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关羽才看着手下众将,叹了一口气:“唉!我并非不知如此,只是咽不下这口气!事已到此,不撤也不行,下令,撤兵吧!”
众将松了口气,关羽是个固执之人,一旦有了主意,就不喜听他人之言。不过,他也是识大体之人,自然也会以大局为重。
关羽不再犹豫,下令撤兵。三天之后,益州军撤得干干净净,江州之围解了。
……
成都。
刘备亲率大军北上,攻打汉中张鲁,诸葛亮留守后方,还负责督运粮草。他回想起自己跟了刘备也有四五年时间了,如今终于有了些成就。
四年前,刘备入蜀时,已是孱弱至极,仅有兵力不足万,战将也只有寥寥数人。如今夺了益州,刘备总兵力近八万,占据一州之地。这成就也不枉自己一番谋划。
然而,诸葛亮不敢懈怠,刘备终究要面对陈飚这个庞然大物。这点实力跟陈飚一比,简直不值一提。
不过,说到陈飚的厉害之处,有一点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那就是陈飚善于使用器械,从投石机到弓弩。正是一件件稀奇的武器,让陈飚能够屡次击败曹操大军,扭转了战场局势。
想明白这点之后,诸葛亮也开始关心起这军中器械来。他在益州遍寻能工巧匠,找到了一个名叫蒲元的人,让其铸造兵器。这蒲元精通一种钢刀淬火技术,所铸的兵器极其锐利。
不过,要铸造大量兵器,需挖得铁矿。诸葛亮暗中打探了一下,陈飚的兵器都是在江夏鄂县造的,那里有一个巨大的铁矿。
虽然诸葛亮将来多半会与陈飚为敌,但他还是挺佩服陈飚的。因为早在数年之前,陈飚就已经意识到器械的重要性。
此刻,诸葛亮的桌上摆着一件兵器,便是弓弩。陈军的弓弩扬名天下,他也想仿造,以此来加强自己军队的战力。
他自幼喜机关之事,研究这弓弩几个月了,已略有所得,他打算和蒲元探讨一番,看看怎么把这弓弩造出来。
这时,一个士兵匆匆跑进来:“军师!军师!”刘备夺了益州,诸葛亮受封军师将军,本是将军,但所有人都叫他军师。
“何事?”
“江州来报,关将军大军港口被袭,船只被毁,无法押送粮草,关将军已经撤兵,传信回来,让我们派船只过去接应。”
“什么?竟有此事?”诸葛亮微微一惊,关羽乃大将,陆逊年纪比自己还小,竟能迫使关羽退兵,真是不能小瞧。然而船只被毁,粮草被断,这兵不退也得退。
“是的,刚刚传到的消息。”
“关将军军队有折损吗?”
“消息没报,想来是折损不大!”
“好吧!去下令,调集两百艘船,去接应关将军之兵回来。”士兵得到吩咐,就退了下去。
诸葛亮把目光投向北方,夺江州失败,唯有寄希望于夺汉中,两边战场,至少要有一个获胜,益州才能突出突围。如果都败了,那益州命运堪忧了。好在,关羽只是船只被毁,兵力还在,没伤及根本。
……
济南国平陵。
曹彰连续叫骂了一个多月,冯习、邓芝、李严都被骂得毛躁了。吕蒙倒很有涵养,愣是任由曹彰怎么骂都不出兵。
“将军,那曹彰骂了一个多月了,我知将军想故意不出兵,等到其毛急躁时再决出胜负,但敌军如此辱骂,我们先急躁了,若无动于衷,势必会影响我军士气,士兵可能真的会认为将军害怕那曹彰。”
“冯将军无须忧虑,我会选择恰当机会的!”
“可是……”
城下,曹彰拿着长枪,指着城上,仍在破口大骂:“吕蒙,你是男人吗?是的话就出来,你我大战一场,否则你便是个妇人。”
“前天我派人送去的妇人衣服,你可曾穿上,如何?穿出来给两军将士看一看?”
他骂久了,也有些词穷,都不知道该怎么骂了,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骂吕蒙是女人。
“哈哈哈哈!曹彰,既然你是男人,为何不攻城?”
曹彰顿时无语,他曾攻过几次城,都是以失败告终。
吕蒙一阵狂笑:“曹彰,你年纪还小,就不要出来打仗,还是回去吧!”
“你……”曹彰气得指着吕蒙,都说不话来。旁边的吕旷、吕翔连忙上前劝住曹彰。
原本吕旷、吕翔两兄弟并没有随军而来,但曹彰出兵后,两人又担心曹彰和夏侯尚太年轻了,被敌军所败,便来照看一番。
今日骂战又失败了,曹彰就率军回去。
次日他再次列阵城下,又是一阵大骂。
“吕蒙,你面相是男人,下身却是女人,你究竟是男是女?”吕蒙不搭理他。
“听闻你胆小如鼠,夜间睡觉,被老鼠吓得尖叫!”吕蒙不搭理他。
“你父乃恶霸,你母乃婊子,两人不顾廉耻,行苟且之事,才生下你这个孽种!”这时,吕蒙的脸上有了些怒意。
不过,下面的曹彰却看不真切,继续骂道:“听说你并非你父亲生,乃战乱中你母被黄巾贼凌辱而生,乃私生子,哈哈哈哈!”吕蒙怒目圆睁,看着曹彰。
旁边的邓芝有些不解了:“将军,你……无须生气,反正那曹彰又不是第一天骂!”
“我如何能不气?他竟污辱我父母,称我是私生之子。”邓芝不劝还好,一劝吕蒙立马发飙。
邓芝反而闭上了嘴,确实,如果曹彰这么骂他,他也会生气。这时代的人把祖宗、父母看得比自己都重要,别人骂自己,有涵养的人就能忍下来,但父母、祖宗被骂,那是绝不能忍。
或许曹彰看到吕蒙生气了,又进一步火上浇油:“听闻你父亲亦非你祖父的儿子,乃是与有夫之妇苟且,才生下你父,你家中如此龌蹉之事,真是骇人听闻,我也是派人回汝南打听,才知道的呀!”
“曹彰,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孩,竟敢胡言乱语?”吕蒙指着下面的曹彰回骂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