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面对未知而严峻挑战,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此,我们诚挚地感谢全体市民的支持和付出。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曾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未知的疾病让本处于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各座掩体前所未有地安静了下来,有4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疾病的困扰,有些甚至一度挣扎在生死线上。对此我们与大家一样揪心不已。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从未动摇过信心和决心,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全力收治病患。在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他们均已康复,无一例死亡。在此期间,许多市民主动投身志愿服务,不辞辛劳、不惧风险,承担了看似琐碎而又不可或缺的大量工作,用一道道微光汇聚成希望的光芒。
这是属于全体市民的荣耀,历史会记住坚守和付出的所有人。
现在,我们向大家公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研究和试验,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了有效的应对方法,可以为市民提供安全和有效的防护,免受未知疾病的困扰。
为了保障市民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的预防治疗活动。我们诚挚地邀请所有符合条件的市民自愿前来参与,以免除疾病的困扰,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条件。
治疗用药物的相关信息已完全公开,大家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是否接受治疗。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和安排,具体信息请关注所在掩体的后续通知。
我们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也有信心和能力战胜最后的难关。相信我们能让城市重现繁华活力,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一个金秋十月的夜晚,晨昏线以400m\/s的平均速度,自东向西地抚过整个地球上最为繁华的地方。即便这里与别处无异,没有了灯火的辉煌、人类的喧嚣和机械的轰鸣,只有无尽的寒风吹过荒芜的废墟和干枯的草木。
月亮偶尔会露出惨白的面孔,照亮一些残存的影子。遥远的星光冷漠而闪烁,仿佛在暗嘲这颗不得已把昔日繁荣全部收尽腹中的自负星球。
40亿年前,一个极其珍贵的偶然让万米洋面下的火山口里,诞生了生命的最原始形态。它们历经几十亿年的岁月,才艰难地突破名为深海的囚笼,品尝到名为光和氧的琼浆玉露,最终进化为可能是全宇宙中最为智慧的生命。
而如今,他们又被闷回了地底。
在收到那条长到要分四条发送的公共短信时,卢赫正躺在120号掩体里的某张床上,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
“住在地球的肚子里,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你会觉得很温暖,就像被妈妈抱着一样;你会听到地球的心跳,咚咚咚,就像一首美丽的歌;你会听到地球的低语,它会告诉你很多有趣的故事。你和地球是好朋友,你喜欢地球,地球也喜欢你。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快乐的世界,一个属于你和地球的世界。”
看到这里,他不禁轻笑了一下。
在通风系统无穷无尽的噪音中,和生硬而惨白的灯光下,这段话显得格外虚伪和讽刺。即便他明白,在残酷的灾难下,孩子是最无辜和脆弱的。他们无法怀念昔日的繁华和美好,也不会拥有对未来的梦想和展望。很容易想象,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懵懂孩童,定将失去生存的意义和信念。
孩子需要彩色的幻想来保持人性和尊严,精心构造的谎言是对他们最深切和真挚的爱。
想到这里,他默默放下手中的7寸电子墨水阅读器,百无聊赖地拨弄起日光灯的调光旋钮。
色温2800K的灯光,颜色无限接近于秋日北纬30度的暮光,但他却无法从中体会到一丁点温柔之意——那种来自于万千米外,只有平行光才具备的,特有的温柔。
叮叮咚咚的短信通知,配合着这股莫名奇妙的感伤,让他感到心烦意乱,但他始终没有拿起近在咫尺的手机。他早已知悉其中的内容。
作为“接口与人不共戴天”论的坚决拥护者,他作为志愿者参与了靶向敲除接口基因针剂的一期和三期临床试验,这是他接受观察的最后一天。一周后,预防治疗计划将正式启动。那管ph值为7.2的淡白色澄澈液体,将会流淌在更多人的血液里。
在锌指技术的加持下,敲除手段完全做到了去个性化。无论被敲除者是否罹患基因疾病,是否存在未表现出的隐性突变,都可以将接口从庞大的遗传密码中剔除干净。
至于那让人感到惴惴不安的复杂系统理论,似乎完全是危言耸听。动物试验的效果很好,敲接口没有在小鼠身上体现出任何危害。在人身上也是,至少现在是这样。
这似乎映证了他一贯坚持的猜测:生命向来希望以最为本真的方式生存,接口是外来物,只要debug做得认真一点,不至于让屎山再塌一次。
但面对这样喜人的结果他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这种笃定并不源于实力和自信,而更像是一种侥幸之心和无奈之举。
一个没有倒计时的定时炸弹背在身上,再豁达的人都做不到泰然自若一辈子。虽然它可能永不爆炸,也还是拆了才能一身轻松。人没得选。
生活由无数博弈组成,人总要被迫做出选择,或被动,或主动,或笃定,或犹豫,或干脆放弃、听天由命。可有句话说得好,放弃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因为选择了“不选择”。
那帮天天研究哲史政的决策者显然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人性。他们明面上确实充分尊重了每个人的选择意愿,可私底下却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那部分放弃选择的人做了选择——用一封有公信力背书的告知信便轻易做到了。
卢赫很相信这一点,因为他发现,在告知信发出的3分钟后,他所在的120号掩体就发出了一期预防治疗的约满公告。
要知道,随告知信发出的还有基因针剂完整说明书、集体生病期间的病患画像,以及上一年度的健康统计年鉴,都分为公众版和专业版两个版本,任何人可浏览。
公众版资料使用的是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但也有十几页长。专业版则更是详尽得像一本专着。没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完。
120号掩体里居住的大都是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连准专业人士都没耐心看,就更别说普通人了。
事实很明显,敲接口这事比他预想得要顺利很多。既可以站在保守的出发点,用科学保全无比脆弱的生命,又可以轻易洗脱“赛格兰式专断”的罪名。完美到无可挑剔。
一周后,按捺不住对普通人生活的好奇心,他专程来到临近的112号掩体,观摩这场拯救计划的第一幕。
空旷的大厅宽敞而明亮,中心区域被淡蓝色屏风划分为各种功能区,其中注射区空间最大,角落里的耗材箱堆得密密实实的,像一堵墙。人们在临近等候区的走廊里排着蛇形的队,又在注射结束后从另外的走廊离开。秩序井然。
卢赫默默混在其中,贴着墙缓步走着,从等候区的队末,走向单向离场的走廊入口。
等候区里氛围格外沉闷,人们只是低头走路,每迈出一步,都像是在无所畏惧的世上从一点到另一点,从一种虚无迈向另外一种虚无。
既不为艰辛生存而拼尽全力,也不为追求富裕生活而终日忙碌。卢赫本以为这是最为理想的生活状态,但他现在发现似乎自己想错了。
只一瞬间,他便不由沉浸在这种迷茫而压抑的氛围里。通风系统吹出的风是干燥清新的,但他自觉被憋在了灰色的浓雾里,透不过气。
这让他不由加快脚步,在准备区里和工作人员打了声招呼,便绕过其余的环节径直离开了。
离场走廊与大厅衔接处的灯坏了,形成一间黑蒙蒙的天然暗室,像是大停电期间,他那间因冰箱化冰而弥漫着腥臭味的细胞间。
他穿过暗室的脚步很急,仿佛是一条遇见天敌的壁虎,急不可耐地断掉尾巴匆匆逃窜,逃回可以短暂喘息的阴暗角落。
骤然的明亮让他眼前一阵眩光,朦胧中他看到一个个脚步轻快的背影,听到语气轻快的交谈声,闻到公共饮水区里传出的隐约茶香,像是身处南洲湾大学3号宿舍的5楼走廊。
“哥哥,你看我画得好看吗?”
一阵清亮的童声把他从恍惚中抽离,他面前正站着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小女孩儿,像是刚刚上学的年纪,小小的还没他的腿高。
她高高举着一个彩色液晶屏的涂鸦板,刚要路过的行人被她的画吸引得停下脚步,已经路过的行人不断回头,脸上带着笑意。
他俯身望去,画里是一颗点点被星光围绕的星球剖面,它的轮廓像真空中的水滴那样自然而圆润,轮廓是绿色的。几个小人手拉手站在这颗星球的肚子里,一起抬头仰望困据在圆形中的晚霞。
漆黑底色的画板上,一切色彩都显得格外鲜艳。远处的天空好似一片流金的海洋,而近处的天是青色的,杂糅着一抹抹赭红。
他还不清楚末日里的小学校园在科学课上都会教些什么,但这幅画精准刻画出了遥远未来傍晚天空的模样。
有色的粉尘分散至大气层的每一层,使太阳光的散射方式发生变化,曙暮光会更加火红,把整个天空都渲染得更加壮美。
有朝一日,当大气层中的沙尘被稀释到可以直接呼吸、平原上的风能让人勉强站立,他们便会就着这样的美景,和背后昏暗的掩体大门说再见。
也许这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