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衣不动,安阳总觉得要发生大事。
忽而,六道战报,连续而至。
道道皆大不利,甚至乃噩耗,三家结盟之谋划也浮出水面,安阳如临冰窟!
第一道战报,宁州的冉庆之兵变了!
冉庆之带几千亲卫挟持大将,裹挟三万兵马,偷袭了另外近三万兵马,兵变叛燕!
近三万心向燕国的兵马被击败的四散溃逃,最终少部分兵马回朔州谷河郡,上郡一带,收拢游勇只剩万余兵马!
其麾下,那个被秦王府誉为帅才之资,被冉庆之培养了多年的王南生,居然没有选择跟随冉庆之,也没有归燕,而是趁乱而逃,投奔了宁王元昭义!
反而是抗宁死去的陈盛之之子,陈至,带着其本部兵马镇压叛乱,但因叛兵太多,最终带着少量本部兵马退到朔州谷河郡。
原本被燕国占领的宁州乾宁,襄乐,庆阳三郡彻底丢失,燕国失去在宁州的所有疆域。
冉庆之携三万余兵马据襄乐,庆阳两郡,让出乾宁郡,以达成与宁王媾和,招兵买马,待价而沽。
而青阳山的刺杀,山下那千余兵变的精锐兵马也被证实,乃冉庆之化整为零进入青阳的嫡属兵马。
第二道战报,宁王元昭义发兵攻燕!
宁王元昭义原本担心燕国会率先发兵攻打宁州,与越州,中州一拍即合,三家结盟抗燕,谋划一年之久。
一面招兵买马,应对抗他燕国之事,一面策反盘踞在岭州临宁州的两郡齐泰的兵马,邀其共击岭州。
一年时间,兵发岭州,与岭州的赵昭大战几回,撕下岭州大郡荒莽郡。
同时策反了,占据岭州兴岭,东陵两郡齐泰的一万余兵马,顺带收拾了齐泰。
齐泰兵败保住了性命,收拢残兵并强行征兵至两万,据守最后一郡东陵郡。
一年时间,宁王从据宁州五郡之地,如今扩至,宁州五郡,岭州荒莽,兴陵两郡,共七郡之地。
得了岭州两郡之地的宁王意气风发,冉庆之的兵变,更让宁王喜不自禁。
冉庆之兵变,迅速与之媾和,达成协议,再白得一郡乾宁郡,收拢了不少叛军…
一跃成为占据宁州六郡,岭州两郡的天下第三诸侯,拥兵超二十万!
王南生的归顺,更是让他喜上眉梢。
兵强马壮的宁王,按照三家结盟的约定,发兵八万,以雷罡为帅,从乾宁郡而出,攻打朔州!
朔州将起烽火!
第三道战报,越州军在渤州攻燕。
原本有十余万兵马防守渤州防线,渤州战场相对宁静。
一年的时间,吴淞大举进攻襄州,以其子吴永桂两万大军佯攻红巾军的龙泉郡,实则以十万大军攻襄州的楚王熊守志!
吴淞大举进攻襄州,打的熊守志措手不及,短时间便丢失了丹阳郡。
同时,吴淞其子吴永桂也异常强悍,以两万之兵,几次大战胜义灼,硬生生夺下襄州龙泉郡。
至此,吴淞占据襄州章安,丹阳,龙泉三郡之地!
大惊失色的熊守志不得不低头出使红巾军,想与成王义灼再次联手,红巾军义灼也慌了,双方一拍即合,再次联手抗击吴淞!
熊守志大松一口气,抽调兵力全力应对吴淞的进攻,义灼也将防范熊守志的兵马抽调,全力防守吴永桂的进攻。
一年时间,熊守志与义灼,同吴淞接连大战,三方互有胜负,最终形成拉锯之势。
与中州,宁州结盟的吴淞,三方一年的谋划,终于等到机会,在宁州出兵后,默契的令渤州战场的越州军攻燕。
并在渤州安排了大规模的刺杀。
渤州战场,李虎,郭奉嘉,李蓟,章季,吴世勋,姚大壮,程护,徐直,各军主将副将皆遭到刺杀。
自李虎那次被刺后,各军主将副将严格遵守了他离开渤州前的军令,主将副将离开大营,身边必须有一曲五百兵马护卫!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刺杀,各军主将大多数无大碍…但,先登军副将姚大壮战死!还有两个将领重伤。
好在,李虎在郭奉嘉参赞下,与越州军互有攻伐,渤州防线尚稳定。
第四道战报,第五氏趁机起兵反叛了!
第五氏暗中接受了吴淞的资助,趁渤州烽火再起之时,背刺反叛,一万余兵马迅速扩充至三万余兵马。
第五氏与高阳郡的越州军,兵分两路共击燕军。
同时,越州军也于中阳郡,兵进清河郡。
第五氏野心勃勃,对于第五氏的反叛,李虎与郭奉嘉一直未放松防范,并未造成燕军太大受损。
但,李虎与郭奉嘉合议,鉴于兵力分散,若执意分兵防守眼下占据的郡县,稍有不慎一场战败便会造成防线全面崩溃…
两人合计后,干脆撤兵放弃整个高阳郡,集中兵力在清河郡摆开架势与越州军对战。
高阳郡被第五氏与越州军瓜分,第五氏占据高阳郡东,越州军占据高阳郡西。
夺下整个高阳郡后,第五氏兵力不够,不敢再兵进清河郡,并与越州军若即若离,防范日甚。
高世番则趁机夺取了整个清平郡,直接威胁巨鹿郡。
渤州烽火再起!
不过,好在,越州军又要防范日益壮大的第五氏,还有一个卧榻之侧的高世番,其攻势并非太大。
第五道战报,中州盘踞乡宁郡的寅去疾五万大军出兵了,但却是直奔他这近两万燕军而来!
第六道战报,顾青衣出兵了。
顾青衣以五万兵马,拦截阻击高敬瑭与顾常春两军之兵马。
发兵一万兵马兵进乡宁郡与山阳郡之交界,截断他与高敬瑭,顾常春两军之联系。
亲领两万兵马进入乡宁郡,奔他而来!
六道战报,道道噩耗重如千钧,形势急转直下,让安阳不寒而栗。
“冉庆之这个狗贼,狼子野心啊!”
“第五氏背信弃义,狼心狗肺,吃里扒外。”
愤怒的安阳连连砍翻了几个案牍,发泄完一通,怒火稍退,他长吸一口气,叹道:
“这便是三家结盟谋划的一切。”
“而今,宁王,冉庆之,中州,第五氏,越州军,五路势力合纵抗燕!”
“惊天大局啊!终归小觑了天下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