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帝和六皇子有话要说,熹贵妃便只淡淡地说了几句关怀了一下六皇子便离开了。---手机端阅读请登陆 M.ZHUAJI.ORG---
六皇子见熹贵妃的态度,眼神也不禁微微划过淡淡的失落。
外人都说熹贵妃是宠妃,六皇子又深得皇帝器重。这两母子应该是横扫前朝后宫的。
但只有少数知情人知道,这两母子的相处十分的平淡,如果不是大家都亲眼所见熹贵妃十月怀胎生下六皇子,怕是就会有人怀疑这两人到底是不是亲生母子了。
尤其是,在由熹贵妃十分宠溺关怀七公主的情况对比下。
但对此,皇帝却表示很是满意。
毕竟后宫不可干政什么的,这前朝和后宫分的越是清楚,皇帝心里就越是放心。
因此,有些人精就猜测熹贵妃一定是为了六皇子的前途才用这种态度对待六皇子。
没看见熹贵妃和六皇子越来越受到皇上的看重了吗?巨节讨巴。
=========================================================================
待到熹贵妃将独立的空间留给皇帝和六皇子,已经两鬓白发的皇帝沉吟了一会儿才道:“你去了晋王府之后,可见到了晋王?”
六皇子答道:“回父皇的话,儿臣见到了晋王,而且是晋王亲自来迎接的。”
皇帝微微有些惊讶,随即道:“亲自?那意思是说他下得了床了?那么身体状况是否并没有传言那么严重?”
当时皇帝也传了当时去晋王府看诊的太医来问话,对晋王的伤势也颇有了解。
而且因为是为他受的伤。所以皇帝之后还专门派了御医诊断,结果和那太医的说法八九不离十。
只不过在他的印象中,晋王并不是会轻易倒下的人,因此在得知晋王居然一直躺在床上起不来之后,便有些心生疑惑。
尤其是前几天晋王递了折子,说是想要放下手中掌管的刑部事务,举家回封地去。
皇帝有些不解其意,便专程派了六皇子去探查晋王的想法。
如今听了六皇子的回话,得知晋王还是可以站起来的,便觉得按照对方的性子这伤势怕也不是特别严重,可对方居然想要辞官放权回封地去,这不由得让多疑的皇帝有些阴谋论。
毕竟所有的官员都是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调往京都里挤,可晋王却在位高权重之时放弃手中权势要离开,实在是……不由得让人想到其他方面去了。
六皇子听皇帝的话后回:“其实也不尽然。那晋王爷虽然可以站起来,但却需要人搀扶,见儿臣时,便是由晋王妃扶着的。”
真难为晋王妃那么娇小的个子可以撑得住晋王那么高大的身躯。六皇子不由得想着晋王也太不怜香惜玉了点儿。
只是想到晋王妃那甘之如饴的神情,六皇子又发现自己没有什么资格去对别人家的事置喙。
“哦?晋王妃?”不得不说,美人都是很有优势的,虽然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但皇帝对晋王妃还是有印象的。别的不说。光是那长相就完全让人记忆深刻。
“他来见你,为何还要带着……靠着晋王妃?”虽然说大庆对成婚的女子更加宽容,没什么不可见外客的规矩,可是对于晋王这一举动皇帝还是表示诧异。更何况,是靠着自己的王妃……这对男人来说已经是示弱的表现了,更何况对方是那个晋王。
六皇子道:“正是因为晋王重伤不愈,行走不便……”说到这里,六皇子又将自己之前和晋王的谈话和自己的推测给皇帝说了。
皇帝听了,久久沉默不语,才道:“所以说,按照你看来,他这是‘为红颜’,执意要回封地了?那晋王妃再是如何艳美绝伦。会让晋王为她做到如此地步?”
看了一眼自己在逐渐成长但性子还不够坐上自己这个位子的儿子,皇帝摇摇头:“晋王这个人,你了解的还太少了。”
六皇子闻言,了解的少?怎么可能呢?他虽然长于深宫,但晋王的事情,却是很早就有所耳闻了。
======================================================================
晋王这个人的性子到底是怎样,没有亲眼见过他办事人都不过是道听途说,再转述给其他人。这样的口口相传,难免会有疏漏和夸张。
但六皇子作为当朝天子最看重的儿子,却是清楚的,铁面冷血有着“血煞阎王”之称的晋王在京都里真正有镇恶鬼止夜啼的名声。
认真算来,晋王比六皇子大六岁。现在六皇子快到弱冠之年,晋王已经二十有五,别看现在六皇子在朝中备受赞誉,但放在十年前,六皇子名声不显,晋王的名声却已经如雷贯耳了。
当六皇子还在念书过着无忧无虑的皇子生活的时候,晋王作为晋王府剩下的唯一男丁已经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职责。
那个时候,不是没有人看着晋王府上有白发苍苍的妇人下有牙牙学语的稚女而动过歪心思的,但都在晋王的狠辣和皇帝的庇佑下狼狈而归。
那个时候,大家只认为皇帝是念及旧情所以才照顾晋王府一家孤儿寡母,但谁都没想到,这幼小的少年会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噬人的恶鬼!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十二年前淮州巡抚的案件。
那年淮州发大水,淹没了河流两边的田地,致使百姓颗粒无收。可作为淮州巡抚,那人却将治水银两悉数尽贪,连朝中专拨的赈灾物资也克扣过半,导致数十万民众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只能吃树皮草根观音土,甚至有些地方还发生了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
那时皇帝年富力强,晋王却不过是个刚接手晋王府不过两三年,才不过是刚到舞勺之年的少年。那淮州正好位于晋王封地之内,便自告奋勇向皇帝请命彻查此事。
就在众人以为这不过是晋王的年轻气盛时,他却以雷霆之势将淮州上下官员彻查,将十多名罪魁祸首和数百名为虎作伥者绳之以法,甚至连同朝中被淮州巡抚当做靠山的重臣——当时已经年过五旬的丞相也一起参了。
一时间,朝堂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