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水泥直道完工
赵祯建立水兵训练营,说起来,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过,其中也还有些曲折,是赵祯没有想到的。
赵祯本来还打算建立高原训练营、大漠训练营、山地训练营等。
高原训练营,是赵祯为了以后攻上吐蕃而要设立的。
这个训练营最大的用处,就是筛选出一批能适应高原气候的士兵。
大漠训练营,这是为了对付西北大漠而要设立的。
山地训练营,则是为了对付西南诸地而要设立的。
不过,赵祯想想,现在还是先将南洋训练营和水兵训练营操弄好吧!
后面的训练营,排队慢慢来。
……
“官家,滕宗谅求见!”就在赵祯思考着未来的训练营建设时。
有着丰富的土木工程经验的滕子京就来了。
“让他进来!”赵祯收起了心绪,等待着滕子京。
不过,滕子京这次入宫,可不是为了修建训练营。
“臣滕宗谅,拜见官家!”滕宗谅满脸喜庆的样子。
“免礼!”
“卿有何事?竟然如此欢喜!”赵祯询问道。
“官家,臣是来报喜的!”
“何喜?”赵祯很有兴趣地看着滕子京。
“官家,从京兆府到莱州的水泥直道,已经全部完工了!”滕子京道。
“哦!”听到滕子京的话,赵祯眉头一展,然后直接站了起来。
“全部完工了?”
“回禀官家,上旬的时候,全部完工!”
“好……”赵祯听着,重重地点了点头。
花费了四年时间,这大宋一号工程,就这样无惊无险地完成了。
着实让他有些欢喜!
又有些小得意!
这条从东到西,穿过了大宋几大都市的水泥直道,将极大地加快大宋北方的物流人流速度,沿线的城市经济,也会得到提振。
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奇观了。
若干年后,人们走在这条水泥直道上,享受着便捷的交通,都会称赞他的伟大。
千百年后,后人瞻仰这条公路遗迹,他又会出现在人们的记忆中。
“滕卿,有功!”赵祯很肯定道。
旋即,滕子京被赵祯加封为工部尚书。
……
这条水泥直路全部完工的消息,第二日就在朝会上公布了。
“贺喜官家!”
“贺喜官家!”
“大宋昌盛!”
……
得知此消息的众臣,皆是一片欢喜。
这项工程在历经四年后,终于完工了。
而且没有对大宋的民生,造成任何破坏。
要知道,当年讨论这项工程之时,朝堂之上那是一片反对之声。
众多大臣都是把赵祯修直道,与始皇修长城、炀帝挖运河相提并论。
其实,这项工程不仅没有折腾大宋的百姓,对沿线造成破坏。
反而,沿线的经济还受益于这个大工程,无数百姓都从中赚到了钱缗。
各个村镇城池一片欣欣向荣。
这京兆府到莱州的水泥直道,其实就是大宋朝廷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朝廷对沿线各城镇的投资。
无数的钱缗从三司哗哗地流向了这些地方,然后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兴盛。
这些地方的百姓,收入自然蹭蹭往上涨。
……
“官家,既然这水泥直道修筑起来,并无太大忧患。”
“而且,还方便了朝廷的车马,沿线的百姓!”
“朝廷是不是要考虑考虑再多修建一条!”就在众人欢喜的时候,章得象站了出来。
他这次的发言,和赵祯是很难得地走在一起去了。
“哦!章相,再修一条?”
“那你说该怎么修?”赵祯反问道。
“臣以为,既然东西走向的水泥已经有了,大宋可以再修建一条南北方向的直道。”
其实对于直道完工一事,他早就知道了。
这不是他特意打听了,而是很多家族找他特意反馈的。
这些家族,无不是参与了这条直道的修建。
现在,直道已经完工了,这也意味着,这么一个发财的大项目就没有了。
所以,他们找到了章得象,希望他在朝中建言官家,再开启一条直道修建。
“章相的建议,很好!”赵祯笑着点头。
能和章得象共同推进一件事,这还真是有些稀奇!
“臣以为,此事还需多加考量!”就在这个时候,吕夷简站了出来。
“吕相,有什么想法?”赵祯询问道。
“官家,臣以为,修建直道,首先要算清楚,这直道到底值不值得花费这么大精力和钱缗去修建。”
“从京兆到莱州的直道,是一次大的尝试。”
“如今,路已修成,朝廷除了庆贺之外,更应该总结反思。”
“依臣所了解的,这条直道的修建,是花费了非常多的钱财。”吕夷简的直接指向了直道的花费问题。
“这到底值不值?”
“嗯……”一边的范仲淹,也点了点头,“此直道花费巨多,到底值不值得,需得考量一番!”
“晏殊,你说呢?”赵祯问向了晏殊。
他是掌管三司的计相,对水泥直道的花费,颇为清楚。
“回禀官家,这四年来,水泥直道的修建,的确耗费巨大!”晏殊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每年,钱都如流水般泼出!”
“但臣其实又知道,修建直道,能带来的好处,却又是远远超过这些钱缗!”
晏殊话锋一转。
“臣以为,直道修建,虽有很多问题,但这个工程还得继续!”
晏殊最后还是肯定了要修直道。
“晏相,你说的修建直道的好处,能不能具体跟诸公说说。”这个时候,张士逊站了出来。
“嗯……”晏殊看了看张士逊,又转向赵祯,点了点头。
“直道本身可以带来物资的快速运输,莱州港口的海外之物,通过直道,可以在几天内运输到东京。”
“东京的武器火药,在几天内,也可以快速运输到京兆府。”
“不论是内政发展,还是兵马粮草调动,有水泥直道在,速度都快了很多倍!”
晏殊向众人说道。
众人也点了点头。
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
但这并不意味着,朝廷可以为了交通更便捷一些,而不考虑直道成本。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说到这里,晏殊的语气都慢了一些。
听到晏殊的话,朝堂中众臣都好奇起来。
“这四年来,臣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四年前与现在相比,直道两边的城镇村落,基本都比远离直道的城镇村落,变得更加富裕。”
“臣通过分析,就发现直道的修建,不仅可以让这些世家大族赚得钱缗。”说着晏殊看向章得象,还稍微停顿了一下。
章得象一时间被晏殊盯得颇有些不好意思。
“而且,还可以带动沿线的百姓富裕!”
“沿线的民生,在直道修建中,变得一片生机勃勃!”
“所以,臣觉得,修建直道乃是善政,还要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