在不想上桑德斯那辆似乎在下一秒就要嗨上天的车,他想坐拉扎的车,只可惜他不能。
上了车,赵德彬惊讶地发现凯茜也在,这位女超人鬼鬼祟祟地坐在后座里,尽量减少着自己的存在感。
见到赵德彬,她有气无力地说道:“管管他们吧,我可不想在路上被敬察拦下来,因为他们怀疑这辆车里的人磕了药。”
赵德彬非常理解凯茜的心情,与他预料的一点不差,张思明在来了丑国之后,即便是操着一口稀碎的英语,也一点没耽误他火速与桑德斯成为了至交好友。
张思明和桑德斯就像找到了他们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同样的性格张扬、审美浮夸、豪爽大气、挥金如土,让他俩好得只差同时穿一条内裤。
结识了桑德斯之后,张思明在三藩市的购物更加凶残了。
鉴于桑德斯很早就是硅谷的名人,他的浮华派头早已流传开来,凡是张思明和桑德斯所过之处,奢侈品店基本都是闭店两小时,全店专门为两人服务。
一些张思明和桑德斯比较喜欢的牌子,比如荷马仕、LU、巴宝莉,买起包来是“这个不要,那个不要,剩下的全都要”,衣服是直接所有男装款式各来大中小码三件,
中小码的花衣服张思明和桑德斯留着,大码的花衣服给了不在意穿着的比尔(导致比尔这段时间画风突变);
至于那些比较素的款式,大码是给赵德彬买的(赵德彬的衣服都是这么来的),中小码准备带回国给马华成和王江平穿。
此时,桑德斯穿着一身粉嘟嘟的衬衫加短裤套装,本来已经愁成了一个干瘪老头的他,在AmI改换门庭之后突然返老还童了起来,一张老脸红光满面的,虽然老却没有一丝皱纹,视觉效果跟在脸上打了八十支玻尿酸差不多,活像是成了精后到处乱跑的人参果;
旁边的副驾驶上的张思明碰巧穿了跟桑德斯同款不同色的衣服,他那套是嫩绿嫩绿的,整个人鲜嫩得像是刚从地里薅出来的小油菜;
鉴于两个人的浮夸如出一辙,旁人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两个人是一伙的,倒是凯茜一身职业套装,正常得与这两人格格不入
敞篷车慢腾腾地从三藩市市区招摇而过,一路上抛洒下了张思明和桑德斯银铃般的笑声,还有动次打次的巨响。
很快地,赵德彬很想和凯茜一样捂住脸——他的脸皮没那么厚。
最终,一行人来到了三藩市最贵的住宅区“太平洋高地”,停在了一栋像是城堡的豪宅面前。
众人还没下车,拉扎的凯美瑞就停在了宾利旁边。
这片居住区不大,只有两个半街区,但却遍地都是华丽的豪宅,聚集着三藩市顶尖的富豪与名流。
赵德彬对这里已经比较熟悉了,从四月份开始,基本上他每个星期都要来这边一到两次,与比尔一起到这里的某栋豪宅当中参加派对。
在卖掉AmI部分股份之后,桑德斯火速购买了这套昂贵住宅,并且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就搬了进去。
桑德斯已经命人准备好了晚宴,但在吃饭之前,他还是带领大家参观了一下他的新房子。
赵德彬称赞道:“这栋房子上写着你的名字,可以作为杰瑞你的个人生活方式的延伸。”
拉扎评价:“真是一栋漂亮的房子。”(这大概是拉扎能想到的所有词汇。)
张思明兴致勃勃地宣布:“我也想在这里买一栋房子!杰瑞,不然我和你做邻居怎么样?”
凯茜口头上夸赞,内心悄悄计算桑德斯买这套房子要花多少钱。
晚宴安排在在房子顶楼宽大的露台上,这里的风景很好,可以俯瞰三藩海湾和金门大桥。
席间,桑德斯得意洋洋地提到了他买房的趣事:
“这栋房子是我从麦当娜手里抢下来的,她也想买这栋房子。
我们吵了一架,我的出价比麦当娜高,然后,它是我的了……
嘿嘿嘿,拉扎,你真应该瞧瞧你脸上的表情,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在想什么。
你肯定是在想,‘杰瑞花的总是比赚的多’。”
顿时,老实人拉扎的脸上全都是被戳破心思的尴尬和心虚,他干巴巴的否认道:“不,不,我没有。”
桑德斯帅气地伸出一根食指左右摇晃:
“我要说,你这个想法完全是错误的。
或许曾经的我是那样,但得益于彬的慷慨解囊,我卖出的股票足够支撑我的花销……
呃,至少是一段很长时间的花销。
来,请各位举杯,敬我们共同的老板一杯。”
赵德彬对张思明翻译完这段话,并且喝完了半杯酒后,才品出来在桑德斯的这段话里,自己似乎有当冤大头的嫌疑。
在饭桌上,大家的话题基本围绕着AmI展开。
鉴于最近总算看到AmI的股价破天荒地升了,桑德斯还说了一个笑话:
“我还记得,在1984年,AmI的研发费用率达到了17%,于是,我推出了一个‘芦笋营销计划’……
噢,之所以是芦笋,是因为芦笋的生长时间比其他蔬菜更长,所以价格更贵,用芦笋可以表明我和AmI坚持长期投资的决心。
当时,公司给一批顶尖的华尔街分析师寄了一些芦笋,结果周五下午到了办公室,等他们周一上班拆开包裹,发现芦笋已经坏了。
然后,AmI和那些坏掉的芦笋就成了华尔街和硅谷的笑柄。
也是奇怪,从那以后,AmI的股价就没有好起来过。
不过,最近,AmI总算扫清了连续多年的霉运。
各位,让我们再次干杯,庆祝AmI的股价重新开始上涨!
在我们赵先生的带领下,我相信AmI的股价很快就会突破一百丑元!”
赵德彬感觉到哭笑不得——AmI现在的股价也就三四块钱,离一百还差得老远。
似乎“一百丑元的AmI股价”和晶圆厂一样,都是桑德斯的执念。
桑德斯之所以最近过得这么开心、这么滋润,不仅是因为AmI迎来了一位实力强劲的新主人,而且还因为AmI的新产品Am386上市之后表现良好,前几天还与康伯(paq)谈成了合作。
Am386能被康伯集中采购,说明市场已经接受了这款产品,毕竟康伯是一家非常厉害的电脑公司,在这个时代还是很牛逼的,后来康伯在2001年与彗普公司合并,但彗普仍保留了康伯的商标,生产了很多康伯系列的电脑。
四月份,AmI的386 cpU正式进入了量产阶段。
虽然产品生产出来了,但AmI和因特尔对386的授权正处于争议状态,AmI只能悄咪咪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也不敢做什么宣传,生怕蹦跶得太欢拉了太多的仇恨,最后再被因特尔禁掉了新产品的生产资格。
也正是因为官司没个准信的原因,所以即便是386项目落地了,AmI股份的卖价也还是没上去。
五月初,赵德彬前脚买进AmI的股份,后脚便从法庭上传来了好消息。
这场有关386的授权之争可以称得上是丑国科技界最惨烈的一场诉讼,从1987年开始,历时四年,涉及近百名证人、几干件证物、几万页各类文书,当事双方都损失了数千万丑元。
从广义上来说,这场官司是AmI赢了,AmI获得因特尔关于386的所有许可,包括x86指令集,从此可以光明正大地生产386,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了。
但阅读了诉讼文书的凯茜告诉赵德彬,AmI虽然赢了,但没完全赢。
法庭裁定:
AmI在技术上确实侵犯了因特尔的知识产权,因特尔没有义务将所有新产品转让给 AmI,这就意味着AmI无法再从因特尔手里拿到后续产品的技术;
然而,x86指令集十分重要,由于反垄断的原因,因特尔不能垄断x86架构,必须向AmI提供x86架构的授权,莫得反悔。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为了防止因特尔一家独大,这官司AmI是要输的。
凯茜总结道:
“虽然AmI胜了,但因特尔也没输。
事实上,通过拒绝向AmI提供许可这个策略,因特尔已经在计算机市场增长的关键时期把AmI排除在外。
只要因特尔找一些理由拖延,完全可以再拖上几年再执行判决,到那时586都已经出来了,386早就过时了。
还好AmI没有指望着因特尔大发慈悲,而是选择了自主研发,虽说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对386进行逆向工程,时间有点久,但好歹也能抓住市场的尾巴,不是吗?”
凯茜的话一点不错,这场官司只能说是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距离完结还有一段距离,只要因特尔提出上诉,并且找理由拖延,再拖上几年不成问题。
历史上,宣判结果最终拖到了1994年才执行。
在官司胜利的第一时间,AmI就大张旗鼓地发布了新产品Am386。
Am386和因特尔的386就像是双胞胎兄弟,不单是名称相似,就连cpU的固件也一样,与因特尔386的引脚和寄存器完美兼容,做到了把因特尔386拔下来、插上Am386就能用的程度。
不过,AmI确实有资格大张旗鼓一下的,因为AmI的版本要比因特尔的更快。
Am386最高速度是40 mhz,而因特尔的386最高速度是33 mhz,而且Am386还是一个在包装上带有 windows兼容标志的产品,此举又为比尔这个AmI最大股东刷了一波存在感。
在AmI的新品发布会上,穿着粉裤子、黑西装的桑德斯得意洋洋地宣称:
“你以为486一定会比386更快吗?
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的Am386完全可以让25或33 mhz的486产品相形见绌。
经过周密而严谨的测试,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40 mhz的Am386要比33 mhz的486 cpU更快。
并且,我们的cpU非常稳定可靠,足以应对目前的各种主流软件。
恕我直言,这将是市场上最后一款,也是最出色的一款386。
如果你必须说出一款使cpU变得可靠且实惠的产品,那么毫无疑问,就是AmI的Am386!”
桑德斯所言非虚,Am386确实是一款优秀的产品,它的运行速度普遍要比因特尔等竞争对手快20%,并且功耗更少、运行的温度更低,同时,它还具备了一些新功能,比如睡眠模式。
从零售商的角度上看,Am386近乎是完美的产品:速度快,便宜,而且几乎没有故障。
正是因为这些优点,Am386上市之后,迅速被市场接受,短短二十多天,销售额已经奔着2000万丑元去了。
这个市场表现力出乎了AmI的意料,算得上是意外之喜,极大地提振了AmI的士气。
在多喜临门的情况下,桑德斯终于再次抖起来了。
感谢新朋友洋芋炖大葱的打赏,谢谢您对本书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