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好几天,大家都铆足了劲儿。
见大家这么辛苦,杨喜儿也想方设法地改善大家的伙食。
不是煮野兔,就是弄小龙虾。
不是弄小龙虾,就是炒土豆。
总之,千奇百样的。
她掌勺的这些天,村里人差点没把舌头吃了。
全村人都拧成了一股绳,都在为更美好的未来奋斗。
终于。
四日后。
横木够了。
这意味着,起房子所需要的几大件,已全部准备妥当。
大家站在帐篷前,看着那一堆堆的土坯和木材,难掩激动。
日子,眼见地就好起来了呀。
沐青山这个“总工程师”当即就下了决定,“先把所有一进的房子都起好,最后再起祠堂和两层木屋。”
杨喜儿自然没有意见。
见有人起头了,村长也顺势给大家打了鸡血,“大伙听着!希望就在眼前了!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没成想,有人笑道,“不苦也不累啊,天天有肉吃呢。”
大家听罢,哄堂大笑。
村长脸黑了黑,瞪了那人一眼,才继续道,“我还是那句话,若是谁偷懒,那房子就甭住了,以后都住帐篷!”
“好了,话不多说,开工!”
话毕,壮劳力们就浩浩荡荡地往地基那边走了。
杨喜儿没事可做,干脆歇在了帐篷里,开始逗弄半月大的安树安林。
这么小的孩子。
软乎乎的。
萌得不了。
丁婆子见她欢喜,也跟着说,“这两孩子,乖得很,每天吃饱了就是睡,半点没闹腾。我看啊,等出了月子,就不用老婆子我帮衬咯。”
杨喜儿捏了捏安林的小手手,随后才看向她,“就是往后你不带了,这一个月的恩情,我们沐家都会记住。”
瞧瞧,这话说得多中听。
但丁婆子心里也清楚这是客气话,“哪里哪里,我收了银子的,当不得什么恩情。”
等两个小了睡了后,杨喜儿就带着两个大的出去玩。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两个孩子的营养已经跟上去了。
说话能力也大大提升。
浩浩拉了拉她的衣摆,抬头看向她,眸子里全是迷茫,“姨姨,要娘,要娘。”
这是想娘亲了?
杨喜儿蹲下身子,与他平视,耐着性子问,“浩浩知道你娘亲住哪吗?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叫什么名字?”
她尽量从多个方面引导他回忆。
但浩浩只说,“府上,府上。”
旁的,就什么都说不出了。
府上?
那浩浩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没跑了。
这也印证了之前的猜想。
若是大户人家,倒比平常人家好找几分。
但也不好说。
如果是北方的还好,可以托蒋县令他们帮忙打听一下。
但如果是南方的,那就麻烦了。
而且结合浩浩逃荒的经历来看,他大概率是个南方娃。
寻亲之事,怕是遥遥无期啊。
想到这,杨喜儿心中多了几分怜悯。
她把他抱起,又喂了一块蜜饯,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轻声道,“浩浩乖哦,你娘亲有事,暂时不能来接你。但你放心呀,姨姨和大家都会疼你的。”
浩浩似非似懂地点了点头,
到底还是个孩子,没多久,就又跟小小一起疯玩去了。
“杨氏,我正要寻你。”村长迎面走来,脸上带了几分急切。
听他说是垒炕遇到了点问题后,杨喜儿就托方婶子帮忙看孩子。
“我跟你走一趟。”
往前走了一会后,一座一进的新房就跃然于眼前。
老天。
才这么一会。
就起好一间房子了?
人多果然力量大!
踏进房子,就见沐青林愁眉苦脸地坐在地上。
见她来了,他赶紧起身道,“土炕中间要挖空。但我试好几回了,都不成。每次都是挖完了,整个炕就塌了。”
杨喜儿摸了摸鼻子,没有应。
她也不懂啊。
只好求助百科全书了。
她意念一动,就把精力都聚焦在储物柜里。
众人见她竟发起呆来,不免有些奇怪。
但最终,到底也没人敢说什么。
也是,人家杨氏压根就不懂起房的事。
是他们心急了,瞎麻烦人家。
就在他们叹气之际,杨喜儿从百科全书里找到了关键信息。
“沙子,得混点沙子。”她看向沐青林,眸色认真。仟千仦哾
沐青林略一沉吟,重重点头,“我觉得成,可以试试。”
杨喜儿又给他们指了指路,“从这里往另外一头走,大约半小时,就能看到一片竹林,那竹林底下都是沙子。你们不用进竹林,在外头挖就成。”
话落,村长就赶紧带着人往那边走了。
等中午吃饭的时候,杨喜儿就听他们说,问题已经解决了。
沐青林兴奋得不得了,番薯都顾不上吃了,就在那滔滔不绝地说,“嫂子我跟你讲,把沙子混进去后,第一次是没成的,第二次也没成。幸亏我机智,及时调整了沙子和泥土的比例,第三次才成了。”
众人听罢,都笑着附和,“对,多亏有你。等房子成了,咱就请你吃酒!”
沐青林这才意识到自己居功了,赶忙道,“使不得使不得,这都是我嫂子的功劳,要请就请我嫂子吧。”
因着把土炕的做法研究出来了。
建筑痴儿沐青林很是高兴。
他一高兴,起房子的进度条就拉满了。
不消七日,所有一进的房子就都起好了。
24间,分两排,整整齐齐地码在荒地中间。
每间占地面积都有0.15亩,也就是100平米。
树林村的人从帐篷处远远地看着,眼眶都红了。
总算,又快要有自己的家了。
而且还是这么好的房子。
就是在原来的村里,也没这么好的条件啊。
总工程师沐青林自然也激动万分,他道,“咱这一切,都算是杨氏给的。剩余的半个月,咱要细心些,好好地帮她把二层木屋起好咯。”
“祠堂咱也得费点心。”
“一个村头,一个村尾,这都是咱村将来的牌面!”
壮劳力们自然忙不迭地应了。
话说到这,村长适时提醒道,“起木屋和祠堂,要不得这么多人。加青林,一共十人,就够了。”
“其余人,都要开始进山准备入冬的柴火。”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北安冷起来,是真的会冷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