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话说回来,自己不看身份是一个方面,但是你不承认又是另一回事情了,到时候我要是借助他们的身份去做事情,你来句不承认那可就不好玩了。

虽然是这样,鲍鸿也不会贸贸然的把自己的态度表达出来,给曹操当枪使,还要看曹操接下去怎么说了。

而董卓那边就更没什么紧迫感了,曹参和李左车还算是汉朝名正言顺的功臣,讲道理灵帝除非推翻不承认刘邦他们是自己祖先,否则那些爵位必须要捏着鼻子认了。这个也是曹参会被扣押软禁,甚至在此之前董卓、鲍鸿他们都没有得到丝毫消息。

曹老板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不会指望说把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鲍鸿和董卓会帮忙主持正义,关键是要把这个事情扯到和他们切身相关的方面去。

“先前陛下已经有令,不计较复活的英灵前世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陛下这么做可谓是非常英明的决断,对于大汉局势有着非常大的好处!”曹操顿了顿,见众人并没有回应,而是静待他的下文。

这个事情鲍鸿与众谋臣早就讨论过很多次其中的利弊关系了,灵帝真要这么做绝对是好处巨大,至于他顾忌的那些弊端根本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而从汉灵帝对于这个政策的举动来说,却是非常奇怪的,前面这个政策可谓是英明神武,随后一转身就开始懵逼了,自己打脸不说,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其中的反差却是令人难以看清这家伙究竟是什么情况,是原本的确英明,只是被蒙蔽了呢,还是本身的确就是彻彻底底的昏君。

真讲灵帝这家伙,还真不能说是完全不行的,至少各方面来说,不说英明不英明,聪明这一个绝对逃不了的。

永康元年十二月,桓帝逝世,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正月即位。

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为进一步弹劾宦官罗列罪名。

九月七日,窦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获得,事情泄露。朱瑀将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节等,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发动政变。史称“九月辛亥政变“。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则流放到交州。窦太后则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

仅仅是九个月的时间,他就把当朝的权臣拿下,夺回了政权并且一直将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卖官鬻爵,导致黄巾大起义。

灵帝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深造诣,创作了《皇羲篇》共五十章。光和元年,灵帝设置鸿都门学,并不是研究儒家经典,实际上是探讨辞赋、书法这类灵帝感兴趣的学科。重用出自鸿都门学的学生,他们出任刺史、尚书、侍中,甚至还有封侯。太学的儒生往往鄙视这些人,拒绝与其为伍。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一因士族猛烈的攻击,二因黄巾起义,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结束。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同时对发明创造情有独钟,指挥钩盾令宋典、掖庭令毕岚等一批发明家,发明了类似喷泉的“天禄、虾蟆”,及人工洒水车“翻车渴鸟”等等。

其实灵帝非庸主,以外来户亭候身份,突然骇然入中央坐帝位,借宦官之手灭宋氏外戚,不拘一格立屠户出身的何氏为后,又借士人党整垮曹节、王甫两大宦官,重用张让、蹇硕等心腹;又扩大党锢压制士绅、打击太学,立鸿都门学培植心腹官员,宦官、党人、外戚三大势力都被他摆平了,自两汉诸帝以来,有几个比他灵帝还擅长奸诈权谋呢?再有,自孝和帝之后的帝位比他还稳固?灵帝,不愧自称“无上将军”!

但是!!!!他断送了整个大汉天下,实乃千古罪人。就这一点,其他都是废话。

至于说荒淫无道之类杂七杂八的事情,真要讲的话,一句私德完全可以洗掉七七八八,反倒是税收方面是个大问题,逼得百姓不得不造反。不过,这也不算事,讲道理你要是武功够得上,真的压榨得多一点也不算事,归根到底,还是导致汉朝跪了,所以他就必须被钉在耻辱柱上!

不过说到底,这个昏君也不能说是天生的,很多情况下只能说是自制力不足加上环境问题所导致的。

当初司徒杨赐大人告诉汉灵帝,要遵守先王制定的制度。之前的皇帝们,在皇宫的左面修建了鸿池,可以赏花宴饮;在皇宫的后面,修建了上林苑,可以骑马射猎。这两座皇家园林,规模已经挺大。当然也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寒碜,差不多够日常使用。现在,再提出修建两座园林,定在京城郊外,那就必须赶走百姓,侵占良田。这样可不符合爱民如子的古训啊。皇帝在长安城外,已经有五六座皇家园林,真的不能再增加了。

杨赐搬出节俭皇帝汉文帝来告诫灵帝,要多学习先帝爱惜民力、拒绝修建露台的光辉事迹。

汉灵帝听了,放弃修建园林的计划。这时候的汉灵帝,还是有良知的。

可是,一伙小人出现了。

闲聊的时候,汉灵帝向身边的侍中任芝、乐松发牢骚。皇帝日子也不好过,既不能修建园林,又不能随意骑马打猎,没有什么好玩,日子实在无聊。

任芝和乐松说:“当年,周文王的园林,方圆一百里,老百姓还嫌小;可是齐宣王的园林,只有方圆五里,人们都嫌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周文王能够与民同乐啊。如今,只要大王能够与民同乐,那么,修建两个园林又有什么关系呢?”

汉灵帝一听很开心,就下令修建园林了。

任芝和乐松,是两个非常典型的官场老油子,大奸臣。一个奸臣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分好坏对错,一切以领导的喜好为宗旨。当然,有的人是坏人,是恶人,但是还算不得是奸臣。比如说董卓之后的郭汜李傕,都只能说是乱贼,因为两个人没脑子。可是任芝和乐松不一样。他们表面上没有劝汉灵帝去做坏事,实际上却把汉灵帝往沟里带,打着学习圣贤的名义干祸国殃民的事情。

汉灵帝,就是被一群这样的奸贼给惯坏了。

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汉灵帝本人也不是什么好鸟。汉灵帝本性不正,于是任芝一挑唆,汉灵帝就调转方向学坏去了。

所以说,有的时候这家伙太有能耐也不是一件好事,要是汉灵帝被窦武他们压制的时间长一点,有过一段时间郁郁不得施展的经历,经历过一段艰苦朴素的生活,那么回头就算是上位了那也不会肆意妄为了。

开国皇帝自然不用多说,被吕后压着的文帝直接大大发展大汉的经济民生,与儿子开创了文景之治。回头是被霍光压制的刘病已,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

而窦武那些家伙丫的一年没到就被灵帝拿下了,然后灵帝发现大权在握就没啥事情了,所以爱干啥干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喽。

至于什么十常侍之类的,说什么‘认父母’不如直接说‘保姆’算了,说白了就是负责帮着他享乐的而已,根本上来说,他们的小命都牢牢地捏在灵帝手里好吧,要弄死你跟玩似得。

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之前不管是什么十常侍也好,何进也罢,其实根本上来说都不可能有‘造反’的机会的,哪怕是何进真被封为所谓的大将军,统领天下兵权,他要敢开口说造反,分分钟士卒直接反过来砍死他。

但是到了这个局面下,一般级别的彻侯也就罢了,毕竟不算什么大势,就算是让他们沿袭爵位也没啥,但是到了那种在仕林乃至是民间有巨大声望的家伙,跑出来说汉灵帝这家伙昏庸无道,真要来什么清君侧乃至是另立明君之类的,汉灵帝还真有点担心的。

要知道,前面他可是废了一大堆‘忠心耿耿’的‘党人’,讲道理那些丞相之类的也算是那个阵营的人物,要是对于灵帝的政策有意见,那绝对是大问题。

东汉桓帝、灵帝时,当权者分为宦官、外戚两派,交替专权。宦官党有侯览、曹节、王甫等,他们任用私人,败坏朝政,为祸乡里,如侯览曾夺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土地一百一十八顷;其兄谋财构陷无辜,聚敛上亿的财富。相对而言,外戚一党的窦武等人却比较清正,因此贵族李膺、太学生郭泰、贾彪等人与外戚一党联合,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这些人通常被称作士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士大夫。

此时的士大夫和贵族,都是好名的,都是好交结的。这一个出于战国之世贵族好养士,士人好奔走的习惯,一则出于此时选举上的需要。当时的宦官,多有子弟亲戚,或在外面做官暴虐,或则居乡恃势骄横。用法律裁制,或者激动舆论反对他,正是立名的好机会。士大夫和宦官遂势成水火。这一班好名誉好交结的士大夫,自然也不免互相标榜,互相结托。京城里的大学,游学者众多,而且和政治接近,便自然成为他们聚集的中心。结党以营谋进身,牵引同类,淆乱是非,那是政治上的一个大忌。

当时的士大夫,自不免有此嫌疑。而且用了这一个罪名,则一网可以打尽,这是多么便利,多么痛快的事!宦官遂指当时反对他们的名士为党人,劝桓帝加以禁锢,后因后父窦武进言,方才把他们赦免。桓帝崩,无子,窦后和武定策禁中,迎立了章帝的玄孙灵帝。太后临朝。窦武是和名士接近的,有恩于窦氏的陈蕃,做了太傅,则其本身就是名士中人。谋诛弄权的宦官,反为所害。太后亦被迁抑郁而死。灵帝年长,不徒不知整顿,反更崇信宦官,听其把持朝政,浊乱四海。而又一味聚敛奢侈。此时乱源本已潜伏,再天天给他制造爆发的机会,遂成为不可收拾之局了。

汉末年官僚、儒生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东汉末年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是一次企图改良的行动。面临宦官擅权的黑暗统治,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僚、儒生为了挽救社会危机,缓和阶级矛盾,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在政治上,坚决要把宦官赶出政治舞台,选拔清贤奉公之人。在经济上也提出一些改革主张。尽管收效甚微,但党人的作为在当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应给予适当肯定。

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广大人民深受宦官之苦,在灵帝时就曾提出斩杀十个宦官的要求。因此,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也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同情。在党人遭受迫害时,张俭逃亡,许多人为了保扩他的安全而全家被害,“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这一记载可能有所夸张,但却反映出人们对宦官的愤怒和对党人的同情。

党人不畏**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东汉末年宦官的暴政下,道德沦丧,士风败坏的现象特别严重。党人陈番、李膺、李云等都怀着忧国忧民之心,敢于冒死直谏,怒斥奸邪,翦除阉党的精神是可嘉的。所以,他们那种“杀身以求仁”的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推崇。明末东林党人反对宦官的斗争就是受东汉党人斗争精神的鼓舞和影响的。

从各方面的立场来说,复活的汉朝前人必然是站在士人角度上的多,哪怕是外戚过去这么久也不会有人认他们,依旧还是要站在士人角度,所以说争取士人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么一来,汉灵帝哪能不忌惮这些人。

UU文学推荐阅读:我的抗战不一般疯魔三少爷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大唐第一熊孩子回到宋朝当皇帝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穿越大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修仙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气吞山河图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大唐皇子:我有农场系统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唐逗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豪横大宋北宋小地主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谍影:命令与征服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北宋当暴君三国前传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补天前传陛下也不想自己的女子身份暴露吧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福寿至神通寺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大宋出了个武皇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