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招对付坐在自己旁边的人还好一些,应对其坐在正前方的人就无能为力了。除非考前两人串通好了,由前面的人侧一侧身子,后面的人才能抄到答案。
这个男生仔细思考了一下这种可能性。好吧,这还不如我靠自己考第一可能性大。
放弃了串通颜裕的可能性,这个男生决定还是回归现实,凭自己的努力去偷看吧。
什么,你说怎么能偷看?读书人的事那能叫偷吗?那叫窃,懂不懂?
考试窃看主要有两大发展门派,一派是传统的以斜眼法为主要功法的斜眼派。其有着悠久的历史,门派创始人已经不可考。现如今主要流行于三班、七班、十一班、十二班、十三班……门派弟子通常训练眼珠侧看、眼球翻转、蒙眼写字等。大乘修行者往往表现为眼斜嘴歪。
另一派则是以拿来主义为主要功法的拿来主义派。所谓拿来主义法,并不是如字面意义上的去拿走别人的试卷,而是借助频繁上厕所、起身上讲台询问等方式在具备良好视野的一瞬间,将目标的答案记忆下来。
此道的巅峰时刻,是由一位学长在几年前创下。具体操作是假借上厕所之名溜入其它考场,再装作巡查老师的模样仔细查看其他考生的答案。
相较于历史悠久的斜眼派,拿来主义派是在近代才逐渐兴起的。相传,其大成得道先师为百年前的鲁大师。现如今,拿来主义派主要流传于二班、五班、十班、十九班至二十七班。门派弟子主要训练的是短时记忆能力、表演能力、尿频能力等。大成者多表现为尿频尿急。
这两招各有优劣。
斜眼法胜在安全、稳定、可持续,败在对视力要求十分严格。同时,这招不具备足够的主观能动性,但凡左右两侧考生字写得小了、差了,都不利于斜眼法的施展。
拿来大法胜在可抄写范围广、视野良好,能够货比三家,得出更为正确的答案。败在破绽大,后果严重。一旦因表演不到位而被认定为作弊,很有可能面临考试成绩无效的残酷惩罚。
总的来说,两种法门各有优劣,究竟哪个更好主要还是要看具体情况。
譬如眼下的情况,就是施展拿来大法的最佳时机。
只需站起身来,对着前方学神的试卷看一眼,这一科的考试就十分稳当了。
不过可惜,坐在颜裕身后的这个人是斜眼法的得道高人,他对拿来主义大法一窍不通。
最终,他只能悔恨地,看着颜裕用一小时的时间做完试卷,然后潇洒地交卷走人。
不是大哥,你还是人吗?这可是语文考试啊!整整两个小时半的时间,有那么多的字要读,那么多的字要写,你哪怕只写篇八百字的作文都差不多要一个小时了吧?
斜眼大圣看颜裕离开的眼神中充满了懊悔,他悔恨的是,当年的自己为什么选择了学习斜眼法而不是拿来大法。
低头一看自己的试卷,零零散散没写几个字,时间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颜裕离开考场后并没有走远,而是来到隔壁考场门口,随手拿起走廊窗台上放置的一本课外书边看边等待安欣欣考试结束。
时间大约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安欣欣也提前交卷走出了考场。
“写完卷子怎么不在考场里睡一会啊?”
颜裕接过安欣欣递来的文具,牵起她的小手。
“考场里睡不舒服。”
少女双手环抱住颜裕的手臂,把头靠在对方的肩膀上说道。
“那我们先去吃饭,吃完再睡好不好。”
颜裕低着头征询安欣欣的意见,见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当即就牵着她离开了考区。
这一切都被颜裕考场的监考老师关注着,他对颜裕大庭广众下亲亲密密的行为不太在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对颜裕的试卷更有兴趣。
工整漂亮的字迹,近乎完美的答案。更难能可贵的是,答题语言根据题目要求、风格的变化而变化着。时而充满诗意,时而严谨干练。
最有意思的还当属现代文阅读的散文阅读理解部分,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次考试题目中,散文的作者正是颜裕。
监考老师饶有兴致地品读这张试卷散文题的答案。
不远处的另一个考场内,文姝雪刚刚做完做完卷子,抬头往窗外一看,恰好看到了带着安欣欣离开的颜裕。
她心里顿时感觉到一股压力,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进度被别人赶超一样的难受。
她没有多做休息,立马就投入了对试卷的检查之中。
众所周知,当人好不容易完成一件事时,如果被突然告知,进度还差一部分时,大部分人会感到很难受。尤其是剩下的这一部分,是否完成不具有必要性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
而文姝雪之所以去检查,除了她自身的良好习惯以外,还有就是赢过颜裕这一股信念在支撑着她了。
出了校门以后,颜裕先是和安欣欣到附近的餐馆解决了午饭,随后又回到学校,找了一处静谧的亭子休息。
今天天气很晴朗,大大的太阳照在身上能感到很温暖。
安欣欣枕着颜裕的大腿,在长椅上睡得很舒服。
颜裕则一手抚摸着她的发丝,一手捧着数学笔记复习。
惠风和煦,日丽天朗。哪怕是冬天,只要是有好的天气,喜爱的人陪在身边,无时无刻都是暖春。
下午一点半多,睡了两个多小时的安欣欣被颜裕叫醒。
“走了,快该考试了。”
就这样,考试的时间一天天地走过,每个人都在一次次的考试中逐渐靠近未来的自己。
因为在每一场考试中,人的命运都会被暗示着。那一切一切在后来被反复品味、反复懊恼、反复喜悦的岁月里,我们多数人大都只道是寻常。
就好像是西历1789年7月14日,法兰西的国王路易十六在他的日记里写的那样:“今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