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多,三房聚在一起吃饭,这桌上的饭菜都要分量足,要做四五个菜,还要用脸盆装。
她刚穿来的时候,韩家桌上就两个菜的,现在五六个菜,而且三个还是肉菜,对韩家人而言,的确是极为丰盛的了。
王桂花磨磨蹭蹭出来的时候,看到韩凌渊领着苏韵去外头转悠消食去了,她忍不住心生羡慕,做女人做到苏韵这个份上,才是人生赢家啊。
苏韵吃饭的时候,脱了身上那件大衣,都是韩凌渊起身帮忙去挂衣帽架上的。
以前觉得老二性子冷漠,是家里最难相处的,现在看老二对他媳妇的态度,才知道老二才是家里男人中最体贴的。
她男人,跟老二根本没法比。至于老大,是个木讷的性子,只知道埋头苦干。老大媳妇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老大会干完自己的那份去帮忙。
比起来,她家男人根本就不知道体贴为何物。
王桂花一个人收拾,发现也没个人来帮她,大嫂李招娣被韩一宁给喊回房去了,生怕慢了一步被自己唤住。
而她儿子狗蛋,没心没肺地坐着嗑瓜子呢,嗑得津津有味。这刚吃完,嘴巴也不得闲,看到自己忙活,也不知道伸手帮个忙。
“狗蛋,你过来帮我一起收拾。”
王桂花喊了一声。
狗蛋没有起身,依然老实在在地坐在椅子上。
他不咸不淡地道了一句,“娘,这是女人的活,你自己收拾就行了。”
王桂花:“.......”她这是生了个棒槌。
林美琴嘴角抽了抽,对于王桂花的自作自受,一点也不值得同情。狗蛋被养成这样的性子,还不是王桂花自己造成的。
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她是占了便宜,殊不知分家后,这占去的便宜都会变成苦果。家里的男人都不做家务,还不是落到女人头上吗?别的家庭还有女儿能分担下,她三房就王桂花一个女的。
苏韵这会儿跟韩凌渊出来逛村子了,回来后,她还没好好逛过这韩家村呢。
其实,韩家村跟过去,还是有些变化的,但是这变化不如城里大。毕竟韩家村还是太乡下了,经济水平不发达。
整个村子连个工厂也没有,大家都是地里刨食,难怪她婆婆出去外头一趟回来,一个个都羡慕坏了,因为外面的世界对他们而言,就是遥不可及。
苏韵不知不觉间,来到村子里的知青点。
知青点这会儿空荡荡的,知青们有些通过家里的关系返乡了,有些考上大学回城了,还有些年纪大的留在本地成了婚,回不去了。
“想进去看看吗?”
韩凌渊以为苏韵是怀念曾经住在这里的日子,询问道。
苏韵迟迟没有抬脚,摇了摇头,“不进去了。”
曾经住在这里的是原主,并不是她本人,她穿过来的时候,已经跟韩凌渊成婚,住在了韩家,知青点她是一天也没住过,并没有任何感情。
她就是纯粹看着这个地方,有些好奇而已。
“真不进去了吗?以后回了京都,回来的机会少了。”
他们不一定每年过年都能回韩家村来过年的,将来这个知青点会不会被保留下来也难说,现在很多农村都在改革,变化日新月异。
“不了。”
苏韵还是拒绝了。
韩凌渊这下没有再说什么,两个人绕过知青点,继续往外走。
苏韵后知后觉地拧起眉头问:“你说以后回了京都,回来的机会少了是什么意思?你不是半年后这培训就要结束了吗?”
苏韵想起来,两个人还没真正探讨过以后的生活,她习惯性以为韩凌渊会回兰平,没有想过其它可能。
但是......但是要是韩凌渊能留在京都,那一切又有不同了。
如果可以,她肯定是希望韩凌渊留在京都的,毕竟她在京都开了厂子,人脉什么的也都建立起来了,而且在京都,她还可以背靠苏家,很多事情做起来有便利。
回了兰平,虽说也可以重新开始,但是肯定没有京都这般顺利。
苏韵的心跳扑通扑通跳了起来,心情莫名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紧张感。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韩凌渊,等他的答案。
韩凌渊喉结滚动了下,深邃的眸底渐渐聚拢点点笑意,“就是你想的那样。”
苏韵表情差点崩了,不敢置信地追问:“你能留在京都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砸得她有点头晕眼花,饶是一向处变不惊的她,心情也久久难以平静下来。
韩凌渊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石师长举荐我留在京都,这一趟回来之前,石师长说上头已经开会通过了。”
要不是已经确定十拿九稳了,韩凌渊还不敢说呢,怕苏韵空欢喜一场。
“回来之前就确定了,你还等到现在告诉我,你这是想吓我呢,还是想吓我呢?”
苏韵没好气地开始瞪他,这么大的事情,这男人也够沉得住气,憋到现在才透露口风。
“我给忘了。”
他的确是想说的,可回到家,有时候被安安缠着,有时候又要帮江婶干点活,更多的时候,沉迷于他媳妇的身体难以自拔,就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说。
苏韵偏过头去,已经不想理他了。这么大的事情,还能忘。
韩凌渊好言好语哄了一路,苏韵才眉开眼笑。她其实也不是真生他的气,她就是想冷冷他,免得下回还有大事这男人瞒着他,让他长长记性也好。
韩凌渊见媳妇重展笑颜,他不由松了口气,还以为这下媳妇很难哄呢,回到家里媳妇若还是冷落他,他娘肯定头一个会发现端倪,他可不想一大把年纪还被他娘教训。
以前,家里他娘最看重他,现在么,有他媳妇在,他都要靠边站了。他娘更像是苏韵的亲娘,而不是婆婆了。
“那我们这一趟回去,你给石师长送点老家这边的特产。”韩凌渊能留在京都,石师长功不可没,苏韵不是知恩不报的人。
送礼也是一门学问,不能往重了送,免得被人举报行贿,送点家乡特产什么的,最挑不出刺来。
“那到时候你跟我一块儿去。”
“我去合适吗?石师长也不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