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生命的爱,造物主本身,你无需为生命负责,你只需要做爱的回应。』
玉灌子美看了北智人出名哲学家,青志武平写的书,叫《爱为本源》。据说,他已经过世上万年,然而,他的哲学书仍畅销。
玉灌子美看了下,青写的书,与普通北智人哲学着作理性严谨相当不同,他的着作更像是温柔的贤者,所写下来的。
『你无时中在生命中回应爱,接受爱的礼物,你只是不需要而已。你只需回应,而自由创造之。切勿感觉是责任,这样你在扭曲礼物,而且你找个借口,攻击爱的来源。你不能想象造物主为世界负责,因为造物主不是如此,他完全自由,不因责任而限制。而你也是自由的,负责想法不仅限制你的自由,而且评判他人及造物主,来控诉自己失去自由,没有得到爱的礼物,处在无爱世界。然而,爱不需要责任来扭曲,扭曲就是拒绝。
回应并创造是自然轻松的方式,就像小孩子,天生知道如何回应并创造,你一生中印象,多数认为这是最快乐时光。长大了,你似乎认为自己失去了这快乐,要负责。但是,这不是正常的,这从来不是正常的,你只需将你小时候的状态,成为真正意识,而不是大了,落入所谓责任的不快乐,痛苦之下,这并不是成熟。』
玉灌子美一看,这书内容怎么感觉似乎比较熟悉?但他又从来没有说看过青志武平的书。
难道?旅虹的系列有这书?
得得得,查查查。
玉灌子美翻到书末尾,有青志武平介绍日记。
内容上,大体是这样:
青志武平很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然而他发现,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如此不快乐,他们抱怨社会,抱怨他人,抱怨造物主,抱怨环境。对自己也是一样,充满苛责与抱怨,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自己不完美,对他人也亦然。
他们似乎总想要更多,如更多的权力,更多的金钱,以及所谓理想的恋人。他们又充满恐惧与担忧,担心生命无常,担心永久不够多,担心死亡等等。
然而,这些对他来说,很疑惑。
如此简单快乐的生命,为什么搞得如此复杂,痛苦,悲观?
而且,最令他感到厌烦的是,当时哲学家,只会领域到生命痛苦,并且指出只是无常,来寻找解脱。
与当时世俗追寻功名利禄相反,指出这一点痛苦,并且要求彻底摒弃,出世。
不过,青志武平并没有看上这一点,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是不好,但如果相反出世,也是不可取。
因为,这些哲学家只看悲观内核,他们想逃离生命,青志武平并不支持这一点。
不支持这点不代表支持求功名利禄,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快乐,是表面肤浅的快乐之下,隐藏者匮乏甚至是痛苦,这种痛苦与匮乏必须要揭露。如果没有这些,是原本就快乐满足的,那为什么要苦求功名利禄,甚至达到不惜伤害他人呢?
两点都不支持,那必然是指第三出入点。就是,没有必要悲观看生命,意识到生命本无匮乏,安全,自然开心创造。
青志武平发现自己想法与周围人也是格格不入的,他虽然看生命感觉快乐简单。
可不少人居然认为他单纯,认为他想法天真不入世的,不成熟,要有责任心,要防他人之恶什么。
不过,青志武平更困惑的是,他们的成熟与责任,并不像是成熟,而是背负恐惧下的压力的防御做法,这是什么成熟与责任,分明是给自己痛苦。好比给自己背一袋垃圾迟迟不肯放下,并且美曰是成熟,是责任。
至于防他人之恶,完全是自己给自己假想敌,并且将自己的生命贬低到恐惧不安之中,贬低到匮乏,这完全是侮辱自己的生命。
他想表达生命的领悟,然而他感觉说不清楚,因为有一层困惑在里头,就是,生命的真相是什么,如何说得易懂让他人明白?
于是,他从智人哲学家资料看觉得没多少收获,转到旅虹的哲学家,先知资料来看了,结果他大受启发。
旅虹的想法果然跟智人不一样,而且比较符合自己生命想法,只不过旅虹领悟更透彻,说法更成体系,他们生活环境也支持这些想法。
于是,他大读旅虹的出名哲学,宗教着作后,写下了自己的哲学书。
在当时,他的书仍不出名,然而,他死后几十年,他的书突然畅销了,最后列为经典。
玉灌子美一看事迹,就明白了。
原来青志武平研究旅虹的思想,哲学,宗教不少,并且称旅虹的思想体系与他类似,而玉灌子美作为旅虹,接触到的,当然旅虹思想比较多。
所以,难怪会类似。
当然,玉灌子美看虽然感觉比较类似,但还是北智人的着作,他想法,受北智人环境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且是明显批判北智人倾向。
所以怎么说,青志武平无法视为旅虹,只能视为北智人中一个反抗时代的哲学家,虽然他根本上看,不会涉及到暴力。
可智人是智人,旅虹是旅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