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夜色下的开京王城,正宫的东南边寿昌宫中,从慈悲岭大营快马急递的军情公文,此刻被王俣翻来覆去的看。
“贼寇居然往肃州城撤?不应该啊?”
高丽王对照着舆图陷入沉思,上面被标注的乱七八糟,只有他自己能看懂这些“圈圈块块”代表的含义。
看着军情后面崔帅的分析和应对,王俣深以为然,自己精挑细选的这个崔元帅用兵果然持重。
“不管敌军意图何为?东西两路明日开始搭建浮桥,敌攻则固守,诱其分兵,不攻就尽快渡河”。
“开始了啊!”
……
对高丽君臣来说,“明寇”动向很奇怪,真的!
如果是畏于高丽兵威,应该全员撤离才对,斥候回报柳京内城敌旌旗未乱,正在加固城防。
如果是死守柳京,那么把城内百姓全部撤离又是什么鬼?按照常理,应该留下来编为民壮守城才是。
而且根据斥候所见,“明寇”撤离治下百姓颇有章法,约百户一军。
粮食幼童在车上,妇孺在车旁,半数青壮推车、半数持兵在车队外护卫。
这样的队伍大概有三四十个,从柳京到肃州六十余里,官道上犹如长龙一般。
阿西吧!一路上还唱着曲?真是不知死活的贱民啊!
廉耻呢?忠义呢?
认贼作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可惜西海道主力尽丧,战场上溃逃的兵卒虽然被各郡县重新聚拢,但是都吓破了胆。
明寇仅用数百骑在官道两侧巡弋,西海道残余的近万兵卒,只敢排斥候远远盯着,无人敢去骚扰一下。
甚至乐见其成!
要是柳京城的明寇,也一起走掉就更好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九月十七,最新的军情,肃州城百姓也开始全员组队撤离。
更远的安北府也传来消息,明寇治下贱民开始搬运粮草,沿浮桥渡过清川江。
崔弘宰在慈悲岭大营坐不住了,敌人这是要跑啊!
明寇这是明知不敌,用柳京城吸引大军的注意力,蛊惑贱民搬运大量粮草,迁移到江东六州。
难道那个什么“云龙帅”,真以为高丽会善罢甘休不成?
江东节度使?
哈哈哈哈!做梦一般!
如果秋收之前主动退出柳京,退到清川江以北,贫瘠的江东六州边境之地,暂时划给他也未尝不可。
但前提必须是“听调又听宣”,以“大明军”的名义去攻打东北长白山女真。
驱虎吞狼故智尔!
两败俱伤之后,高丽收拾起来更加舒服些。
现在十万大军聚齐,这才怕了,想跑?晚了!
“传令!东西两路加快铺设浮桥,三天之内必须完工,九月二十一,两路大军必须全部江!
中路军即刻拔营,十九日天黑前抵达江边;骁骑先行,明日午时前,在大同江南岸立寨巡视江防,接应中军思密达!”
“锅摸米大!”(遵命!)
……
在这个通信基本靠吼、行军基本靠走的年代,“战争迷雾”更厚更浓。
后世人开着“上帝视角”,感觉名将们的操作不过如此,其实大谬。
每一个合格的将领,都只能通过碎片化的军情,揣摩敌方主将的意图。
能做到不被敌将牵着鼻子走,把自己的战略预期落到实处,就已经堪称名将了。
就如同眼下的高丽主帅崔弘宰,提十万兵三路齐攻“明寇”。
他不必去行险出奇谋,只要能确保三军抵达柳京城外,就已经胜券在握。
在战争的天平上,士兵数量重不重要?当然重要,量变引发质变。
朋哥又不是神,他只是一个穿越者而已。
原本打算占据柳京凭借大同江划江而治的想法,在他亲自看过江道情况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清川江的江道直,离海口近,水道也深,海军双桅战舰可以驶入江道碾压对手。
大同江不行啊!
蜿蜒扭曲,流速相对清川江较慢,江道虽然也可供双桅海船进入,但得小心翼翼。
三桅大船连开都不敢往里开,生怕水道不熟来个搁浅啥的,就成了笑话。
这一战朋哥不得不打,柳、肃、安三城,加起来六千多户三万多人口,已经相当于江东六州人口总和。
朋哥没有那么多兵马去守三座城,还要防着敌人杀过清川江去。
实话实说,就是这边三座城全部扔了,朋哥也不会让敌军染指江东六州。
上万的俘虏在那边辛苦劳作,皮岛上的炼铁炉新建了两座,才勉强跟上,源源不断运来的铁矿石和煤炭、木炭等原料累积速度。
三座炼铁炒铁炉,一天产量“高达”六千斤。(三吨左右)
也就是说,光一个皮岛,已经超过徐州利国监四千二百多斤的日产量。
加上大明岛的两座炉子,朋哥已经可以双手叉腰装个比。
“老子每天出铁万斤!六不六?”
就算不拿火器开挂作弊,按照步人甲四十到六十斤的中间数,咱取个五十斤,每天产量足够制造百人的铁甲加武器用铁。
十天就是千人,百天就是万人,很简单的数学题,但就是这么牛。
有一万人形机甲的步人甲在手,灭掉高丽就跟玩一样,老子硬砍都能把这些贼撮鸟砍成渣。
所以,江东六州就是朋哥的底线,绝对不容有失!
这些内情,只有朋哥和十大弟子及高阶军官才知晓,崔弘宰想破脑袋也猜不到。
柳京就像是个香饽饽,对封建军队来说,斩将夺城可是大功。
拿下柳京城,就能给大王和两班贵族们一个说得过去的交待。
不算大同江对岸一万垃圾辅兵,三路大军九万兵马,就算每天什么都不干。
按照普通辅兵一日两顿、人均一斤粮,禁军倍之、战马再倍之的消耗量,一天十几万斤只多不少。
日消耗千石粮食是什么概念?高丽的亩产量也就一石上下,每天最少吃掉一千亩地的产出。
不用多,战事只要耗上百天,开京城的粮库就见底了,就要从南方拼命运粮过来。
主帅崔弘宰给高丽王里的军令状,就是年前必须剿灭“明寇”。
小国寡民的悲哀就在于此,大型战争打不起,家底子太薄吃不消。
元帅军令一下,高丽三路大军轰然响应,车辚辚、马萧萧,旌旗遮天蔽日,浩浩荡荡。
刀锋直指柳京城,
誓把明寇骇掉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