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乔致庸虽然披头散发,但看上去比原来的样子要像人多了。
剪完头发以后,孙明就单独把乔致庸拉到书房议事。
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是他的经商之道。
在听了孙明讲述居延城面临的现状、问题以及对他的期望之后。
乔致庸迅速开动脑筋,并且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方案。
“主公,要想实现您心中以商养兵的目标,光靠吸引突厥人来这里易货是不够的。”
“因为我们一方面需要用丝绸、茶叶、陶瓷、铁器等东西吸引突厥人。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人来提供这些丝绸、茶叶、陶瓷和铁器这些东西。”
“而居延城远离中原,汉人轻易都不会踏足此地,要想吸引中原商贾来此贸易,就必须拿出一些能让他们心动的东西。”
说到这里,乔致庸顿了顿,然后笑着问孙明道:“主公,你知道居延城有三宝吗?”
“你说的是......”
孙明若有所思地问道。
“居延城有三宝,分别是盐、石炭、以及骏马!”
说着,乔致庸就开始给孙明详细介绍起来。
“石炭是冶炼和烧制陶瓷的重要原料,而骏马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但是相比石炭和骏马,盐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意义更加重大。一个老百姓可以不骑马,也可以不用陶瓷,但他们不能没有盐啊!”
“居延城盐矿丰富,光附近有吉兰泰盐场、察汗布鲁克盐池、雅布赖盐池、以及屯盐池等8处盐池。”
“这些盐场中的盐因色泽不同而被分别称为‘白盐’、‘青盐’、‘红盐’、‘黑盐’等。”
“自汉代一来,这里一直是华夏着名的产盐区,许多突厥贵族也是因为把持了这里的盐矿才赚取了大量钱财,富得流油。”
孙明一听,整个人立刻激动地站了起来。
在此之前。
他只知道这里盛产煤矿和骏马。
却不知道原来这里还产盐。
怪不得那些突厥贵族们都喜欢聚集在这里了。
孙明是穿越者,自然知道这三样东西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
如果运作得当。
光凭这三样东西,甚至就可以控制整个中原地区的经济。
乔致庸给孙明讲了很多他的计划。
除了如何用低价精盐、石炭来吸引突厥百姓以及中原商贾来居延城贸易以外。
他还战略性地提出了一个想法。
就是利用低价精盐,对整个中原地区实行倾销。
这样在攫取大量财富的同时,还可以用盐为货币本位,推行银票。
从而控制整个中原地区的经济命脉。
要知道,从隋朝到唐开元年间,朝廷在控盐方面一直是比较宽松的。
甚至在贞观年间,因国力日盛,朝廷放任百姓随意买卖食盐,并不征收盐税。
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朝廷为了收敛钱财,不仅开始严格控盐,而且还将每斗盐的价格从10钱提升到了110钱。
百姓吃不起官盐,只好吃私盐,这就导致私盐贩子就越来越多,而且赚的盆满钵满。
唐末的黄巢就是出身盐贩世家,家境十分富足。
他考科举几次不中后便怒而造反,靠着家族积攒的财富迅速招兵买马,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敲响了唐王朝的丧钟。
可见盐对普通老百姓,乃至一个国家政权来说有多么重要了。
所以说,在古代掌控一个国家的盐业,几乎就等于掌控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而如果唐廷发现情况不对,开始出台政策严格控盐的话。
盐价势必大涨,百姓必将怨声载道。
到时候若遣一支兵马出陇山河谷南下中原。
天下百姓还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乔致庸提出的这个方案其实就是后世的贸易战了。
贸易战虽然不费一兵一卒,但却能给大唐的经济、民心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
它对一个国家或者政权的杀伤力,甚至要强过百万雄兵......
作为一个穿越者。
孙明不仅完全理解乔致庸的这一战略。
而且还决定倾全力支持他实现这一宏伟蓝图。
两人在书房商谈一个多时辰后。
曹纯突然敲门进来,说要带孙明出去到石炭场去看看。
孙明欣然应允,并带上乔致庸和赵云一同前往。
居延城附近的煤炭储量非常丰富。
不过为了保护草场和水源。
曹纯他们现在开挖的地方在居延城北面距离三里外的一个山坡边上。
虽然挖掘的技术和设备都很落后。
但好在手下人多,十万人同时开挖,一天下来还是有不少产量的。
看完石炭场后。
孙明又让曹纯带他们去参观附近的马场,还有吉兰泰盐场。
在陆续参观完这几个地方以后。
孙明心中不禁发出感慨。
没想到他当初为了解决十万俘虏而让高顺、曹纯占领的地方。
居然还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感慨之余。
孙明决定要对居延城进行扩建。
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只能容纳二十万人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乎。
孙明又开始在系统商城里血拼了。
什么畜牧人才、建筑人才、冶炼人才、内政人才、管理人才、医学人才、商业人才......
凡是对居延城有用的人才,全都一股脑给安排上。
至于扩建所需的木料、砖石等,只能等他回陇山河谷以后,再派人运送过来。
除此以外。
孙明还打算在这里待个十几天。
给居延城多留一些臣民,用来补充城防,以及建城之用。
然而孙明在居延城刚待了五天。
就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陇山河谷的求救信。
这是孙明当初离开陇山河谷时交代的。
假如河谷遇到重大危机,可以向居延城的高顺和曹纯求援。
现在求救信来了,难道陇山河谷出什么大事了?
孙明急忙拆开书信。
看字迹,是荀彧亲笔写的。
他在信上说,大唐朝廷派兵部尚书李靖,还有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统领三十万兵马来攻陇山河谷,截止写这封信时,大军已经抵达龙门关外......
看到这里,孙明不禁眉头一皱。
龙门关是由墨家传人墨槐亲自设计并监督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