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儿抱着闺女去女眷那一桌,都是熟人彼此也相处融洽。
如今还多了个娇憨可人的丽颖妹子,更是热闹,平时秀儿姐和文哥娘子依菲,余哥儿娘子书新经常一起带娃逛相国寺。
牛哥的娘子戚姐要“上班”,飞哥儿娘子刘姐要照顾养病的公公,倒是飞哥儿家“小机灵鬼”三岁的云哥儿,她们经常带出来玩。
刘伯文家的小子凯威,余然家的文乐,今年都才两岁,名字还都是李诚给起的,差点把朋哥儿笑喷。
几家人只有李诚家的妙妙是个闺女,被三个小哥哥宠的不行。
闺女名字表面上是他起的,其实朋哥最清楚,是小舅原时空闺女的小名。
当年《少年派》特火,李诚前妻超喜欢林妙妙,直接给闺女也叫上这个“猫猫”一样的小名。
秀儿一进屋,就被小少妇们围了起来,闺女从一个怀里换到另一个怀里……
李诚和赵旭一起,陆六、牛皋、余然、飞哥在院子里一桌一桌的介绍,这是太原基地谁谁谁,这是真定基地谁谁谁……
牛皋负责的是太原基地,飞哥儿负责真定基地,确保“顺风行”从汴梁城到两地的纲运安全。
陆六抓总,余然管钱和人事,将近四个月时间,已经勉强打通了东路。
飞哥儿东面的路程相对较短,从汴梁到真定在八百多里左右;
老牛哥西面路程有一千二百多里,来回就要一个月,目前还在沿线设点中,到年底能连成线就算不错了。
两条线路之间就是巍峨连绵的太行山,按照朋哥的计划,等两条线全通之后,再通过井陉打通太原和真定的联系,形成一道闭环。
朋哥就没打算让进入山西的金国西路军,活着走出这片土地!
十九岁的飞哥儿风华正茂,自从上次小乙哥去他家一趟,整个生活状态大变样。
原本卧床不起的老父,纯孝的飞哥儿心急上火、束手无策,府城里的“名医”看了都直摇头。
在李诚不惜重金请动的御医妙手回春下,气色也好了很多,每天能下床在院子里转转。
他自己每个月七七八八加起来,四十多贯、三万钱的纯收入,又住在了汴梁城中。
原本家里老父重病、孩子又小,家里只靠百亩田收入,积蓄见底,婚后小夫妻俩磕磕碰碰的日子,现在也是和谐美满。
江湖上捧他的尊称一声“神枪无敌”飞哥儿,吃过他苦头的绿林贼子蔑称“大小眼”。
(飞哥儿幼时得过眼疾,右眼皮受损,看起来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
“李叔、旭哥儿,这位是某好兄弟徐庆,善使狼牙棒,他现在常驻真定城”。
“见过李叔、旭哥儿!”
“久仰、久仰!”
赵旭在余然那边看过档案,如今资料和人对上了号,很是亲热。
这个身材高大、胳膊粗壮的“简历”,既然能独当一面必有过人之处。
李诚笑的更是灿烂,这是传说中飞哥帐下五虎之一啊!在最危急的时刻,泣血相求飞哥自立……
可惜可惜啊!
“这位是某好兄弟王贵,善使九环大刀,他现在常驻邯郸城”。
“见过李叔、旭哥儿!”
“久仰、久仰!”
李诚面上带着笑,心里很是不舒服,这小子本事不小,但是人品不行啊,他能背叛从小追随的飞哥,说明毫无底线。
要控制使用!
……
“顺风行”这边的骨干席,叔侄二人一圈转过来,又到了黑龙、刘伯文这边。
亲热程度更添了三分,这边才是真正的自己人啊!
如果按照玄幻的设定,红武军是朋哥儿嫡系一脉,黑龙手下就是李诚的嫡系一脉,顺风行其实属于外门弟子。
李诚之安排了余然过去,掌握财政大权,人事只是监管而已,在舅甥俩划定的路线上,干的都是“正经”工作。
承接官府的纲运,不挣什么大钱,但也足够维持日常“运营”支出。
而来自民间的纲运,也可以说叫“物流”,挣的辛苦钱可不是小数字。
即使投入员工福利和各项补贴花费不少,但是积攒下来的盈利也是月以万贯计。
这一行就是这样,规模越大、名声越响,虽然只经营了两年多时间,无论官运、还是民运,口碑极佳。
民间正派的武林高手们,能和六哥接上线,谋一份体面的“押镖”工作,立马名利双得。
一时间“铁胳膊六哥”名号,响彻大宋南北。
黑龙哥哥这边,纯粹是水面下的势力,只有接触到的人,才能隐隐的感觉到冰山一角。
刘伯文用“大明火”东家的身份,在台面上确实奔走,挂靠在太子妃名下的蜂窝煤,已经成了汴梁城百姓习以为常之物。
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上游碳场,光是仓储、制煤、制炉、销售、送货这整条业务链,固定用工人数已经超过四千余。
这就是汴梁两万多口人的生计,不敢说什么高薪,但是绝对在汴梁普通人平均收入线以上!
就这还没到冬季,到时候“临时工”翻一倍都不叫事。
同样,这些用一文、两文计算的盈利,看起来还是辛苦钱,但是汇集到一起,月进斗金毫不夸张。
“李叔、旭哥儿,这位是沧州神拳张老前辈,这次应邀前来汴梁开馆收徒,太给面子了”。
“不敢当、不敢当啊!”
老爷子鹤发童颜,神采奕奕,笑的胡须都颤。
“老不以筋骨为能,英雄出少年啊!”
“张老前辈快请坐,快请坐!您可太谦虚了,晚生后辈要向您学习!”
赵旭赶紧上前叉手为礼,场面话说的更是漂亮,名声就是招牌,哪怕老爷子现在打不动了,但是眼光和阅历都在。
坐镇武馆,每天抽空指点指点后辈,人家出门也能吹一句,我是“沧州神拳”徒孙,就很有面子。
其实这也是朋哥儿四月份来做的部署,广开拳馆,先从内部职工开始。
汴梁城内八厢一百二十一坊,城外九厢十四坊,合计一百三十五坊。
要知道文哥儿这边销售少年,招聘时就有意识的从各坊选择。
起步阶段,每坊招三到四人,能坚持下来的就成为驻坊小队长,再自行招募十一人,定点负责这个坊的销售和送货上门。
隔三五日,制碳场会用驴拉大车送到坊外,他们负责卸到“东家”在本坊租住的“销售处”屋内。
再按照订单,由小队长分配任务,用手推小车分发到本坊订货的人家,再储备一批应急。
流程清晰,架构合理。
另含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