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向杯子碎片推近,又从碎片的反光中后拉,屏幕上是一片狼藉的实验室,一排大大小小的密封瓶中只缺了中间一个,毫无疑问,那只贴着“完成品”的密封瓶消失了。
遗留在实验室的一只老式手机开始不停地响动起来,唐娜、丽琪、唐娜、丽琪……
马修失踪了。
短片使用了一种科幻电影中常用的手法,视角沿着手机、通讯线路一直寻找到唐娜的卧室,她放下手机,皱着眉准备睡觉。
蹙紧的眉头表明她已经进入了梦境。
熟悉的图书馆,然后是海滩,阳光祥和、色调温暖,配乐的节奏却在慢慢加快,狂野的床戏、派对热舞,强调性的镜头一次一次闪现,无处不在的马修和他递过来的那只摔碎的杯子,唐娜则喝下去,一直在喝下去。
热舞中的唐娜从马修的一侧肩头重新露出脸来,却突然变成了丽琪,镜头后拉,整个场景又瞬间变成了黑天鹅夜店。
镜头闪现出沉睡中的丽琪,她同样睡得不安慰,眉头紧锁,这被用以解释前面的切换。
现在是丽琪的梦境了。
在乔森快速而繁复地切换中,始终存在近乎直白的平行线,即唐娜和丽琪对于马修的共有性。这让整部短片到目前为止,整体性得到了保证。
同样是那只印象派花纹的杯子,同样是从狂野的黑天鹅到到图书馆。
这一刻,唐娜和丽琪似乎形成了一个圆。
唐娜从派对皇后变成了图书馆乖乖牌,丽琪则从图书馆的东方长发女孩蜕变成夜店女王。
而不断闪现的那只杯子就是罪魁祸首。
分屏,又是分屏,唐娜和丽琪再次出现在同一幕上。
唐娜从床底下拉出一只大箱子,里面充满了铆钉、皮衣、摇滚唱片,而同时丽琪从书桌抽屉里拉出相册,白裙、长发、温柔笑脸。
不论是杰西卡还是奎格利,都在这里贡献了全片最佳表演。
在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在完全不知情地情形下发生了重大转变后,唐娜脸上的震惊、不可思议、疯狂,奎格利则充斥着恐惧、逃避和惶惶不安。
这一刻,属于西方和东方的标准特质显而易见地主宰了她们。
镜头重新回到马修的家里。
唐娜和丽琪相遇了。
两个聪明的女孩没有上演争风吃醋的起码,她们对视一眼,就明白了彼此的遭遇极其相似,于是她们开始携手寻找线索。
并最终在一本纪念册上发现了一个地址。
那是马修长大的地方。
短片已经接近尾声,马修回到原来的地方做什么,他研发了这种药物并且改造了唐娜和丽琪的性格,是什么?目的何在?
全片最大的悬念即将揭晓。
唐娜开车载着丽琪,他们闯劲了这个人种混杂的聚集地。
从车上下来,唐娜的表情骤然变化,丽琪发现之后,沿着她的目光看去。
阳光之下,马修一身休闲,笑容明朗,他正抱着一个又小又瘦的黑人小孩,他的右手上是一只印象派纹路的玻璃杯子,小孩子看着他,白色牙齿闪闪发光。
不远处,是高级小区里的白人小孩们正在玩美式足球。
短片至此结束。
看片的没有影评人,也没有投资商,都是影片的纯粹的主创。
所有人都沉默着,即便乔森·朱,开始的兴奋也在看完片子后沉淀下去。
全片21分钟,前面的花巧、技法都让人新鲜,但说不上震撼人心,但最后一幕的出现,沙朗·亚当斯的触感成就了一幕,色调、构图、小女孩演员的浑然天成,丹尼尔本初的笑容,半轮落日,参差的平民窟和高档小区的背景。
这彻底凝练了整部短片。
“完美之作。”弗格森舒服地叹了一口气。
……
从南加大出来的众人明显放松了很多,短片使用的很多方法摆明不是给观众看的,过于频繁快速的切换,大信息量的画面,缺少铺垫和解释,这些特点都表明它不会是一部受普通人欢迎的作品,但毫无疑问,《无声之爱》需要面对的观众,也并非是普通人。
史蒂文·斯皮尔伯特、乔治·卢卡斯、罗伯特·泽米吉斯以及朗·霍华德等等这些人,每一个都堪称电影界的巨擘,他们不是普通人,他们看电影的视角和理解力也远非普通人能比。
这会合他们胃口的,至少,弗格森是这么跟大家说的。
当然,到现在为止,除了杰西卡在拍摄一些小成本的,未必有上映机会的电影,来锻炼自己的演技之外,大家都忙于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当然,乔森例外。
奎格利还是通过弗格森获得了一个新的机会,在cbs电视网的一套剧集里饰演一个杂货铺老板娘,她大概有两集的戏份,三千美金的片酬。
至于丹尼尔,库萨和环球正在密切联系,环球方面不可能坐视丹尼尔的传媒效应,《角斗士》投资巨大,意味着票房压力同样很大。那么任何能够促进票房上走的因素,都会在环球的考量之中,而且,不容质疑。
面对环球这样的巨无霸制片厂,库萨和丹尼尔就有些势弱,更可况,能有些发言权的caa现在也不太积极。
所以库萨不得不想方设法地争取条件和操作空间。
丹尼尔也必须时刻和库萨商议,所以他现在虽然处于入行以来少有的空档期,但忙碌程度,不比拍戏的时候差。
“兰格利希望你能够为争取年轻影迷做一些努力,你知道这个年轻,并非指20岁左右的影迷,而是13到17岁,差不多这个区间。”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mpaa给《角斗士》的评级应该是r级,也就是17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
库萨给了一个你懂的的眼神,环球的意思当然非常明确,他们希望通过丹尼尔吸引到这批被分级制度排除的观众,甚至由他们来带动成年父母的观影。
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丹尼尔确实得天独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都对网络兴趣浓厚,而丹尼尔在网络上名声显赫,甚至超过了一些功成名就之辈。但这不能够直接转换成票房,如果丹尼尔在自己的博客上号召一声,谁会相信能有很多人会听从召唤呢?
网络被视作“化外之地”并非毫无缘由,往往他们能够给你虚高的人气和关注度,却不肯花费一美分,至少现在主流观点是这样的。
“他们希望我怎么做?”
“你必须更酷一点,年轻人厌恶事事完美的人,他们天然有反完美症状。但同时,你不能引起家长的反感——因为电影票最终是他们出钱。当然,你自己的形象依旧需要符合我们的规划,你不能今天还是丹尼尔,明天就变成了男版的林赛·罗韩,这显然也会毁掉你。”
“好吧,这是个难题,我们得好好合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