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此时已经又是惊恐,又是不知所措,她完全跟不上刘赐的思路,她还担心着丰臣恭子要识破他们是假冒的,此时却见刘赐又如此嚣张,她顿时更是紧张了,因为她瞧着丰臣恭子这锐利的神色,又看着那黑暗中作势要围住他们的那五个同济会的男子,她觉得她和刘赐真的是面临杀身之祸,此时丰臣恭子在这里将他们灭口,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但婉儿看见刘赐的神色依然是十分的嚣张,一点没有退缩或者恐惧,也没有丝毫要说好话的意思,她不知道刘赐为何要这样。
此时丰臣恭子的神色已经彻底沉入冰冷,甚至显露出几分阴毒,她从小混迹江湖,见到的鲜血和死亡已经太多了,她作为同济会高层的美色万物来到汉人的领地,又一步步爬上同济会的高位,她已经见惯了、也做惯了残杀之事。
眼下她看着刘赐这么个“乳臭未干”的男孩,杀了这男孩,对丰臣恭子来说还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丰臣恭子又重新露出微笑,但她眼中的阴毒越发的凛冽了,她的这抹微笑像是要吞噬了刘赐,她说道:“姚公子这般说,恭子便真的试一试了,我记得公子下面那话儿的分量不小,如若是割下来,风干了挂在这清照楼的楼顶,倒也是有趣。”
刘赐依然大咧咧地纨绔地坐着,听着丰臣恭子这般说,他非但没有丝毫退却,还把两腿张开来,同时把身子向后倾去,把胯部向前顶去,作势将那宝贝朝向丰臣恭子。
他冷笑道:“不愧是东倭女人,本公子在江南的时候就听说东倭女人在男女之事上有颇多创想,如今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只是将本公子这话儿挂在这清照楼楼顶,怕是要污了李清照的名声。”
丰臣恭子听着刘赐仍是拿“东倭女人”说事,她的愤怒不禁越发的猛烈,她冷笑道:“我素来嫌这清照楼太雅了,挂上你这个阳物,倒能添些凡尘的滋味。”
刘赐冷笑道:“说的也是,哪怕污了李清照的名声,污的也是我们汉人女子的名声,与你们东倭人自然是没关系的。”
丰臣恭子听着刘赐一次次地拿“东倭人”说事,她越发地气愤,她冷笑道:“你真当我不敢?”
婉儿瞧着丰臣恭子那阴毒的神色,她已经将心提到嗓子眼了,她觉着丰臣恭子未必做不出来,哪怕丰臣恭子觉得眼前真是“姚公子”,那她此时杀了姚公子,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而且姚家的嫡子死了,对于同济会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婉儿不禁想劝刘赐,说道:“公子……”
刘赐听见婉儿那颤抖的声音,他却完全没有理会,只是一抬手,制止了婉儿,他依然看着丰臣恭子,冷笑道:“那就来吧,把本公子的宝贝割了,挂到楼上去,等着给乌鸦吃掉,本公子记得,你们东倭人可崇拜乌鸦了。”
说着,刘赐越发的张大了腿,大咧咧地将那“宝贝”朝向丰臣恭子。
丰臣恭子听着刘赐不断地拿“东倭人”说事,又这般的肆无忌惮,她多少有点意外,但她的思绪也转得很快,她觉着眼下杀掉这姚公子未尝有点冒险,但将他擒住了扣押起来,再看下一步的进退,则是未尝不可。
而且她眼下有点怀疑这“姚公子”的真实身份,将他扣押了关起来,这样也能够好好审问这“姚公子”。
丰臣恭子顿时拿了主意,不打算对刘赐客气了,她冷笑道:“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不动手倒也说不过去。”
说罢,丰臣恭子转头对那五个候在一旁的同济会男子喝一声,道:“来啊!”
那五个男子立马对刘赐和婉儿围过来。
婉儿看着那这五个男子围过来,登时惊得挽住了刘赐的胳膊,她一时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
刘赐眼看那五个男子围过来了,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丰臣恭子,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块乌漆漆的物事,一把拍在那茶盘上,那物事个头不大,但却很是沉重,刘赐这一拍发出一声“啪”的金属撞击木头的脆响。
随着这一拍,刘赐冷笑着说道:“来吧,动本公子一根毫毛,明天朝廷平了你们清照楼。”
丰臣恭子被刘赐骤然这一拍,也是惊得一颤,那五个男子见刘赐这般动作,以为他要对丰臣恭子不利,连忙抢上前来,就要揪住刘赐。
刘赐被两个男子扯住了衣服,他们使劲地想要将刘赐拖起来,但刘赐丝毫不乱,只是冷冷地看着丰臣恭子。
此时丰臣恭子借着昏暗的灯光,总算看清了刘赐掏出来拍在茶盘上的那物事,只见那是一块和“同济”令牌相似的铜牌,上面写着“司礼监”三个血红的大字。
丰臣恭子看见“司礼监”三个字,登时惊得愣怔住了,她不禁抬眼看着刘赐,只见刘赐仍是冷冷地看着她,刘赐的眼中带着嘲讽的冷笑。
眼看两个扯住刘赐衣服的男子已经将刘赐拖起来,丰臣恭子犹豫了片刻,说道:“慢!”
那两个男子愣住了。
丰臣恭子看着刘赐那镇定地眼神,她冲那两个男子摆摆手,两个男子有点难以置信,他们也看到刘赐拿出来的那块物事,看到“司礼监”三个字,他们不太明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只是愣怔地看着丰臣恭子。
丰臣恭子又看了看那块“司礼监”的令牌,她对五个手下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五个手下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犹豫了片刻,只能喏喏地退下。
刘赐看着他们退下了,他撇着嘴,轻蔑地看了丰臣恭子一眼,顾自抖了抖被那两个男子扯乱的衣服。
丰臣恭子的目光锐利而冰冷,她细细地端详了那“司礼监”三个红字片刻,说道:“姚公子,这东西可开不得玩笑。”
刘赐顾自整理着衣服,说道:“这我可比你清楚,我姚家为宫里头办织造办了一百多年,这东西是什么分量,民间恐怕没多少人比我们姚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