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时候,小毒几乎都是在储备联赛中不断磨练自己,中单,上单,打野,辅助,AD,没有他不会的位置。
当俱乐部需要他站出来的时候,他就是哪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到后来BK,小毒有了自己的电脑。
他有了更多的联系时间,从早上起床独自练习到深夜,2015年5月,MSI季中总决赛,EDG击败了韩国战队。
小毒眼里那座高不可攀的大山,第一次觉得似乎也有了把他们踩在脚下的可能,但是此时他连替补位置都没有了。
小的时候,觉得能吃饱,能睡好就很开心了,但是后来长大了,到了LPL,觉得不能站在那个舞台被千万人看见,打游戏也没有什么意义。
2015年的下半年,我就特别渴望上次,恰好韩国的中单要回去了吗,我就又有了上场的希望。
俱乐部决定培养新的中单选手,三个中单替补争夺一个首发的名额,我主动退了出来,我说教练,我去当上单替补吧。
16年春季赛,上单收到伤病的影响,医生建议休息半年,还做了一小手术,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他的手都不能握住筷子。
很多人用牺牲二字来形容小毒,因为他会为了队伍不停的变换自己的位置,从中单转型打野失败,到再次挑起上单大梁,看好他的人不多。
但是对小毒来说,他本来就不是一习惯一个位置,一个打法的人,能上场,还能尝试更多的可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毒是一个非常爱笑的人,很多人觉得小毒笑容开朗,很有感染力,却很少与人知道他背后的辛酸。
这样默默忍耐,习惯用笑容面对一切的人,却有一颗更为炙热敏感的心,他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场机会。
17年起,受体系和版本的影响,小毒的上单大多以坦克英雄出战,同时他也承担了队伍百分之八十的承受伤害。
但这却使他成为了队伍中被“牺牲”的角色,成为了对线时“永远被压刀的人”。
比赛中数据并不好看,导致被不少人当做“背锅侠”来对待。“小毒”的本名无人记得,大家开始称呼他毒药。
票房毒药是指名气很大,演技和得到公认的,但是主演的电影子啊票房上基本都是赔本或者惨淡的演员。
那么这个电竞毒药呢,就是指有小毒的比赛,几乎就没有精彩的对拼,每一局都看的叫人昏昏欲睡,暗指他在比赛中只能抗压,无法打输出。
俱乐部再次做出换下小毒的决定,那一个晚上,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终于尝到了人生冷暖的滋味。
我那个时候确实很低迷,是我职业生涯最低谷的一段时期,迷失了方向,机械的听教练的要求选人,玩版本相宜的英雄。
那时候身体感觉很疲惫,没有目标,很迷茫。一直以来都没有突破,感觉越打越往后,成绩越来越差了,一度想要退役。
那一年和他同期加入LPL的选手,还奋战在舞台上的,只有不到五个人了,就想,要不和他们一样退役吧。
俱乐部合同到期之前,我在RANK里放飞自我,别人玩抗压的上单,我就玩鳄鱼,诺克,一定要玩CARRY的英雄。
没有想到成绩还不错,但是马上游戏版本更新,上单火热了起来,我的手感时灵时不灵的,BK的上单稳定性比我好,足够掩盖掉我偶尔发出的光芒了。
我就觉得我不能再玩上单了,那段时间我什么位置都玩,排位只选补位,补位最多的是ADC的位置。
在高端局玩AD的话很累的,经常手指头会玩到抽筋的那种,路人局玩的多了,就发现了版本一直在削弱AD的存在感。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今年春季赛,再次改版,改版更新之后,大家都说AD的末日来了。
训练赛大家都不习惯,不只是我们一个队伍还在摸索新版本的打法,其他的俱乐部也是一样的。
春季赛还没有看出来,到了后半段,以前的AD都说难受不想玩游戏,每天看见下路对线的时候就会呕吐。
这其中就包括BK战队,坐在冷板凳单的小毒,再次被人拎出来了,这一次,小毒几乎是被当背锅侠丢上舞台的。
以前的比赛是看重团队的,整个团队要连成一条线,教练喜欢能拧成绳子的感觉,各条线上要有配合。
但现在的BK或者说版本是比较强调对线的,拿英雄首先会考虑对线好不好打,其次才是团战的作用,你必须跟着版本走。
夏季赛BK换了一个教练,新教练坦诚,自己在扳选的时候,会考虑选手的意愿,他更愿意玩什么英雄,你有信心拿出来,我就敢在正式比赛上给你一抢过来。
教练说,不希望有什么BK风格限制住选手,你什么都可以玩,什么打法都可以打,对小毒也是一样的要求。
只希望五个年轻人,他们什么都可以玩,什么都会,什么都可以打,面对对面什么妖魔鬼怪也敢拼一拼。
这一次,电竞毒药成了BK的速效救心丸,那一道光终于从遥远的星空,照射到了小毒的身上,期待他以后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比赛。
……
打字真累,把稿子发过去给小毒,元某人其实去烧水喝,时间早过了十五分钟了,但是自己没有选位置,李时珍就没有开排位。
只是问了一句在忙吗,没有等到回应,也不多追问,打字说,你忙完了叫我,我先看一会儿书。
元某人有了一点点的愧疚感,叫别人等自己感觉浑身不得劲,一边选好了位置,打字问道,你在看什么书,不懂的可以问我。
几乎是等他选好下路的首选位置和辅助的次选位置,游戏就开始了排队,李时珍不客气的继续她之前的问题。
李时珍已经看到了卡尔·荣格的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他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她自童年时代起就已经形成的性格。
在这里,李时珍就提出了人的性格是在后天被影响,并且逐渐成为自己的性格的,开始质疑其权威。