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赐和白芷若走向李成梁,刘赐在李成梁的目光注视下来到他面前,笑道:“将军,这同济会不可能开炮。”
李成梁冷笑一声,说道:“你凭什么这般说?”
刘赐笑道:“因为这岛上的事情是本公子说了算。”
说着,看了一眼白芷若,白芷若还忧虑地看着那海上的炮火袭来,她反应过来,忙在腰间一摸,摸出一块令牌,想着李成梁一亮,正是那块“司礼监”铜牌。
李成梁一见这块令牌,他登时一愣,看着刘赐的神色登时转变了。
刘赐更是露出微笑,他知道这个李成梁也是个很“识趣”的将领,他从李成梁的眼神中看到聪明精干的滋味。
刘赐笑道:“本公子说了不让开炮,这炮是不可能响的。”
李成梁对着刘赐一拱手,说道:“公子,眼下这等状况你是看到的,这伙倭人占着这座楼,他们还有两千来人,这些人都是倭人之中的精锐,哪怕是他们突围出来放开了打,咱们也得好一顿苦战,如今他们占着这地方,又是火器又是炮弹,咱们更是难以对付,你看看咱们弟兄已经死伤众多,着实是让我等难办。”
刘赐冷下脸来,说道:“这些倭人在这里规规矩矩地做生意,倒是你们偷袭他们在先吧?他们做的是规矩的事情,却被你们打得这般惨痛,他们才是难办。”
李成梁说道:“兵与贼素来势不两立,况且我们弟兄是接了朝廷的令旨,来江南办这个事情,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们只是尽责而已。”
刘赐问道:“你们接的是朝廷哪里的旨?”
李成梁眼中那凌厉的精光收敛了,他沉默不语。
刘赐冷笑一声,说道:“是司礼监下的圣旨?”
李成梁依然沉默。
白芷若插话了,她对于这“建州兵”前来突袭倭寇也觉得很是不耻,她说道:“从辽东调拨建州三卫的兵来江南,这种事情只有圣旨才能办。”
大明对于军队的管控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严格的,各“卫所”的军队轻易不能离开驻地,若是要调离驻地,非得经过朝廷的重重核准才行,而这般将远在辽东的精锐野战部队调到江南打倭寇的行为,简直是匪夷所思,也是要绝对保密的行动,这样的行动只有出自皇帝御批的圣旨才能办到。
刘赐冷笑道:“圣旨让你们从辽东赶过来打这些倭寇,这倒是有意思。”
李成梁看了刘赐一眼,这等话语,若是此时旁边有锦衣卫或者东厂的人在,立马就该将刘赐拿下了。
刘赐又对李成梁说道:“反正本公子说了,同济会这炮是不可能开的,这些倭寇在我看来和其他商人无异,他们在这里规规矩矩地做着生意,也不知道是碍着谁了,还得劳驾你们从辽东千山万水地赶来打杀他们,原本我是已经给了他们许诺,要止息兵戈,办好这开海之事,如今这般背信弃义的事情都干出来了,本公子更是绝不会做落井下石的事情。”
李成梁已经大概猜到刘赐的身份,他虽然远在辽东,但是他是个极精明伶俐的人物,他对于朝廷内部的事情多有探听和了解,他知道江南出了一个“江南王”,这个人物出身江南第一大豪富的家族,而且掌控着同济会,同时是司礼监的人,方才他瞧见那“司礼监”的令牌,他就已经猜到眼前这个公子哥儿就是那个人物。
李成梁不敢对着刘赐多言语,大明立国二百年,在“重文轻武”的惯例之下,大明的武官已经被压迫得脾性孱弱,李成梁虽然仍是有相当的悍劲,但他也继承了大明武官谨小慎微的作风。
此时他看向那烟雨楼,他行军多年,着实还没面临过这般棘手的场面,他原本以为这些江南的倭寇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辽东的精锐军队一来,必定是摧枯拉朽一般将他们击溃,但是他显然低估了倭寇的战斗力。
刘赐问道:“你们是在半夜的时候突袭了倭寇的营地?”
李成梁如实答道:“回公子,我们在天明前发动的突袭。”
刘赐问道:“这里足有万名倭寇,都被你们歼灭了?”
李成梁答道:“我们突袭营地,打了他们措手不及,但他们很快组织起来和我们硬碰,我们杀了四成人数,这匪首领着精锐挡住我们,掩护他的人上了船逃走,大概给逃走了四成的人数,剩下两千人的精锐在那匪首的率领下和我们周旋,我们为防止他们逃脱,断了他们逃往码头的去路,他们就转而突进这港口里面,且战且退,退到这座青楼处,躲上了这座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