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随着外出修山道种地忙活的人员回到屯子内,原本寂静村落开始热闹起来。
忙碌一天的谢家屯人,开始回屯休息,期间也都知道谢一国带着媳妇回屯,都来招呼看一眼。
各家来时为了给秦嘉丽留个好印象,基本没空手来,各自都会拿点山里比较特色的干货或者其他东西过去。
或许知道谢一国跟秦嘉丽不会在谢家屯待很久,送过去的东西多是可以直接带走的。
也趁着送东西的时候,各家跟谢一国和秦嘉丽都搭上话说上几句,见了见面。
回家后跟家里一说,谢一国这媳妇确实是城里人,这说话做事招呼人都跟山里人不一样,到底是北平来的,确实不一样。
因为秦嘉丽到来,谢家屯里少有的大讨论起来。
本身忙活一天累得不行,总算能找点事来闲聊。
“屯子里乡亲们太热情了,这家家来看还带着东西,这咋回他们啊?”
秦嘉丽看着屋里堆放物品,有些不知所措:“一国,你之前回来也是这样吗?”
“我回来从来没这么整过,这是你来才这样。”
“之前还有其他人这么整吗?”
“三儿他媳妇来的时候,各家也拿东西过来了,东西可能不一样。”
秦嘉丽这才了然,屯子里乡亲不仅仅是因为她打北平来才这么做,不是唯一。
“这个你不用想了,我跟三儿从北平回来时带了不少东西,等会吃完饭,我跟你去各家每家送两个,不值钱也算心意。”
秦嘉丽赶忙问道:“那不是你俩买着他送大队你送部队的吗?”
“买得多,想着你回来到时候送人用的。”
秦嘉丽是不在谢家屯久待,但是在屯子里留下一个好印象,谢一国还是认为比较在意,他只是不经常回屯,又不是一辈子不回来。
他跟谢家屯的关系这辈子也断不了,父母二弟还埋在屯子附近,谢一城还在山里大队,胡碧芸在屯子里,一胜一勤也在,而且家里小一辈也在不断出生。
只要这些人一直在,关系就绝对断不完。
另外一边谢家有回来,谢一城也主动去找他见面问问山下情况。
“养殖场那边现在没有这么忙,开春扩产要修建养殖场,我暂时没啥能帮上忙的,正好申请回屯陪陪媳妇孩子,顺便瞧瞧屯子里有啥要帮忙的,毕竟去年这雪灾影响不小。”
“养殖场去年咋样?雪灾有没有影响到?”
“影响了不少,也有棚子被压塌,冻死了些,幸好当时处理及时,后续没再有。”
谢家有说着一声叹气:“今年养殖场任务可是不轻,也就是现在还没有大生产,我有时间回屯里一趟,等再过过这外面购置的牲畜家禽到位,那忙活起来坐下歇一阵都甭想。
“除了养殖还要防治病害,养殖场里这么多东西,真要是有场病害,损失那么大,厂里面被处分的人肯定不会少。”
“这点也是。”
谢一城跟着叹了声气:“病害也是要命的东西。”
养殖产业最怕的就是各种病害,一旦得上,厂里面基本跑不掉。
养殖场里从建设到购买种苗都是政府出钱安排,出事有损失只要不是经过提前防治后还出现的问题,肯定有人担责。
不过谢家有不是主要领导,暂时承担不起这么大担子,可他又属于养殖技术人员,这要是出事他也不能完全脱离干系。
现在养殖场扩建,后续工作会更加忙活,肩上的担子也会更重,之后想回来哪怕离这么近都没那么容易。
谢一城还从谢家有身上了解到一些关于养殖场技术问题,听说厂里还托政府从毛熊那边引进了养殖机器,能够控制温度的那种高级设备。
谢一城听着没多言语,这都成高级设备,那只能说国内欠缺的技术以及设备缺口实在太多。
能够控制温度的机械,尤其是关于养殖孵化鸡蛋的设备,在19世纪就出现,只不过相比较现在,当时就只是简简单单的温度和控制,精准度也相当差。
很多时候,控制温度会因为温度过高直接将蛋煮熟,导致孵化失败。
更早的时候还有在中世纪就有的蜡烛油灯提供热源的控制温度方法,只是难度相当大,根本没办法稳定。
再之前,红国历史上有炕孵法,一样的是人工控制温度,也是没办法稳定导致孵化率很低。
到了20世纪初,技术就开始逐渐成熟,一些养殖场一次性可以孵化几千上万只家禽,并且可以自动控制温度湿度,还能帮忙翻转蛋面全方位温度包裹。
也在这时,国外的技术也开始被一些传教士跟投资企业带入红国境内,但是价格过高没有被广泛应用。
后续几十年也有人尝试使用,也确实有一些效果,又因为进口国外设备投资大,社会消费能力不高,加上人们更习惯老式孵化方法,依旧没有太大推广。
后续的战争又影响了生产活动,又没办法推广开。
也就是解放后,政府提倡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等,对这一类能大量提升生产规模的技术注重,开始宣传推广,引进国外生产线设备跟技术,才有了后续各地方修建养殖场,推进机械孵化,不然还轮不到谢家有他们这个养殖场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