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护着朱翊钧走下保和殿,一路往中和殿走去,婉儿走得很慢,她的步伐坚定平稳,她的气场支持着朱翊钧。
黄锦紧跟在婉儿的身后,刘赐跟在黄锦身后,这偌大的宫廷中只有他们四人往前走着,寒冷的晨风迎面向他们扑来,他们每个人都心绪繁杂。
婉儿护着朱翊钧走上中和殿,这中和殿是保和殿和太和殿中间的一个小殿,这个小殿是供皇帝休息的地方,每逢国家举办大典时,皇帝就如同此时的朱翊钧一样从乾清门走出,来到保和殿举行祭祖仪式,然后来到中和殿休息,待时辰到了,就前往太和殿,举行正式的仪式。
婉儿护着朱翊钧在中和殿的龙椅坐下了,龙椅的斜后方摆放了一张凤椅,婉儿坐在了凤椅上,朱翊钧端端正正地坐着,那尚且年少的小脸端庄镇定,虽然稚气,但仍是显出几分皇家的气场。
婉儿说道:“黄公公,这时辰差不离了吧?”
此时还差两刻钟就到卯时了,天际的鱼肚白已经明显地显露出来。
黄锦看了看天色,他沉吟片刻,说道:“禀皇后娘娘,今儿日色出得不早,眼瞅着还要一会儿曙色才出来,不如太子就在正卯时分登极吧,正卯时烈阳初诞,正是一天之始,正是新朝气象……”
黄锦还没说完,婉儿果断地说道:“准了。”
说罢,婉儿就安静地端坐在凤椅上,她目光悠长地看着门外的天色,她面无表情,让人看不清楚她在想着什么。
婉儿这两年来避居深宫,不参与内外廷的事务,在朝中的存在感并不强,连黄锦都一度忽视了这位皇后的存在,而如今这位皇后娘娘又回来了,而且即将成为大明帝国的实际执掌者,而如今瞧着婉儿端坐在凤椅上的姿态,真有女皇君临天下的风姿。
黄锦谨慎地侍立在凤椅的旁侧,他屏息静气,看着外面的曙色升起。
刘赐则没有进入这中和殿,他侍立在门外,他看着婉儿端坐在凤椅上的姿态,他面无表情,但是心中的思绪却是如滔天大浪翻涌着。
婉儿终究走到了这一天,或许当年杜康妃也料到了这一天,康妃娘娘让婉儿嫁给裕王,辅佐裕王登极,为裕王生下世子,或许康妃娘娘也料到了身体不佳的裕王可能早逝,而这个偌大帝国需要皇太后执掌,婉儿将是最好的人选,无论如何,生性聪慧而冷静的婉儿是为大明帝国保驾护航的最佳人选。
而婉儿经过十几年的历练,她也已经成长为一个气度过人、喜怒不形于色的统治者,她洞悉世道人心,知道如何在险恶之中自处,了解自己应当做什么。
婉儿的目光深远而带着些许冷酷,她的视线甚至不曾扫过站在门边的刘赐片刻。
黄锦看着时辰,说道:“禀皇后,卯时了,起驾吧。”
婉儿站起来,朱翊钧忙跟着母亲站起来,跟着母亲的步伐向前走去,他们走出中和殿,向着前方的太和殿走去。
此时天际的曙色已经出现,黯淡的晨光出现在长空之上,刘赐仍然跟在黄锦的身后,他听见随着婉儿和朱翊钧临近太和殿,太和殿前方传来两声嘹亮的甩鞭声。
那是两名北镇抚司的壮士,他们一左一右站在太和殿前,面向百官,他们得到司礼监的示意,进行了三轮甩鞭,匍匐在太和殿前的文武百官一片肃静。
婉儿和朱翊钧来到太和殿的大殿门口,面向百官。
这是一个简化的仪式,按照大明皇室的祖宗规制,太子应该乘坐九龙纹饰的帝辇来到太和殿前,接受百官朝拜,但是因为这一次的帝位交接来得仓促,也顾不得讲究那么多了。
黄锦站在皇后的旁侧,高声喝道:“皇太子、宣文皇后驾到!”
太和殿的上下已经侍立了两百名锦衣卫,这些武士齐齐下拜,喝道:“恭迎千岁!”
随着锦衣卫下拜,匍匐在地的文武百官随即高呼:“臣等恭迎千岁!”
文武百官的呼号声响彻云霄,似乎是老天也被这紫禁城众臣子营造出来的恢弘气势感动了,天际的曙色似乎变得亮丽了些许。
朱翊钧这是第一次站在太和殿前接受百官的朝拜,他才八岁,此前的年月中他一直居住在深宫里面,接受母亲的教导,接受他的师傅张居正的学业传授,他知道自己是太子,但是他并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即将拥有多么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