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送给书友七百字)

“陛下,到底是何人进的这份奏折?”刑部尚书茹才看了几个字,就愤怒地站起来说道:“陛下,进如此奏折之人应当严厉斥责!”

“现在所写之文字,乃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皆是自从仓颉造字忠厚,历代先贤反复斟酌所得,岂可随意更改?”茹激动的继续说道:“何况我中华文字历来与他国不同。臣也见过国史馆典藏之元代蒙文与藏文,其文字乃是后人所创之与文字字义毫无干系之字符所组成,自然可以随意改变;我中华之文字乃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成,望字即可知晓其含义,绝不能如同蒙文、藏文一般随意更改!”

“茹尚书此言差矣!”坐在前排的众人听到一个有些耳生的声音,忙回头看去,就见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瑛站起来说话。陈瑛虽然官职不高,才正四品,但在朝中的知名度很高,朝中好几个大案都是他掀起来的。而且这人背后之人也十分明显,所以众人顿时心下雪亮,虽然仍不知晓这封奏折到底是谁上的,但知道了是谁指使的。

确定了这一点,原本有心站起来声援茹的就掂量起来,至于那些原本就对简化字没什么想法的人更是静坐不动,嘴巴紧闭着好像被缝上了一样,目光看向殿内的观赏植物,只留了一双耳朵。

陈瑛与茹辩论一会儿,却渐渐居于下风,说出的话断断续续,每一句话都要想好一会儿,反而茹越战越勇,激情澎湃。

陈瑛正满头大汗的想着应该怎么回答茹的一段话,忽然听有人说道:“你们二人说了半天我也没听明白在说什么!而且看你们这架势再说一个时辰也有可能。那不如我先把我的话说了,反正我要说的话只有几句,很快就能说完。”

众人转过头去,只见大都督府总参谋部的侍郎余对允行礼说道:“陛下,臣支持简化文字!”

“陛下,现在的文字太难写难认了!因陛下您继位后定下规矩,从前不论,从建业元年起,认字的优先提拔。臣为了不至于因为不认识字而耽误立功升官,请了好几个先生来家里叫臣认字。”

“但是这字太难写难认了。学起来太费劲,废了好大的事才学会了三四百个字,之后就怎么也学不下去了。好在陛下您去年年底召臣入京的时候进行的识字考试没考到我不认识的字,不然就只能回卫所继续当指挥使了。”

“不过在到了京城以后,因为总参谋部的同僚都认识字,认识的还不少,臣为了不露怯也只能继续识字,所以现在臣已经认识了一千多个字,常用字都已经认识了,如果陛下不信可以考考臣。”他又马上补充道,生怕允以为他现在仍然认字不多。

解释过了,他继续说道:“字不就是拿来用的么,因为人的脑筋不好使,记不住太多东西,所以将事情记在纸上,防止忘了。既然如此,简单点好。简单点儿,能认识字的人就更多,能用字记下事情的人就更多。所以臣支持简化字!”

“这,字确实是记事所用,但它却不仅仅是记事,它还是中华的文化!”茹马上说道。

“啥叫文化?”余问道。

“这个?”茹想了想,说道:“文化包括历史和礼仪等许多,若是没有文化,汉人也就不成为汉人了。”

“历史就是记在书上的以前的朝代发生的事儿吧?礼仪就是人们平时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怎么接待客人吧?”余问道。

“是。”茹又想了想,觉得余的解释没有大问题,估计准确的解释他也听不明白,点点头承认了他的解释。

“那我就要说了。”余说过这句话,又对允行了一礼,道:“陛下,要是臣对茹尚书有什么失礼的地方,或者话说的粗俗了,还请陛下宽恕了臣。”

“只要不动手打人,不用下流词语骂人,朕绝不怪罪。”允答应道。

得了允的准许,余的胆子大了许多,走到茹面前,对他说道:“历史确实很重要,我听说唐代有个挺出名的皇帝,叫什么唐太宗的,说过一句话,以史为镜,可以怎么怎么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茹说道。

“对,就是这句话。这个挺出名的皇帝都这么说,那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这和不认识字的人有什么干系!”

余大声说起来,吐沫星子都溅到了茹脸上。“历史很重要,但不认识字的人可不知道这些记载书上的文字写的什么事情,也就没法以史为镜,这只对认识字的人有用。”

“而简化文字,就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字,对于这更多的因为简化文字才能认识字的人,历史才有了用处!之前对他们屁用没有!所以要简化文字。”

“再说礼仪。礼仪也不一定非得有文字才行。我从前不认识字,不也被请来的先生教的学会了礼仪,知道如何与同僚打招呼,得到陛下赏赐了应该怎么行礼?”

“再者说了,就算非得有文字记录礼仪和历史,难道简化的文字就不能记录了?简化的文字就不是字了?”

“这怎么能一样?”

“这怎么不一样?”

茹露出一脸痛苦的表情,这不仅是因为余的吐沫星子溅到了自己脸上,更因为他说的话。要是余说的狗屁不通反倒简单了,可问题在于他说的好像有那么一丝道理,但似是而非。而且对余这样的半文盲来说,有些事情他根本解释不清楚。非常痛苦。

他试着解释了几句,但余就是这样说,他干脆不再对余解释,转过头来对允说道:“臣有些事情对如同余侍郎之人解释不通,但臣以为,万万不能简化文字。”

他说完这句话,觉得太过于生硬,又忙补充道:“陛下,臣并非是说完全不能简化。历代已经有许多人写过俗体字,其中字型较为优美、使用人数众多的俗体字可以确定为朝廷的正体字,但绝不能全部简化。”

在他说过这番话之后,又有几名文臣起身说了与茹类似的话。之后就再无人说话了。

允适才除了余请示的时候说了句话之外一直没有出言,此时见无人再发言,说道:“若是对文字进行简化,能够降低学习文字的难度,容易学习辨认,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陛下,现今之文字,虽然笔画较多,但因借助字型、偏旁等也十分容易辨认。”茹又道。

“你胡扯!”余马上说道:“那是对你们这种已经认识了几千个字的人来说,对于我们这些识字不多,或者干脆新学字的人来说一点也不容易辨认!”

他随即又道:“臣失礼,请陛下恕罪。但臣实在觉得茹尚书所言是错的,就忍不住说了出来。”

“念爱卿初犯,就罚爱卿过一会儿打扫奉天殿前的空场。”允马上说道。

“臣遵旨。”余行礼道。

用快刀斩乱麻之势将‘君前失礼’这件事解决后,允继续说道:“诸位爱卿是否承认对文字进行简化能够降低学习文字的难度?”

见无人说话,允继续说道:“自古以来,所有圣人,不论孔子、孟子亦或是其它诸人,都以教化万民为己任。所以诸位圣人都想尽办法如何教化万民。”

“所谓识字而明理。在朕看来,没有任何事情比让更多的人识字更能教化万民的,而简化文字能降低学习文字的难度,因此也会让更多的人识字,所以朕心意已决,从即日起设立‘文字简化司’,为内阁下属一临时差遣,由冬辅官、翰林院学士解缙为掌事,负责此事。”

“陛下,不可!”茹又站起来说道:“不可这般轻率简化文字!”

允看着他激动的脸,忽然感觉一阵厌恶。他们真的是出于公心,所以反对简化文字么?这样的人或许有,但茹绝对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出于私心,或者就是糊涂蛋。

之所以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们,反对简化文字,是因为他们其实不想让太多的人认识文字;而之所以他们不想让太多的人认识文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

因为如果认识字的人极少,认识字的人都会受到额外的尊敬,也会在社会上获得一些优待和特权;如果认识字的人多了,大多数人都认识字了,认识字的人就不会有额外的尊敬、优待和特权了,对原本认识字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就是损失。他们为了不让自己有所损失,就拼命反对文字的广泛传播,反对太多人认识字!

鲁迅先生曾对此有过绝妙的讽刺。《门外杂谈》第六章:于是文字成为奇货了。‘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据《易经》的作者所推测,“上古结绳而治”,则连结绳就已是治人者的东西。待到落在巫史的手里的时候,更不必说了,他们都是酋长之下,万民之上的人。社会改变下去,学习文字的人们的范围也扩大起来,但大抵限于特权者。至于平民,那是不识字的,并非缺少学费,只因为限于资格,他不配。而且连书籍也看不见。中国在刻版还未发达的时候,有一部好书,往往是“藏之秘阁,副在三馆”,连做了士子,也还是不知道写着什么的。

因为文字是特权者的东西,所以它就有了尊严性,并且有了神秘性。中国的字,到现在还很尊严,我们在墙壁上,就常常看见挂着写上“敬惜字纸”的篓子;至于符的驱邪治病,那就靠了它的神秘性的。文字既然含着尊严性,那么,知道文字,这人也就连带的尊严起来了。新的尊严者日出不穷,对于旧的尊严者就不利,而且知道文字的人们一多,也会损伤神秘性的。符的威力,就因为这好像是字的东西,除道士以外,谁也不认识的缘故。所以,对于文字,他们一定要把持。’

当然,这些只是允为什么会厌恶茹的缘故,若仅仅是厌恶文人士大夫,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他才不会费劲要推行简化字。对允来说,实行简化字至少有三点好处,正是因为这三点好处,他才要推行简化字。

第一点,就是他可以少写很多笔画。允作为一个从实行简化字的时代来到大明的人,在一开始学习原本汉字的时候是极为痛苦的。认字倒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但写起来太费劲了。历史上明末清初的着名史学家、反清复明支持者吕留良曾经在给黄宗羲的书信中写到:“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

吕留良可是大明的忠臣,后来因为《明史》案被满门抄斩,尸体从棺材里刨出来抽上一百鞭子,绝对没有受到满清的毒化,他都很讨厌当时的正规文字要用和后世简化字差不多的俗体字,从小写惯了简化字的允有多讨厌就不必说了。

其二,是可以更快的速度让文字在民间传播,让文盲更少些,促进社会更快发展。事实已经证明,文盲越少的国家文明程度越高,社会发展的越快。因为许多工作都需要识字的人,只是原来因为识字的人少所以显得工作少,只要识字的人变多,相应的产业就会增加,促使整个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快,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即使对于允来说也有好处。

其三,就是对允的好处。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此时的儒家已经从一门单纯的学说或思想,变成了类似于宗教的东西,孔子的地位就相当于十字教或天方教中的上帝、真主,所有读书做官的人都是儒教徒。自然,儒教即使是一门宗教它也是多神教,对社会的禁锢没有西方的一神教那么重,但也已经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更令人恶心的是,儒教已经开始和西方的一神宗教一样,开始垄断知识。欧洲的中世纪,就连许多贵族都不认识字,更不必提普通人了,能够大规模提供识字人才的只有教会的修道院,各个国家的国君和贵族也只能借助教会的教士来统治辖地,最后导致教会至高,成为实际统治者。

在中国也是一样。儒教垄断了知识,使得皇帝为了治理国家必须任用儒学人才。当然,因为儒教是多神教,表面上对于皇帝权力的限制不明显,皇帝想杀谁就杀谁,但实际上是儒教将皇帝也纳入了教会体系,即使是皇帝也必须遵从儒教的这一套规矩。

如果允像宋代的皇帝那样选择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么这也没什么,不会影响他的利益;但允和欧洲的君主一样,选择了与贵族共治天下,类似于西方教会的儒教也就成了绊脚石。

他可以允许儒教继续存在,但不能以孔子、孟子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思想为实际上的指导思想,必须以他,或者所有的宗室子弟、贵族阶级的共同思想为实际上的指导思想。正如英格兰王室收回权力是以废除罗马教廷的统治地位、设立英格兰国教为标志,允要想实现与贵族共治天下,就必须打破现在的儒教体系。

而打破现在的儒教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普及文字。文字普及了,但国家需要的官位就这么多,很多人就没法当官,只能在社会上找工作。而儒教徒都是做官和预备做官的人,这些对做官绝望但识字的人就不会儒教徒。随着这样的人增多,儒教徒在读书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儒教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小,等于是不战而胜之。对儒教不战而胜之后,允设想的与贵族共治天下就能实现,就能更好的维持大明的统治,所以对他有好处。

基于以上几点理由,所以他要推行简体字。2k阅读网

UU文学推荐阅读:我的抗战不一般疯魔三少爷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大唐第一熊孩子回到宋朝当皇帝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穿越大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修仙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气吞山河图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大唐皇子:我有农场系统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唐逗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豪横大宋北宋小地主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谍影:命令与征服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北宋当暴君三国前传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补天前传陛下也不想自己的女子身份暴露吧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福寿至神通寺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大宋出了个武皇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