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翰的军事素养无须质疑,在完颜二代目中,绝对属于顶尖的帅才。
否则也不会在一堆叔伯中出头,以侄儿的身份成为勃极烈,和众大佬平起平坐。
确实如他所想,火器在山地战中受限颇多。
尤其是这个年月,东北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比比皆是。
老虎、黑熊、野狼啥的,漫山遍野乱窜。
为啥华哥儿清剿易懒甸的长白部,花了小半年的时间?三万多的“新附军”死伤大半?
就这还逃了千余人,实在没办法追了,才选择撤军。
就是搁现代的丛林战,枪械虽然犀利,但是老练的猎手拿着弓弩照样毫不逊色。
所以粘罕的想法没毛病!
但是对大明南路军来说,过江后被金兵牵着鼻子,再和其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山地丛林战?
华哥儿脑门又没被门挤过!
前期任务就一个,拿下金国在鸭绿江畔的重镇“婆速府城”。
粘罕驻扎在江边,可不是闲着蛋疼来观江景钓鱼玩的。
按照大金决策层共同确认的方略,是准备在今年雪季,鸭绿江冻严实后,以此城为基地,杀入半岛腹心。
所以辽东一地除了核心的辽阳府,其他各地强征的大批粮草物资,都储备在此。
这要是被华哥儿得手,粘罕大军立马面临断粮的危机。
攻敌之必救!
其实攻城依然是表象,真正目的还是发挥自身火器优势,最大限度的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这是红武军创建时,朋哥儿就定下的战术原则。
死掉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杀到敌人胆寒心颤,看到赤旗就哆嗦!
这一点在红武军历次战斗中,都被完美的执行下去,效果那是杠杠滴!
夜色降临,对峙双方营地的篝火成片点燃,看起来金军的场面可比明军更加骇人。
灿若星辰的架势!
王征才不关心这些有的没的,他站在北岸桥头,举着铁皮喇叭吼的嗓子都快哑了。
而桥北的赵华同样捏了一把汗,紧张的关注着正在过江的三个重炮营。
速度根本别想快,小心翼翼的全靠人力推拉着沉重的炮车,生怕一个歪斜滑进江中。
九十六个大宝贝,间隔起码百步远一门,都不敢用畏水的骡马牵引,浮桥上连成线的照明火把,被江风吹的忽闪忽闪,如同赵华和王征的心跳一般七上八下的。
明儿个大战,可都指望“六姐儿”“发威”了。
如果此刻粘罕也有“千里镜”这神器,猛然发现这一路三万余人的“偏师”,居然有近百门重炮。
估计连夜就撤回“婆速府”去,并立刻派人向其他勃极烈叔伯求援,你们都猜错了,敌军主力在我这儿。
“镇国神器”不是地里的萝卜,说拔一根就拔一根出来。
之前在蔚州城下,见识过四十门重炮的骇人威力,这种规模的大战,应该已经竭尽全力。
按照他们揣测,估计大明的工匠再能造,到年底能有个五六十门就算顶天了。
一下子在这边发现近百门,这不就明摆是主攻方向吗?
可惜夜色遮掩下,又被浮桥前的明军挡住不能近前,远远看去,过江的只是些明式大车而已。
这也就注定了日出之后,粘罕的杯具无可避免。
……
朋哥儿之所以兵分三路,看起来中路军像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其实只要亲眼看过辽西走廊的道路,一定会支持朋哥的安排。
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大修驰道。
自秦汉至隋唐各朝,从河北到东北的主要路线是出榆关再顺大凌河谷经建昌、朝阳转而向东,跨医巫闾山到辽东重镇辽阳。
此谓“辽西故道”,这条路很窄,高山峡谷两旁有乱石嶙峋。
每到夏秋两季,原本就难行的道路,常被雨水积攒的洪流冲毁淹没,车马不能通。
当年隋炀帝率十万人马东征高句丽时,就是从这条“辽西故道”上硬穿过去的。
为了维持这条脆弱至极的补给线,死伤的民夫无数,这也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辽西走廊过去也没有像样的路,之所以后来形成一条通道,并不是因为“人走多了”。
而是沧海桑田,原本被淹没在渤海中的海岸线,逐渐浮出水面一小片相对平坦的陆地。
可称为“伴海道”。
同样的原因,在夏季极易受到暴雨和海水的侵袭,大水一来,浅处不能行车马,深处不能载车船。
契丹建立大辽国后,辽西已成腹地,从中原俘获的大批汉儿人,被安置于穷山恶水的辽西做奴隶。
也正是这些苦命人筚路蓝缕的开荒种地,一点点修建了能通行车马的“辽西走廊”
辽灭后晋,押解晋出帝石重贵流放到东北时,走的就是辽西走廊。
“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俱北行,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
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所命安置之地”(《旧五代史少帝重贵记》)。
这时候可没有山海关,榆关在其西侧八十余里,如今这条路依然不太好走,而且人迹全无。
“出榆关以东行,南濒海,北限大山,尽皆粗恶不毛,至山,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乃医巫闾山”。
(北宋使臣许亢宗《奉使行程录》)
北路军主帅秦易领着骑兵团、燕京团、卢龙团,四个轻装守备团,共计两万三千兵马,这一路可遭了老罪了。
也幸亏朋哥总体战略制定的早,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探查道路,还不能引起驻扎锦州的金兵警觉。
刘大平的骑兵团四个坐营官,大夏天的每人最少跑过两趟。
而卢龙团的总兵官云霄,更是来回八趟,硬生生晒脱一层皮。
即便这样,算是准备充足的北路军,总计四百二十余里的行程,依然走的很艰难,一天能五十里已经算是快的了。
这还亏了骡马充足能代步,制式大车有铁轴和滚柱轴承能负重;
又有海军辛辛苦苦探出的天然码头,沿途安排运输船贴岸补给,这才不需要后方派人运粮。
骑兵团开路,卢龙团带着榆关守备团,走在大部队最前方。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点夸张,但是从榆关出发,到抵达锦州城二十里外的前进基地。
用坏的铁镐、锯子、铁铲、伐木斧等工具,去掉木柄后堆了三大车。
磨坏的手套更是不计其数,开路的两个团六千四百人,人人手上磨出来的血泡都不叫事。
八月二十九出发,九月初六抵达目的地。
这八天走的真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