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报社最初那几年,“钟任”维护自己每月高收入的途径,就是拼命的多“写稿”,多编辑和发表“稿件”。
原本这方面的待遇就挺不错了,更何况钟任还把“数量”也维持在一个高度。
如此一来,他在报社最初的那些年,还真的维持了颇长一段时间的“月入过万”。家里的存款也逐渐的丰厚起来。
钟任还是娶了一直从他读高中就不间断资助他“学杂费”的本村女子吴容。
在有情有义方面,钟任的口碑还是挺不错的。
娶了妻子以后,当时吴容的“义兄吴震霆”仍未发迹,给不了她什么实质的帮助。钟任努力的挣钱,也没想过能从吴震霆那儿得到什么好处。
钟任在基层的时候,吴容就也到了老家的城里找工作,不外出打工了。
当时钟任给县里的“一把手”当“秘书”,外人看起来风光无限,事实上却是没啥实.权。任他当时的能耐,最后只能把老婆吴容“走关系”安到了小城的电影院里。就当一个“卖电影票”的“售票员”。
在那个年代,算是有一份正式工作,非常体面的。
其实钟任却知道,凭他和妻子的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养活他们生的两个儿子,也够呛。尤其是小的那个儿子,自幼瘦弱无比,夫妻严重怀疑他是不是患有“地中海贫血”。
在幼儿新生时,各种检查,各种营养都没少花费他的钱……在小城里的时候,收入其实是“入不敷出”的。这也是钟任苦熬十年看不到“升迁”希望后,毅然决然的“另谋高就”的原因之一。
到了钟任能够“月入过万”之后,他夫妻俩的“苦日子”总算“苦尽甘来”。
不仅仅是“收入”方面翻了N倍,还在于钟任在大报社混得“风生水起”以后,就以“夫妻投靠”、“夫妻团聚”为由,跟报社的社长打报告,把吴容从小城的电影院,调到报社的“图书室”去。
吴容没有什么文化,做不了编辑记者什么的。但报社那么大的一个单位,里面设有“图书室”,让吴容在这图书室当个“管理员”,也不算什么过份之举吧。
这图书室就有正式编制的3名员工。钟任是看准其中一人到年纪退休了,腾出了位置了,就赶紧的向报社社长提出了申请。然后,钟任的老婆吴容才得以替补了那个“空缺”。
在那个年代,在大城市有一份固定的“正式工”,收入也是挺可观的。至少吴容感觉挺满意。
再一个,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当然专指有稳定工作的人们),远没有承受后世“芸芸众生”承受的那种“房款压力”。
大报社很照顾钟任夫妻。不仅因为钟任在报社内混到了一定的位置,属于“骨干人才”,还因为他们是“报社”的双职工。
夫妻俩都在报社工作,还有一对儿子。像这样的家庭,肯定可以优先安排、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报社建的那批新房子,属于福利性质的房子,只收取不到4万块的“三房一厅”共90多平米的房子,就分配了一套给钟任夫妻。
总共才需要4万块不到的“购房款”。这点钱对于其它同事也不算太难凑。许多同事的家庭,积蓄都有这个数目了。
而钟任家里,要拿出这4万块钱,更是分分钟的事儿。毕竟“月入过万”的钟任,购买下一套“福利房”,只不过花上他不到4个月的“收入”而已。
别说一套了,就算再来上十套八套的,他也能轻松的“吃下”。
只不过,既然是带着“福利”性质的房产,当然也没有那么多的房源供应给他。顶多只能购买一套而已。
当时钟任也无法“预测”后世的房地产价格,会上涨到一个仿佛“失控”了的地步。如果有这方面的长远眼光,他其实就算没办法大批量购买“福利房”,也可以拿出自己的“积蓄”去囤地。绝对收益不会差。
毕竟他在大报社掌握着“版面”,结交了善缘的一大批“人脉”之中,就有不少大单位的“头头”,手里掌握的资源其它的不多,土地.资源绝对少不了。
像那个“六万大山.林场的周场长”啊,掌握的地儿,那真是可以用“海量”来形容。
钟任就帮周场长发表过几篇高质量的理论文章。这位周场长,还因此受到上级的赏识——当然还有对方能放下身段,善于巴结的招数。像这样的“要能力有能力”,“要理论水平有理论水平”,“要忠心有忠心”(在上级看来,你积极的巴结他,就是“忠心”的表现了),不提拔这类下属,还去提拔谁呢?!
周场长升为上边的“农业.局”的一个副职,但仍“分管”那六万大山农场呢。
而钟任跟周场长也很谈得来。那个时期,如果钟任有长远眼光的话,按照市场价格,或者胜于市场价格的“底价”,估计也能购置上百亩地呀。
这可是大城市近郊的地皮呀。数量还如此之大(对私人来说,上百亩真的挺大了),放在后世,单单这地皮就值多少钱了?
在那个年代,如果没钱“囤不了地”,那就没办法。像周场长那样,他是既没有长远眼光,也没有足够积蓄去“囤地”。所以当场长几十年,都不晓得自己其实是守着一座“富矿”的。
钟任的情况,则是他空有“足够的积蓄”,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投资战略眼光”。
结果呢?手里握着“重金”,却不懂去投资房地产。等到后世房地产的“暴.利时代”降临了,他再想跻身到这一行,才蓦然发现,他已经没有足够资本“玩转”这一行业。
如果在地皮很贱.很不值钱之际,就去“囤地”,钟任的积蓄完全够“拿地”的了。而且,也不算彻底的“囤地”吧,他拿了地之后,也不必“囤”上十几二十年的,只要隔上几个年头,等地皮价格涨了一截以后,就可以从其中“切割”十亩八亩地,卖掉它,手里就有了一定的资金。
再拿这些资金,去在剩下那90多亩地上,盖现代化的“厂房”来出租。这就可以一直有收益了。
细水长流。
相关.部门也不能说你这是在“囤地”。在未来地价疯涨以后,相关的部门也没办法以你“不开发”为由,想方设法的夺你的地——顶多加倍把你当年的购地款还你。
可若干年后,当年看起来不菲的“购地款”,根本就不怎么值钱了。双倍“返还”给你,你还是血亏。
钟任在报社工作的时候,哪里知道“赚房地产”的钱,才是最容易成为“亿万富豪”的(当然,这是专指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赚钱法)。
钟任最初单纯的依靠大量的“写稿”及“编辑稿件”,每天都在“加班加点”,“透支生命”般超负荷工作,来赚取高收入。
他似乎也很清楚,这样的“赚钱模式”并不可以一直持续下去,长年累月的如此“玩命”,肯定要出事。但就像后世的“网文写手”一样,如果某一部创作的“网文”已经出了成绩,每月的订阅收益可喜,多半也舍不得减少工作量的。一般都会跟自己说:这种状态先持续个几年吧。反正也不会一直长年累月的“玩命”。
钟任的心态,就有点类似于此。
他在想着,趁着自己还有各种各样的“感悟”和“题材”,就赶紧的多写稿,多赚稿费。一旦到了自己“文思枯竭”或者“找不到创作题材”了,那时想“高产”也未必能实现。
他的真实想法就是如此。
等到真的写不动了之时,那就专心的“编辑各地投来的稿件”吧。
正因为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今后某个时期可能不再有那么多“文章”问世的“危机感”,他也在积极的“拓展”全新的收入“增长”模式。
赚惯了一个较高的收入,突然的收入“缩水”,你叫钟任他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
能赚钱,谁愿意少赚呢?!
钟任找到的一个其它的赚钱渠道,就是赚“广告提成”。
这个广告的提成,那个年代可是不低。或许也是由于“广告”比较难拉的缘故吧。如果好拉的话,提成就没那么高了。
总之,当时大报社的广告提成额,如果是“报社”旗下的杂志社,影响力没有那么大,16开的封底彩页,整版需1万块的广告费,“提成”额在百分之二十。如果是报社本身发行量大的本报,一整版就需要10万元的广告费,提成额度则在百分之十。
“提成”就是那么定的。
其实报社的“本报”的广告也没那么好拉,但报社.领导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想想报纸的那“发行量”是怎么来的?是不是读者自发订阅的?在这报纸投放广告能给“商家”带来什么利益?
这些完全不考虑,社长就觉得本报发行量大,“广告费”就该定10万元一整版,5万元半版。而“提成”则是百分之十。
这直接导致,报社的本报每天的广告寥寥。毕竟这“广告费”在当时算是“天价”了。结果沦落到一个“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
偶尔有些“商家”在它那大报上打广告吧,也不是给的现金。而是打“牙膏广告”的,就拿一车皮的“牙膏”来抵数。打“油”的广告的,就拿桶装油来抵数……还有拿袋装米“抵数”的,拿“农产品”来抵数的!就看你是什么样的“商品”在打广告。
报社里的同事们,说老实话都无比“垂涎”那高达百分之十的“广告提成费”。
要知道,那可是足足10万块的整版广告费啊。只要一个月能拉到一版的广告,那就可以“净赚”1万块的“提成”了。
这甚至比绝大多数同事的“月收入”都要高,高得多。
谁能不“垂涎”哩?!
但表面上看,一个月拉一版的“广告”,似乎并不多。但只要想想,这报社的本报,经常的一个月都有差不多半个月,报纸是“一片清爽”,压根就没刊载有“广告”的,就可以想见,报纸要拉广告,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
那还是在报社本身就设置有“广告.部”的情况下呀。广告.部配置的人手可是不少,有十几号人马咧。他们还是专职的以拉广告为工作重心的,也不能保证报纸天天都有广告刊登。
其它的专职当“编辑”的,写稿编稿是他们的“工作重心”,他们又有啥能耐能拉来广告呢?
这样的情况下,钟任居然还把今后一段时期内,增加家庭收入的招数,放在了“替报社拉广告”这上面,他真有点“逆势而为”的感觉。
就连最初之际,他老婆吴容听说他要靠“拉广告”提成,来增加收入,也感觉甚是不可思议!
但钟任既然敢朝这个“领域”进军,当然也是有相当的把握的。
他就分析过了:看报纸的受众,这本来就不是“商业”或者“娱乐”报纸,一般的普通百姓谁看你的这份报约呀?!所以,钟任一开始就没有去考虑拉“商业”方面的广告。
像什么百货、重鲜之类的产品,都没考虑要拉。因为在你这报纸上“打广告”,又贵又见不到收益,人家那些企业多数是“私人老板”创办的企业呀,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你没办法替人家创造效益,凭什么叫人家花钱“打广告”,浪费钱呢?!
正因为明白了这一层,钟任很明智的,一开始就没有把“广告客户”的目标,锁定一些商家及企业。
钟任想要拉的,说白了,就是各地的基层部.门的广告。
基层就不需要打广告了吗?那是以前的老思维,固化的思维模式了。
如今是新时代了,就连基层的组.织,也要积极的对外树立自己的新形象,摆一摆自己的优势。要如何对外扩大影响,展现自己美好的崭新面貌呢?最好就是在权威的报纸上“打广告”嘛。
当然,可以不标明是“广告”,就当是地方的成绩展示,风貌呈献。
虽然不打着“广告”之名,但按照广告标准的收费,那是一个“子”都不能少。
钟任锁定的目标,就是各地的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