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换中枢
庆历五年(1045)冬。
赵祯在开启了《宋礼》《宋法》的编纂后,又开始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
……
“张相,你想辞去宰相之位,专心于礼法编纂院的事情,朕答应你了。”
这天赵祯忽然在崇政殿中召见了张士逊。
“官家,当真?”听到赵祯的话,张士逊灰白的眉头,猛然一跳。
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出生的他,历经四代皇帝,现在已经有八十一岁了。
这个年纪的他,早已经干不动宰相了。
不过赵祯一直需要他平衡朝堂,所以他一直没有办法退下来。
他只能无奈地顶着。
从前几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向赵祯上表言辞。
但官家一直不批准。
而最近,有了这个礼法编纂院后,他对宰相之位更加没有留恋了!
甚至是有些厌烦!
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长了,所以在剩下的日子里,他想着能不留将《宋礼》《宋法》初步编纂好。
这样可以将自己的名声,绑在这两部大典上。
然后与这两部大典,一起流芳万世。
至于宰相之位,还是给朝中的小辈吧!
……
“当真!”赵祯点点头笑道。
“谢官家!”张士逊此时一张老脸笑得别提有多开心了,又连忙拱手向赵祯拜道。
“另外,此次要退下去的,也不止卿一人。”赵祯继续对张士逊道。
“官家,还有何人要退?”
“吕相吗?”张士逊疑问道。
今年的吕夷简虽然只有六十七岁,但是他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
如今有了礼法编纂院后,他就彻底不想干这个宰相了。
“嗯!”赵祯点了点头。
“吕相也退了。”
……
在这个庆历五年(1045)的岁末,赵祯打算将中枢大臣大部分换一下。
然后形成新一届的大宋中枢。
五年之后,赵祯还会再换一届中枢大臣。
于是,除了张士逊,对于年纪颇大的吕夷简、章得象和杜衍,赵祯也不会留。
章得象和杜衍两人的年纪,很巧和吕夷简一样,也都是六十七了。
“章相和杜相也退了吧。”赵祯继续对张士逊说道。
“两人都老了,替朕操劳了这么多年,也该休息休息了。”
“朕不想他们劳累了。”
“若是有余力,就在礼法编纂院贡献吧!”
“大宋中枢,这次就大换一下。朕已经成熟,就不劳累众臣了。”赵祯认真地对张士逊继续道。
张士逊想了想,也点了点头,赵祯要换去这些年老之臣,也很合理。
一是他真的成熟了。
二是这中枢大臣太老了,其实也干不动,往往很多事情还是直接丢给手下做的。
另外,他自己和章得象在宰相位上干的时间,其实很长了。
算一下,都干了十年了!
按照以往惯例,早该换了!
……
“官家,王枢相需要退吗?”又轻轻地问道。
王德用今年六十五了,这个年纪也是很大了。
既然章得象和杜衍退了,那王德用退不退呢?
“王相,也退吧!”赵祯点了点头道。
虽然这伐辽之战随时都要爆发,但枢密院其实也有人能接手他。
“他也年纪大了,这枢密院的事情太累了。”
“还是让他去礼法编纂院吧!”赵祯继续道。
“那中枢其他人呢?”张士逊继续问道。
“范仲淹、晏殊、包拯三人就不退了!”赵祯说道。
“如此,中枢八人,去五留三?”
“嗯!”赵祯点了点头,这就是他的安排。
而且,留下的三人,范仲淹、晏殊、包拯,都会升迁。
“你等五人离开后,其余三人位置也要变动一下了。”
“他们熟悉中枢,朕就让他们继任宰相!”
“官家英明!”张士逊想了想,点头赞道。
他们五个老家伙退下后,这三年稍微年轻的一些的小辈,完全可以继任三大宰相。
范仲淹是端拱二年(989)出生,现在才五十六岁。
晏殊是淳化二年(991)出生,现在才五十四岁。
包拯是咸平二年(999)出生,现在才四十六岁。
如此,整个朝廷也一改以往暮气沉沉的样子,大宋也更加有活力朝气。
“张卿,除了伱之外,这事我还没有跟其他人说。”
“还是麻烦卿先去跟他们说一下。”
“朕直接说,恐有不好。”赵祯说道。
张士逊提前说,可以给这些老臣一个心理准备。
“好!”张士逊点了点头。
……
很快,吕夷简、章得象、王德用、杜衍四人就知道了此事。
除了章得象,四人也没有什么沮丧。
也就是章得象还想继续干。
但是赵祯没有允许。
……
庆历五年的冬至日大朝会。
按照以往惯例,赵祯在大庆殿宴请了东京城内的众多官员。
“肃静!”
就在宴会即将要结束的时候,在赵祯的提示下,内侍将热闹的宴会暂时按了下来。
“日月轮转,天命昭昭!”
“在冬至大庆之时,朕也有一件重大事情与诸卿相说。”赵祯举杯向众臣说道。
赵祯说罢,底下所有人都好奇地看向了御台上了赵祯。
“张卿与几位大臣,已经向朕提出了致仕的请求,朕已经同意了……”
赵祯对着众臣,宣布了五位中枢重臣的退休。
说罢,按照赵祯的提示,张士逊、吕夷简、章得象、杜衍、王德用依次走向了御台。
而底下的众臣,突然听闻五位中枢重臣同时离任,也都露出了惊疑的表情。
众人左顾右盼地交流起来。
“诸卿,饮酒!”御台之上,赵祯很是隆重地向着五人敬酒。
“谢官家!”
饮酒结束,五人依次站在御台一边。
“五位大臣离任之后,朝中位置,自当有一些变动。”赵祯接着转身向下面的众臣继续说道。
听到这里,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众臣,纷纷安静了下来。
“额……”
他们没想到,今天冬至日大宴会,最大的期待点居然是这个。
五位中枢大臣突然离开,就意味着有五位大臣要补其缺,然后往下又要有五个人往上面补充。
一层层下去,可以说就会有几十个人升官了。
听完赵祯的话,众人恨不得“啪啪”鼓掌。
同时也都向赵祯投出了期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